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查看: 1373|回复: 0

“乐”既是音乐,做名词用,也是快乐,做动词用。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033

帖子

4785

积分

少尉

将军

UID
841
帖子
1033
主题
26
积分
4785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6-6-30
最后登录
2017-3-1
在线时间
421 小时
发表于 2006-7-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要快乐,少不了音乐。因为他们都是乐。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它用“礼”与“乐”的相辅相成来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想目标。礼乐在古代社会发挥着国家管理的功能,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性保障。“礼”规定了每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具有社会政治法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内涵,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社会生活秩序,为人类未来谋幸福。“礼”,经国家,定社谡,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乐”是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是多种声音、情感、动作的和谐统一,可以抒发情感,调节性情,感化人心。“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乐记》)。
儒家认为,“礼”的本质是“序”,“乐”的本质是“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乐记》)。所谓“和”,意味着和合、和谐;所谓“序”,则意味着等级、秩序。和谐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世间既没有一个无序而和谐的现象,也没有一个不和谐而能有序的事物。一个社会,如果一味强调有序而不注意和谐,将有走向专制的危险;反之,如果专求调和而不讲秩序,则有面临解体的隐忧。儒家的“礼”,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按孔子的解释,要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各有其位,各称其事。儒家的“乐”指社会成员的和谐相处,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乐”、“和为贵”与“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儒家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它是建立在一个和合谐社会生态的根本指导原则。而社会生态平衡的核心问题是人际和谐。儒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作与和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爱之心,忠恕之道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同时,人际和谐还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如果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就必然会产生组织或社会内部的对抗,人际之间的和谐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大乐与天地同和,大官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
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包含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种“群已”关系,其实质就是“公”与“私”的关系。儒家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人人“兼善天下”来实现“天下为公”,并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义利上,合乎公利则谓之“义”,损公利已则谓之“不义”。当义利相悖时,不惜“舍生而取义”,个人与社会之间,本是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很可惜,在对内继承、对外开放之中,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很大,这就需要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在教化民众,应该在世界大环境之中来好好反思自身的文化传统,从基础性的民众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真正去发掘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营造建立和谐社会的氛围,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体现社会的发展,道德教化从来都是进步社会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的事业,当然这里并非就排斥法制建设,而是二者在性质与目标上应该都是统一的。
假如我们的社会大部分成员都能在社会教化与示范的机制中,以儒家思想来熏染自己,懂得“慎独”的内涵及行为特征的人格魅力,他是不会故意去以身试法的。体现儒家在做人立业、与社会人际之交往。能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道德实践去履行个人职责与社会道义,使个人价值促进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真正儒家的修养精神,还会有那么多因西式物欲毒害以及为洲官而放火不知顾忌的小人就会越来越少。
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就从个人道德示范与教化做起吧!


转贴:http://blog.sina.com.cn/u/40947c120100030u
010945.jpg
01120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3 15:58 , Processed in 0.07225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