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查看: 11245|回复: 31

农民的知心朋友,以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简阳作家——周克勤(1936.10至1990.08)

[复制链接]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发表于 2006-8-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周克勤,笔名: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石桥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和困苦中度过的。15岁时他走出生养他的小山村,来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学手艺挣钱,他却想读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家中无钱供他读书学习,他便靠自己的努力,于1953年考上了“不交饭钱,不收学费”的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他在校6年,学了各种农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艺,其间开始不断小试笔锋。1954年,他的小说处女作《老盐工袁大爷》在成都《工商导报》上发表。
  由于1957年曾投书党报为一些“右派言论”辩解,而被学校定为“政治不及格,不予分配工作”,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20年内,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
        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地创作。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秀云与支书》、《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说。他用自己的笔表现家乡父老乡亲们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生产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朴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
  1978年,周克芹被调到乡里当农业技术员,他接触的范围更广了,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视野也更加开阔。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构思他的成名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无须再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婿们的性格和命运,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结而成,一旦提笔,便只求一吐为快了。这部20多万字作品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它却是与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一同孕育和成长的。
  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周克芹,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当专业作家之前,当了20年的农民,1979年调四川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当了专业作家之后,他仍然不离开农村。他是当地人,又懂得农业技术,既能为农业生产出点子,又便于联系群众,当地干部、农民都愿与他攀谈,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协四川分会担任领导职务,周克芹才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乡。
        周克芹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说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韵,不仅蕴蓄着作者对“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
  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
        1990年8月5日凌晨,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他的长篇小说《饥饿平原》写出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另外有两部构思好了的长篇小说,还有许多已经写在纸头和本子上的素材、构思和草稿……

[ 本帖最后由 疯猪 于 2006-8-29 08:07 编辑 ]
10202.jpg
20051026132045911.jpg
pic_16.jpg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一个作家的生命
戴善奎

  这季节,太阳离我们近。世界鼎沸。世界热烈。世界灿烂。
  周克芹越来越瘦。“我这一个多月,少了13斤肉。”他在办公室轻描淡写地说。
  他从田坎上来。
  简阳有绛溪,冲积出奇异的葫芦状丘坝,形成大葫芦、二葫芦、三葫芦。从1958年起,他在这一方土地上务农20年。
  那时候,农民背太阳,周克芹太阳月亮一齐背。收工,天已擦黑。揭开水缸,只剩缸脚水,于是,周克芹挑水桶,张月英打电筒,到一两里外的古井担水,饭熟,娃娃们已经睡着了,月落了,鸟啼了。周克芹青灯陋室,开始写文章。写写写,写得华发苍颜,严肃优秀的作品,是要以健康为代价的!知农者,周克芹,四十年不吃皇粮,二十年犁田打耙,使他勿须体验,就能写出顶真实的乡土文学。“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求知,方能移易性情,剪裁自身,队里派他放牛,悠然上南山,《山海经》、《战争与和平》就是在这时期读完的,扁担在润湿的泥土上一放,也可以在这一条扁担上睡觉。看蓝天,白云一朵一朵移动。
  看白云,蓝天整块整块移动。思维在草木薰香中运转腾跃。
  一位知已说:“那是他生命中最美最美的时候!”他和张月英1962年在半间屋子里成了家。妻子坐月,食无肉。屋里“棒棒都没一根多的”。咋办?心一横:卖门板!“家无长物,勿须闭户”。周克芹不去近处的简阳城,而从山间绕远道去石桥镇,怕撞见熟人。谷草挽圈,门板上一插,做出售标志。这情节后来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演化成金东水卖毛衣。
  嗣后,周克芹有了一间整屋,三面是别人的墙壁,第四面拦以晒席。约十平方米,安置一床、一柜、一桌,侧身进,侧身出。次女静莲就出生在这里。人口增多,靠大家帮助,盖成两间茅屋,连门窗都没有。
  鹤以青松为世界,鸥将白水做家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受于斯,施于斯。
  他的苦难,也是他的财富,他要为农民立言,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写了《早行人》、《李秀满》、《砖瓦窑》。
  那时没有稿费。三天耗费一斤煤油。烟是每天必抽的。上山挖树根蔸,挑到城里四分钱一斤卖掉。买回农民不可缺的两件东西:盐巴、煤油。然后就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烟”。生活苦成这样,他还疯魔般向毫无收益的文学倾斜。
  文学在中国是教化娱乐之业。曹丕喻为“经国的大业”。文学又是残酷的行当,入了道,人如秋水一叶,奔流到海不复回。周克芹写得慢、写得苦。顺利时可一日三千言;有时,稿笺摆通夜,一字不落。
  满山遍野,黄荆树开出蓝紫的花,这黄荆极具韧性,常成为普通人家的“家法”,因而有“黄荆条下出好汉”之说。它一簇五叶,清气养人,年年砍,岁岁发,成为绛溪人最好的浇柴。
  一天,他和省作协的负责人散步,低标准地要求成为专业作家:“光给点粮票,不要工资、稿费。”免得每次开会,必背上粮食换粮票,太尴尬了!新时期文学的勃兴,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泛动,如沧海横流,如大军行进。周克芹像出家人一样走出陋室,眼睛布满血丝,鸦形鸠面,不成人样,手里拿着流泪写就的、原定为中篇而一发不可收拾写成的长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精气血脉,全部被书稿榨干!年过四十,他便配上了满口假牙,蓦然取掉,嘴也瘪了,人也老了。
  《许茂》以三中全会精神重新看农村,反应如此之快!重庆《红岩》杂志增加印张,并用小五号字一次刊完这部23万字的小说,老作家沙汀读后,立即给周扬去信,大加赞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星期通过三审,出书!接着,北影、八一两厂争拍《许茂》。
  他依然乡居,种他的“菜园子”。“菜园子”尽种橄榄树,果子幽幽淡淡,味韵深长。独一份的细腻。细腻到令人生疑:农民的心思真的这样纤巧?《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先后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许茂》获茅盾文学奖。周克芹从草民而成为8种世界名人录的入选者。
  周克芹平衡人际关系的能耐,远不如他写小说。他温和善良,自然得人。细腻得近乎小气,却难驾驭风云。克芹自道:“《许茂》里的四姑娘就是我。自杀都自杀四次。我要是女的,肯定嫁不出去!”但是,周克芹不乏幽默感!幽默使他放睛。幽默使我们看到他的人生中也有一面向阳坡。幽默表现了他感觉的精致。
  1985年,克芹成为四川作协党组成员,他又成了业余作者。1990年,克芹任作协党组副书记,《现代作家》主编,作协党务副主席。
  就其愿望,克芹当然希望一身轻松,重返乡间写作。绛溪的天空,灰亮灰亮。
  绛溪的蝉子,颤颤地叫,黄荆该结籽了,半颗绿豆大,那是灌枕头的好东西!睡上去软而滑,还去风湿。山草的叶鞘该长棕色的“箭”了。箭下有尘埃般朦胧恍惚的花。屋后的洋姜,年年挖了长,长了挖,生生不息。锯锯藤把沟边盖得铺天撒地,绿意何浓!”“不写作,算什么专业作家?”夜阑走笔,见缝插针。有时一天写几百字,甚至几个字。
  周克芹最不服气的,是人家说他再超不过《许茂》,他一定要超过。“作家要像蚕子一样,脱几层皮才长得大!克芹真能荷重,拿出了第二部长扁《秋之惑》。
  这是生命的田边地角里长出来的。
  有评论家认为:《许茂》是对文革十年的深思;《秋之惑》是对改革十年的深思。
  作品贯彻了他“感情积累”的文学主张。里面仍旧没有水火英雄,仍旧心痛农民,关注农民,与之呼吸,与之躁动,与之忧患,与之共对价值观念嬗变的阵痛。
  周克芹从文学方面介入农村改革,有时候甚至比新闻界敏感,对农村青年精神生活的追踪,克芹是超前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写成十年,它的作者的生命就枯竭了?7月中旬,克芹同意住院。医生诊断:“肝癌晚期。”8月3日克芹出现浅昏迷。8月5日,凌晨二时零五分,克芹辞世。
  那晚,月亮好圆。澄黄如金饼。
  他就死在这辉煌灿烂里。时年53岁。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追踪周克芹
作者:胡德培


      时间过得真快,作家周克芹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
    《周克芹文集》赶在此时出版,他的小女儿周雪莲给我寄来一套“阅存”,不禁使我产生深深的追忆和缅怀之情。
成名之作
    提起周克芹,使我立刻想起他的成名之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下简称《许茂》)。
    那是1980年初春,我到《文艺报》编辑部,刘锡诚、阎钢等一齐告诉我一个喜讯:“你们四川出了一部好作品!”重庆的老评论家殷白(张惊秋)写了评论。他给周扬推荐《许茂》,周扬转荐给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四川籍著名作家沙汀。沙汀仔细阅读了小说。他们都非常肯定《许茂》。    《文艺报》准备发表殷白的文章和周扬与沙汀的通信。
     这的确是一件大喜事!当时,“四害”被除,人们在清除“帮”文艺、批判极左文艺思想的同时,渴望读到新的文艺作品,特别欢迎贴近现实、揭示“四人帮”控制和影响下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思想、艺术都比较优秀的新创作,周克芹的《许茂》正好应运而生。
    事后知道,《许茂》的诞生,除了周克芹历经坎坷的磨难、艰苦的思索与笔耕之外,还有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力,表现出超人的胆识和睿智:
    简阳县及红塔区的领导,使周克芹从一个普通农民,从不脱产、半脱产到国家干部的编制一步步提升,给他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川省文联和《四川文艺》编辑部组织了一次次创作会议,给予他种种的帮助与启示;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及曹礼遥编辑的热心支持与鼓励;
    《沱江文艺》的吴远人作为朋友和编辑的理解与扶植;
     老评论家殷白的及时发现与推荐(包括重庆文联和《红岩》杂志王觉、晓梵等人的积极参与与决策;
    内江地委宣传部、老作家艾芜、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社社长李致等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与扶持……
我立即找到刊有《许茂》的《红岩》杂志来认真阅读。
     3月1日,我为此专程拜访了住在北京西罗圈胡同一座楼上的老作家沙汀。他热情地给我谈到《许茂》和周克芹。他说:这个作家是从农村冒出来的,很不容易。这部作品确实写得好,值得好好谈谈。他还从书架上找出周克芹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1978年出版),让我参考阅读。
     我,作为周克芹的同乡和当代文学的编辑,自然感觉到这部书的价值和意义。在思索和分析之后,我决定追踪周克芹,认真写一组评论文章,将这部小说及时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1980年4月8日,我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首先高度肯定地评价说:“周克芹的《许茂》,是反映我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新的突破,新的收获。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它表现的生活内容,它达到的思想深度,以及它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别开生面,使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
   同年9月4日,我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周克芹是近年来文坛上空出现的一颗新星”,《许茂》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是值得推荐给广大青年同志读一读的。”
    由此,我在着力研究姚雪垠的《李自成》的同时,也对周克芹的《许茂》比较集中地进行了分析评论:我从《许茂》艺术上的突破及其创作的规律性方面写了两篇较长的论文,分别发表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和《当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2辑;我从《许茂》的悬念及结构方面探讨了小说“艺术魅力的产生”,刊于《四川文学》1981年第2期;我对《许茂》重点刻画的一位主要人物许四姑娘进行了专文分析,还对《许茂》描绘水乡生活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总之,追踪着周克芹及其成名作,我努力从多方面多角度从事分析和阐释,力求将它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传播开去,使其艺术之花传进千家万户,香遍神州大地。
与此同时,《许茂》确实在全国形成了一阵不小的热潮。
    1980年4月的《文艺报》同时登载了周扬与沙汀关于《许茂》的通信及殷白的评论《题材选择作家》。周扬说:“的确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沙汀说:“它不只是三年来反映在‘四人帮’阵阵妖风横扫下四川农村生活的佳作,就从三十年来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也相当难得。”它确实“有所突破”。
     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同时决定改编和拍摄;两厂竞拍,结果很快便在全国上映,这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放映后,更引起了人们对《许茂》的广泛注意和研究。
      这时,周克芹以一位农民作家的身分,先后因《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在1980年和1981年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11月,又以《许茂》成为首届茅盾文学奖六部长篇小说的榜首。
     周克芹来京出席颁奖大会。我在会上见到了他和吴远人、殷白。他穿着一身崭新的深灰色涤卡中山服,似乎显得不像平常装束那么自然舒服,初次见面谈话时略显拘谨。他的面部长年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有着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那种泥土般朴实与谦和,内在里时时透视出一种诚恳与热情。吴远人介绍说:我们是同乡。他用一双手同时与我握着,显出非比一般的亲切和真挚。我知道,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是非常难得的。我热烈地向他表示祝贺,他竟有些不好意思和不安的样子,对我说:“今后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奋力创新
    我在艺术理论研究和探索中有个习惯:如对某个作家的创作产生兴趣以后,我不仅关注他的第一篇创作(特别是新作),而且十分重视作家创作过程及其艺术经验的言行(包括叙述其过程及其观点、感受等等),这对于深入理解作家、探讨艺术之真髓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在追踪周克芹创作的时候,非常注意搜集和分析他的一言一行。首都文学界和我们出版社的一些朋友或同事,凡是去过四川的,尤其是直接与周克芹有所接触和交谈的,如刘锡诚、郑兴万、彭华生、沈太慧、孙可中、葛志超、于砚章等,我都从他们那里直接间接地去了解周克芹及有关作家的情况,这对我了解和思索周克芹创作经验也是颇有价值和意义的。
     周克芹说:“做人应该淡泊一些,甘于寂寞,潜心于工作和事业。……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保持一颗诚挚的赤子之心。只有把个人对于物质以及虚名的欲望压制到最低标准,精神之花才得以最完美的开放;只有求得内心的平静、纯正,才华方得以熠熠生辉。”
    他说:“……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生活的积累重在感情的积累,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时代、与普通群众的思想感情取得一致,乃是十分重要的。”
    他还说:“人民是不会绝望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不能不遭遇到可怕的灾难、打击、艰难和不幸,最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直面人生……”
    周克芹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始终信心满怀,奋发图强。20岁左右,他因同情“右派”言论,从农业技术学校被开除团籍,回乡务农。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基层,终历了无数的冷眼和歧视。艰难和挫折,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对时代、对社会充满无限的期望和奋进的力量,因此,他才能创作出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
    当时,我曾发现:周克芹每年发表的作品都不多,往往只有一两个短篇或中篇,最多也没有超过三篇。但是,几乎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评论。
这是什么原因呢?
    1985年5月,我获得一个机会,在四川省作协宿舍楼上周克芹的家里,与他有一次直接接触和较深入的交谈。由于领导的关照,他住进了新建的楼房,家里却仍然摆着几件农村常用的旧式桌椅板凳。与我谈话时,他完全是一副农民一般的朴实与诚挚。我代《当代》向他组稿,他很坦率地告诉我:“我抽屉里现在就有两个中篇一个短篇,是去年和今年初写的。但是,我现在不把它拿出来,是想放一放,再想一想,好好改改。”我问他什么原因不拿出来?他沉了一会儿,才对我说:我有改好的作品,觉得可以的,一定给你们。我每写一篇作品,总想有点新的意思,从生活里,从思想或艺术上,不要让人感觉陈旧,不要自己都觉得没多少意思的东西就拿出去发表。我写了《许茂》这些作品以后,愈来愈感觉自己应该谨慎一些,力争每篇作品有点新意。
    作为一名编辑,总是想尽快拿到一些稿子,尤其是知名作家的稿子能够及时拿到,更是求之不得的。这是职业习惯和文学竞争中的正常心理。同时,我又非常理解克芹的心理,也很赞成克芹要求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新的追求。因此,我从克芹手上拿到年前他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克芹短篇小说集》,虽然只是13万字薄薄的一本,但在我内心里更增加了对这位作家的一分尊敬和信心。我相信,具有这样正确的艺术观念和深深理解创作规律,并时刻准备反复推敲、铁杵磨针的奋发努力和不懈追求的作家,是一定会在创作上不断开拓和革新,取得新的艺术成就的。
     在解析周克芹作品的同时,我还将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追求,结合当时文学的发展动态及青年写作者的所思所想,进行比较研究,把我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感悟,从某些细微的艺术规律的角度写了好些篇文艺随笔,诸如《要甘于寂寞》、《种自己的庄稼》、《情感的蓄积》、《独特与多样》等等,这也是对克芹创作艺术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理解和剖析的另一种努力。原来,周克芹奋力于艺术创新方面,确实有自己的深思熟虑和独到见解的。他说:“对于材料的占有和积累,应是越多越好,形成作品时则宜越精越好”。“写一篇作品时常常只取其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从大量纷繁的材料中……选择到最新最合适的表现角度去结构作品……古人咏蜀葵诗中有两句:“欲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葵花,单看一朵,也是十分精致好看的,但因为太多,遍地都是,就不如牡丹那么好看了,这是有道理的。写作时,我们不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贪多。”因此,周克芹每年拿出来发表的作品不多,但每一篇都是他精心构思、精心写作而成,都是他思想和艺术的心血结晶。
    很快,周克芹被任命为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书记和常务副主席,并兼任《现代作家》主编等职,他花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陷在省作协的日常工作之中。这时,我也被调任《新文学史料》的编务工作,正值沙汀离休在家整理创作和日记。他多次向我谈到周克芹,关心他的创作。他说:自己过去就是行政工作太多,很少时间写作,现在仍深以为憾。他耽心周克芹缠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影响了写作。他跟四川有关领导讲了:“周克芹那些工作别人可以去做嘛,但别人写不出他那些作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我及时将沙老的殷切期望写信告诉了克芹。
    其时,周克芹一面勤勤恳恳地完成党组交给的工作,一面仍在不断思索和创作,他发表了《果园的主人》及其续篇《秋之惑》(后来合并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还有《写意》和《笔筒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可惜《写意》等作品竞成了他的绝笔。
     周克芹逝世的噩耗突然传来时,我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的深处参观和组稿。返京后,我即找出克芹的遗作来反复研读,并就他的《写意》写了一篇剖析文章:《蕴蓄丰富的深情遗作》(刊于《写作》)。我深深惋惜地说:从这个短篇小说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周克芹的艺术修养及其深厚功力,在多年实践和不断追求中,他的笔墨已逐渐臻于成熟而显得游刃有余。”“这种写意传神的艺术表现,语言非常凝练含蓄,而又包蕴丰富。看来是三言两语,但语意深远;用语似乎平常、稀松,却正显功夫深厚、娴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言简意赅,言浅意深,读来耐人咀嚼和回味。”克芹的英年早逝,实在令人痛惜!
精魂之光
     “他是大地的儿子。大地把他哺育成人。他以自己的优秀作品回报大地。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和灵魂必将永生。”这是周克芹去世后,读到邓仪中竭心尽力写作、出版的《周克芹传》,我在《人民日报》发表《大地的精魂》的文章中说出上述真情的话。
     是的。周克芹去世十年,他的英灵随着他的作品、他的人品,至今仍时时让人追忆和怀念。人们赞誉地说:他宛然似川中平原的布谷鸟,仍在掠过长空,悠悠鸣啭,响在人们的耳边。
    一百多万字的《周克芹文集》,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等主要作品,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送到广大读者手中。
     为了“纪念周克芹、学习周克芹,为新世纪四川文学艺术事业发展作出更大努力与贡献”,不久前四川各界人士隆重集会,深切追思和缅怀这位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代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的作家--周克芹。他曾经历中国贫困农村近几十年的种种变革和坎坷曲折、满怀赤诚、呕心沥血、用自己的生命之笔谱写出一幅幅真实感人的时代画卷。他体现的精神和品格,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震撼着人们,启迪着人们,给予人们巨大的鼓舞、信心和力量。
    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吴野所说的:“有的人离开后,人们很快就淡忘了他,似乎他从来就没有在这里存在过。有的人逝世得越久,他的影子在人们的心中却越来越浓,克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克芹的精魂之光,将永远照耀大地。

     胡德培 四川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960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管理员

UID
10
帖子
36991
主题
960
积分
122370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1-4-25
在线时间
5602 小时
发表于 2006-8-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恩,听说过,他可是简阳的名人哟~~~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李宇春........... 还是曾轶可...
都是我的哥,,,我的哥,,,,,,,,,,,,,,,, .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评论

源自:〈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在描写当代农村生活上取得了突出成就的长篇小说。作者周克芹,五十年代从学校毕业后怀着对乡土的爱恋回到四川农村,一直从事基层工作。六十年代初开始业余写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他于十年动乱后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长篇。


  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中,建国后曾陆续出现过象《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等许多优秀作品,它们生动地记下了五十年代我国农村在集体化道路上前进的足迹。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向人们展现的则是七十年代我国农村所出现的新的矛盾、新的斗争,通过真实的艺术描绘,使我们了解到早已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广大农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曲折道路上新的遭遇和生活命运。这部作品,有它独具的思想艺术价值和重要的认识意义。


  小说写了四川沱江流域偏僻山村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的主人许茂有九个女儿,除大姑娘已去世、八姑娘参了军外,其余部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他们有着鲜明的性格差异,更有着各自的政治态度和生活追求。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故事的主要线索是围绕着许茂和四姑娘以及大女婿、四女婿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展开的。大女婿金东水是肩挑着“建设葫芦坝这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的党支部书记,但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被赶下了台,并陷于家破妻亡的窘境;而四女婿郑百如却凭借“四人帮”掀起的邪风恶浪,爬上了掌管葫芦坝实权的宝座,成了农村中鱼肉百姓的新恶霸。四姑娘许秀云在郑百如的淫威下受尽凌辱蹂躏,终遭遗弃,她看透了这个仇恨共产党、罪行累累的反动家伙,在共同的不幸遭遇中她对大姐夫从同情、仰慕直至产生强烈的爱情。作品正是通过这个家庭成员之间激烈的矛盾斗争、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生动地概括了农村的真实社会风貌。


  作品截取了一九七五年冬天这段时间作为展开故事的背景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这正是“文化大革命”的第十个年头,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严重社会恶果已充分暴露。这时,党中央决定由邓小平主持工作并开展各条战线的整顿。党的一系列正确决策,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穿过密布的乌云投向大地,使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也引起了“四人帮”一伙的拚命反扑。在中国大地上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一时又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样一种环境,对于充分揭露林彪、“四人帮”给我们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搏斗,体现人民群众对光明的渴望,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作品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在展现这样一个广阔背景的同时,更着力于探索十年动乱给农村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命运、思想面貌和心灵世界所留下的深刻痕迹,力图塑造出特定时代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的精细刻画,来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动荡。这正是这部长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许茂是被作者刻画得最有深度的一个人物。这个中国的老式农民,解放后被党的阳光引上了合作化大道,成为走在运动前列的积极分子。他的勤劳、俭省的美德深为庄稼人所敬重。在五十年代那“金色的日月”里,他“拚着命在往前赶,同人们一道建设幸福的家园”。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动乱时刻,这样一个“爱社如家”的老农,却处处变得“自私”了。在许多人高喊口号进行着政治战争而忘了土地的时候,许茂利用自己“通晓的价值法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拚命地为自己积聚着财富,有时甚至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不尽光彩的事情。这个富有生活阅历的老农的惊人变化,是值得深思的,它告诉人们:中国的农民群众最讲求实际,当社会变革能切实地解决他们实际利益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为这个变革贡献一切;而一旦相反,他们那颗对土地充满着责任和眷恋的心就会感到失望,他们的目光就会从荒芜了的集体的土地上转向自己私有的一角。许茂的变化不仅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一代农民思想前进的轨迹,同时更促进人们认真思考“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正常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这正是许茂的形象所体现的深刻社会意义。


  当然,这样一个经历过旧社会深重苦难、又尝到过社会主义集体化欢乐的农民,他不会再去重复梁三老汉那种“创业”道路。作品最后写到他在实践的教育下,开始对人生的痛苦思索,终于对郑百如与金东水之间的谁是谁非,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他毅然地把金东水一家迎进自己的大院,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坚持带领葫芦坝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身上,表明这位老农民在经历一场社会风暴后对生活道路又作出了新的抉择。这种描写,使许茂的形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姑娘许秀云在动荡的十年中的生活命运也是很有典型性的。她在葫芦坝土生土长,灿烂的阳光沐浴过她的少女时代。萌芦坝的青山绿野培养了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纯洁胸襟,也赋予她善良、敦厚却又含蕴深沉的性格。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生命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了黑暗势力的严重摧残!郑百如之流的魔掌遮住了葫芦坝的天空,也控制着许秀云的命运,使她不能不在苦难中挣扎。她的饱含血泪的惨痛遭遇,是对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全社会性的灾难的有力控诉。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透过许秀云的痛楚与哀怨,竭力挖掘出蕴含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身上的惊人的生命力。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如此顽强执着:郑百如对她凶残狠毒的威胁、齐明江卖力推行“四人帮”的一套给她带来的打击和社会上流言蜚语对她的中伤,都阻挡不了她为开拓自己美好的前程而奋战。黑暗势力逼迫她走向死亡,但对春天的憧憬又呼唤她从地狱的边缘走回来,并且更刚强地活下去。作者对人物性格这种深刻的揭示,反映了他对生活的透彻观察和精辟见解。许秀云毕竟不是旧社会的弱者,而是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劳动妇女。尽管乌云可以暂时蔽日,但阳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希望却是永不熄灭的,这正是许秀云的生命力不可摧毁的根源。


  正因为作者能够遵循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深刻挖掘生活中的积极因素,所以作品尽管写了“四人帮”横行年代农村生活的许多阴暗面,如田园荒芜、生活贫困、农民疾苦无人过问等,但并不使人感到消沉。作者对人民力量的揭示,在金东水等一系列形象的描写中表现更为突出。


  作者刻画金东水的笔触,虽不及描写许茂和许秀云那样细腻,但这个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和道德力量还是深深感染着读者的。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金东水遭到贬谪,但作为一个经受过革命锻炼、懂得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却从未动摇过对人民力量和历史发展的信念。他身处逆境却胸怀壮志,设计着葫芦坝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并为它的实现而积蓄着力量。金东水在葫芦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在他的周围作者还写了许许多多干部和群众。这里有秉公办事、利用不同斗争方式支撑着葫芦坝社会主义阵地的龙庆,有对党心怀赤诚、在复杂的斗争面前心明如镜的农村女党员金顺玉,还有象许秋云和罗祖华这样一些疾恶如仇又诚实厚道的基本群众,这种种力量,正如潜伏在封冻大地下的一股暖流,催育着万物的生机。此外,作品对萌芦坝几个青年形象的描写也是有其特殊寓意的。十年动乱确实在青年一代身上投下了阴影,使一些年轻人失去了革命理想,象许茂的七姑娘许贞就是在乱纷纷的社会中变得庸俗无聊的。但是,动荡的年代、复杂的斗争也能促使单纯幼稚的年轻人变得成熟。许茂的九姑娘许琴在生活的教育下开始了深沉的思考,就是个明显的例证。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吴昌全这个有理想、肯钻研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形象。在“四人帮”的妖风使农田山野一片凋零的时候,他在葫芦坝却“紧紧抓住了通向未来生活的门环”,用朝朝暮暮、持之以恒的劳动闯进科学大门。他所创建的那块充满着一片蓬勃生机的科学试验园地,就象葫芦坝上的一颗明珠,闪耀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人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葫芦坝繁荣发展的未来。


  作者在深刻表现人民群众潜在力量的时候,始终注意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绝不让这种描写超越客观实际。颜少春带领工作组进村,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葫芦坝的革命力量很快就集结起来,使郑百如之流惊恐万状。但限于历史条件,他们的斗争还只是初步的,而且随着全国政治形势的陡变,刚露生机的葫芦坝又不得不准备迎接更复杂的斗争,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使作品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小说的艺术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特别是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剖析和感情波澜的描写更是真切动人。象“连云场”一节,写许秀云赶场前的细致考虑,在闹市中与金东水突然相遇时感情的激荡,面对郑百如挑衅时的冷静果敢,都很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把一个经历坎坷的农村妇女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表现得很真切。在情节发展中,作者还穿插不少哲理性的抒情、议论,虽然个别地方显得冗长,但这种发自作者内心的对笔下人物和生活事件的热切关注和独到见解,是能够拨动着读者的心弦的。


  小说的环境描写,文笔优美。自然环境的渲染与社会环境、人物感情的描绘水乳交融,相互衬托,使作品增添了浓郁的色彩。沱江流域的茫茫迷雾渲染了葫芦坝阴霾的政治气氛;柳溪河岸漆黑的田野、刺骨的寒风衬托着许秀云内心世界生与死的激烈斗争,等等,都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部作品主要以人物的曲折命运吸引读者。复杂的矛盾纠葛及其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作品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情节发展的许多关键地方又常安排伏笔、留下悬念,更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小说的主要缺点在于:对郑百如这个形象的开掘还不够深,特别是对他政治上的投机心理揭露不够,这对表现葫芦坝这场斗争的意义就有所削弱。另外,小说的后半部分在许贞的爱情问题上花的笔墨过多,影响了对一些主要人物的进一步刻画。

[ 本帖最后由 疯猪 于 2006-8-27 10:02 编辑 ]

书

电影宣传画

电影宣传画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在网上找了许久,只找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PDF格式
大家有兴趣就去看看:
http://bbs.rbook.net/dispbbs.asp?boardid=87&id=7337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品内容提要

:这是发生在川西一个叫葫芦坝村的故事。主人公许茂是勤劳、省俭的庄稼人。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使农村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许茂眼见着土地荒芜,农民们吃不饱,作为农民的许茂,他由一个热爱集体的积极分子,变成了一个只顾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他自己,他女儿们嫁出去,自留地要留在家里,不许带走。他甚至不怕别人取笑,曾专门干过一段拣废破字纸的工作。他曾自私地骗买一个寡妇的油,然后又要再高价卖出去,他内心里也觉得自己作了违心的事,多少觉得惭愧,可转念一想,这年头只能自家顾自家。许茂有9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原党支部书记金东水,现已病逝,二女儿、五女儿、六女儿嫁到川西坝,过着比较富裕的日子。三女儿许秋云人称“三辣子”,嫁给了东村老实厚道、多才多艺的罗祖华,尽管两口子,能吃苦、能干活,还是过着艰难的日子。七女儿在公社供销社当营业员,每天做着当城市人的梦,轻浮、俗气的七姑娘,最不得许茂的欢心,因为她上班以后不向家里捎过一个钱。八姑娘在外地当兵。九姑娘许琴是本村的团支部书记,是一个热情的积极的20岁姑娘。四姑娘许秀云,是一个温和、贤慧、手巧能吃苦的女性。她嫁给了本村的大队副支部书记郑百如,这个靠两张巧嘴、能整人的无赖,已经离婚。许茂本不同意四姑娘离婚,因为郑百如是个大干部,得罪不起。可公社妇女主任支持四姑娘,法院也批准了,他也不敢拦。公社还同意四姑娘搬回早已没娘的“娘家”住。许茂觉得自己的女儿做了件丢人现眼的事,整天心里像顶个棒槌,不开心。上个月三女婿罗祖华奉三姑娘之命,去耳鼓山给四姑娘找了一户落脚人家。四姑娘当时领了三姐夫的好意。许茂还亲自去耳鼓山走了一遭,也觉得可以。就等许茂做生时人家来,事情也就算定了。不想四姑娘突然说不走了,求许茂让她留下来,就住在放茅草的小边房。许茂一听本来舒口气的心又紧起来。九姑娘临去公社开会前,劝说四姐还年轻,应从长远考虑。三姑娘两口子一听,三姐夫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三姑娘骂了九妹一回,吃完晚饭就去找四姑娘。这当口,郑百如找到罗祖华,痛切地检查了自己,骂自己不懂事,要求和四姑娘复婚。罗祖华被郑百如的眼泪感动了,忙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三姑娘。其实郑百如想复婚,自有他自己的打算,今天在公社开会,说工作组就要来到葫芦坝,他怕四姑娘把他做得坏事都揭露出来,特别是放火烧金东水家房子的事。所以他想打着复婚的旗号稳住四姑娘。四姑娘坚决不同意。其实四姑娘自己心里很同情大姐夫金东水的遭遇,金东水被撤了职,房子又被烧,妻子连气带病死了,撇下两个孩子,长生和长秀。妻子死时,长秀只有两岁,本来由四姑娘抚养,可有人造谣说他和四姨子关系不清楚。他一气之下接回长秀,从此也再不和许家的人来往。但四姑娘的内心隐隐有着一丝对生活的希望,那就是想接过大姐扔下的担子,把长生、长秀抚养成人。她用了几个晚上,扯了一件她过去的旧衣服,为长秀赶做了一件小棉袄,趁天黑送去。金东水听出是四姑娘的叫门声,不让长生开门。四姑娘伤心地走了。金东水,原大队党支部书记,复员军人,曾带领社员改造家乡贫穷面貌。随着政治风暴的来临,金东水被停职检查,接着房子被烧、妻子病逝,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这个坚强的汉子弯腰。可是对四姑娘所表现的温情却带着恼怒的生气。但他住在小水棚里,心里想着的仍然是改变葫芦坝面貌的长远规划。工作组进村了。代理支书龙庆把组长颜少春安排在许茂家,把组员齐江明安排在金大娘家,金大娘只有一个儿子叫吴昌全是村里科研小组组长,一个对家乡充满感情的有知识的青年。颜少春是一位中年妇女,从前是县委宣传部长,夏天才从干校调回县里,怀着许多干部都曾有过的“重返前线”的喜悦心情下乡工作了。在来葫芦坝之前,她走访很多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她知道只有把生产搞上去,群众才能从内心里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在一次县委干部会上讨论贯彻中央关于农业整顿问题指示时,他曾冒着被指责为“诬蔑大好形势”的风险,提出了“现在头一步是要设法使农民吃饱肚子”的建议。她这次来葫芦坝,认真了解了葫芦坝存在的问题,金东水下台的前前后后,郑百如的为人。在一次支部会上,郑百如做了长篇发言,无非是“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和意义。颜少春建议大家发言,支委五队陈队长提出郑百如搞“重新清理粮食产量”,社员有意见。原来郑百如想搞“重新清理粮食产量”的目的,是想通过虚假的手段,让上级领导给他们一个先进典型。支委金大娘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和郑百如争论起来。代理支书龙庆息事宁人地岔开话头。龙庆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在“批林批孔”中,金东水成了“典型”,被宣布停止检查,上级领导让他当支部书记,他坚决不答应。后来还是金东水背后劝他,如果支部的大权落到别人手里,社员就更苦了,他才同意当了代理支书。很多人都说龙庆是个老好人,糊涂,知道他的人,都说他表面装糊涂,心里清醒着哪。他了解郑百如,也知道郑百如是怎样一个人,也不相信郑百如。他每遇着什么化解不开的事,都要偷偷找金东水商量,表面上还应付郑百如,金东水在背后开玩笑,说他是“维持会长”。不过金东水有些想法也全是靠龙庆实现了。金东水关于葫芦坝的长远规划,也是通过龙庆的手转交给颜少春。颜少春还非常关心吴昌全的科研小组,亲自去看了科研小组的试验田,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还号召推广。齐江明却大不以为然,齐认为吴昌全是一个思想落后的怪人,很是看不起吴昌全。吴昌全照样看不惯齐江明的所作所为。齐江明很欣赏郑百如,很轻易地信任了郑百如,认为郑是一个好干部。当郑百如看到齐轻易地上了他的勾,他就把自己想复婚的想法告诉了齐,请齐帮忙劝劝四姑娘。四姑娘本来对工作组抱着很大的期望,可那天晚上的支委会,听到郑百如的长篇发言,工作组又没表态,齐江明又来当郑百如的说客,劝她同意复婚,她对工作组完全失望了。她隐隐地认识到,自己是无援的,路还得靠自己走。所以在连云场的集市上,她非常坦然、自信地和金东水爷仨个走在一起。尽管大姐夫那么粗暴地抱走孩子,她内心的渴望多少受些打击,但希望之火并没有熄灭。郑百如看到四姑娘和金东水走在一起,既害怕又气愤。就找到他同母异父的姐姐,“闲话公司”老板郑百秀。于是郑百秀就把金东水和四姑娘的谣言传遍了葫芦坝。善良的人们并没有识破谣言的真相,连四姑娘的姐妹们都相信是事实。齐江明和郑百如在颜少春不在时,要突击发展许琴入党。许琴对入党抱着神圣的信念,拒绝到场参加会议。在下午的社员大会上,齐江明又宣布许琴将被推荐到公社工作。许琴的内心非常矛盾,颜组长不在家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三姐秋云和郑百秀在大会上对骂起来时,她又突然觉得应该赶紧离开葫芦坝,越远越好。三姑娘骂完就走出了会场。四姑娘幽灵般地跟着三姐走出来。她觉得异常委屈。可三姑娘冷冷地对待四姑娘。四姑娘没想到她的亲人也这样看她,她失魂落魄地将身子靠在湿漉漉的树干上。这时她听到郑百如和齐江明的对话,知道郑百如他们正在整理整金东水的材料。她一下从昏昏朦朦中惊醒了,她忘记了一切痛苦,她要揭发郑百如迫害老金的阴谋,保护自己的亲人。她一家一家敲门,但人们看到她都害怕地关上门。当走到金大娘家时,她本来想向大娘倾诉一切。齐江明却让她老实交待。她绝望地跑出大门,选择了死。但在冰冷的水里,她一下子想到了长秀亮晶晶的大眼睛,她告诉自己不能死,不能死,要坚强的活着。她毅然回到家里,拿起包袱来到金东水家门口。颜少春已开会回来,这时她正在金东水屋里。龙庆、吴昌全、许琴也都在屋里,颜组长告诉金东水,他的远景规划区委很重视,要他把这件事抓起来,又通知他,区、社两级党组织重新审查了过去对他的处分,撤销了那个停职的决定,恢复了他党支部书记的职务。龙庆又把谣言告诉了在座的人,长生娃、吴昌全把那天晚上的事讲了一遍,知道是郑百如造的谣。 颜少春还开玩笑他说,家里缺个女主人招待他们。龙庆说他早就物色好了,是刘家大队的妇女队长。这些话被门外的四姑娘听到了。她的一线希望,被龙庆的话彻底地毁灭了,她又想到了死。金东水救了她。颜少春和四姑娘拉了几天的家常,四姑娘把肚里所有的苦水都倒了出来。颜少春深深理解四姑娘的苦痛。金东水带着一身的干劲,组织了突击队,要逐步实现他的远景规划。许茂老汉病了一冬天,现在也好了。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把自己几年来的积蓄分成九个小包包给九个女儿。大女儿那份,就由颜组长的主意,交给四姑娘代管。四姑娘和大姐夫合户的事,也得到了许茂老汉的同意。许琴也告别家乡去公社报道。颜少春接到县里的通知,工作组要回县里了。她说:“秀云啦,你要相信:我们党时时刻刻都把人民放在心上的。请你把这个去向人民宣传。”新的支委会信心百倍地表示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葫芦坝这块社会主义阵地绝不能再丢失了。已经动起手的建设事业,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许茂老汉也终于走出许家大院,来到金东水居住的小屋门前,让外孙搬到外公家去住。 作品鉴赏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通过许茂和他几个女儿、女婿之间的家庭、婚姻、爱情等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70年代的社会风貌,和我国农村在合作化运动之后的政治风云变幻,揭露了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精神创伤。表现了农村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执著信念。深刻总结了30多年来中国农村在前进道路中的经验教训。形象地告诉人们:个人的、家庭的命运是和国家命运密切相关的。个人的不幸遭遇是和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分不开的。只有当国家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个人或者家庭才会有稳定幸福的生活。小说采取现实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许茂、四姑娘许秀云、“三辣子”许秋云、金东水、颜少春等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是许茂和许秀云的形象。许茂是中国农村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在合作化高级社时期,他是一位爱社如家的模范,他知道他一切的获得是党给的,所以当他是副业组长时,他拼着命地为集体、为社会出力。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他看到的是庄稼人不再管庄稼,而是任由禾苗和荒草一起长,葫芦坝的日子越过越穷,于是他由怀疑到忧虑,由忧虑到自私,由自私到不义。用一个农民的所有聪明智慧拼命地集敛财富。作者用几件事情来描写许茂的人物形象:他的自留地,姑娘嫁出去后,自留地要留给他。大女儿家被火烧了房子,他不让大女儿一家回来住,甚至连大女儿死时,他连棺村木也不肯出。在集市上,他看到一位妇女急着要给孩子看病;就以骗的办法,用最低价买了油。转过身他又要以高价钱卖出。还有不同意秀云离婚,原因是郑百如在他看来是个大干部等等。通过每一件事,许茂自私、不义、势力眼的形象,非常生动、有血有肉地突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许茂又是一位勤劳、省俭的农民。他靠自己庄稼人的把式,把自己的自留地莳弄得像一幅画。他也是一位纯朴的农民,当生活出现新的转机时,许茂的思想性格也发生了转机。他终于明辨了是非,分清了善恶,这又通过他病床前分钱和让两个外孙搬“到外公家去住”的描绘表现出来。四姑娘许秀云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形象。秀云是一位温柔、善良、心灵手巧、又有忍辱负重精神的农村妇女。她被郑百如欺辱后,不得不嫁给郑百如。嫁给郑百如后,她心里想的只是能过好日子,对郑百如的为非作歹都采取忍的办法。当孩子病死,郑百如当了官要和她离婚时,她没有哀求,而是不顾许茂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禽兽不如的郑百如。她心里还有一线光明,那就是重新开始生活。而一旦认清了生活目标,就勇敢地走下去,尽管有挫折,有别人的流言蜚语,有家人的不信任和责怪,但是她从软弱到坚强,不甘屈服、顽强地反抗命运的安排。这个饱受生活和精神磨难的中国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对极“左”路线造成社会性灾难的有力控诉。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还很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如三姑娘的泼辣、大胆、富于同情心,四姑娘的内秀、沉默、坚强,七姑娘爱慕虚荣,九姑娘的正直、热情等。都比较清晰、生动地刻画出来。而在刻画三姑娘的形象时,作者又抓取她性格中的主要特征加以描绘。她在葫芦坝是有名的“三辣子”,作者在描绘在这个形象时就着重她的“辣”。其中最精采的就是她和郑百香在小齐召开的社员大会上的“对骂”,当时她心里已经认为四妹是如谣言中所说,可她还是不忍不让,把一个郑百香“骂”得哑口无言。“三辣子”的形象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作者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用三姑娘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泼辣与四姑娘沉稳、心中有数相比,用吴昌全的踏实与齐江明的虚浮相比;用罗祖华憨厚、善良与郑百如奸伪、狠毒相比,使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作者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布局谋篇,以四川葫芦坝大队为背景,以四姑娘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展开情节。情节一环套一环,一步跟一步。由于作者把人物的命运放置在时代的大氛围里,使小说具有真实的感人的艺术力量。作者还善于寄恨于景,如几种雾的描写,就和四姑娘的心情,葫芦坝将发生的事情有极紧密的联系。语言朴实、洗练、生动。人物语言多用川西语言,具有艺术真实的效果。总之这篇小说确实是一部成功的佳作。(罗晓宁)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哈哈
终于找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网上浏览处
各位细细欣赏


http://www.duxiu.com/zhuanji.jsp?dxNumber=000005126163&d=2DE3FFE900969C7F557F46A67FAC0C33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周克芹同名小说集《周克芹》
点击此处浏览:

http://www.duxiu.com/zhuanji.jsp?dxNumber=000000368585&d=5B643E7000AB04CA8A839081ABDDC902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217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副管理员

UID
16
帖子
20298
主题
217
积分
83806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1-10-15
在线时间
3462 小时
发表于 2006-8-3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我一定要看看他的那本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大学荒废了哦
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来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原帖由 泥娃娃 于 2006-8-31 18:42 发表
我一定要看看他的那本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大学荒废了哦

:handshake
我准备购买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0

主题

41

帖子

338

积分

中士

UID
1814
帖子
41
主题
0
积分
338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06-9-7
最后登录
2013-7-28
在线时间
9 小时
发表于 2006-9-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呵呵,我第一次看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在《沱江文艺》上,同时,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沱江文艺》,在阅读的第一时间,我就感觉到,作者写的是绛溪河畔的事情,对那个环境,我实在是太熟悉了。

[ 本帖最后由 好奇 于 2006-9-7 12:29 编辑 ]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原帖由 好奇 于 2006-9-7 12:27 发表
呵呵,我第一次看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在《沱江文艺》上,同时,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沱江文艺》,在阅读的第一时间,我就感觉到,作者写的是绛溪河畔的事情,对那个环境,我实在是太熟悉了。

:handshake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0

主题

35

帖子

298

积分

下士

UID
2013
帖子
35
主题
0
积分
298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6-9-18
最后登录
2006-9-20
在线时间
2 小时
发表于 2006-9-19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葫芦坝的故事...............身边的故事.............一定要看.................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http://www.jy0832.com/viewthread.php?tid=6414&extra=page%3D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创作之初-- 周克芹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36

主题

2037

帖子

6112

积分

热血青年

UID
1727
帖子
2037
主题
36
积分
6112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6-8-29
最后登录
2021-10-31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发表于 2006-9-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就这句话看的我心爽:1990年8月5日凌晨,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越马扬刀入东京

0

主题

7

帖子

238

积分

下士

UID
2222
帖子
7
主题
0
积分
238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6-9-28
最后登录
2006-9-30
在线时间
1 小时
发表于 2006-9-2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周克芹是简阳的骄傲

周克芹是石桥中学前身诚明中学13班学生,当时的诚明中学文学气氛很浓,除了周克芹外,其后不久还有胡其云等,在80年四川作协会上,来自石桥中学的文坛三剑客,名噪一时,轰动巴蜀文坛。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原帖由 简州剑客 于 2006-9-28 17:14 发表
周克芹是石桥中学前身诚明中学13班学生,当时的诚明中学文学气氛很浓,除了周克芹外,其后不久还有胡其云等,在80年四川作协会上,来自石桥中学的文坛三剑客,名噪一时,轰动巴蜀文坛。

:handshake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2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72
主题
6728
积分
28274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077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已经阅读到一半了~~~~~~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0

主题

17

帖子

534

积分

热血青年

UID
2272
帖子
17
主题
0
积分
534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6-10-1
最后登录
2022-3-9
在线时间
71 小时
发表于 2006-10-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英国 伦敦Virgin Media
从小到大,亲见了4个拍电影的场面,第一个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放学回家路过马号街四知路口的时候碰到一群人拍电影,后来回家问妈妈才知道是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后来在白公馆碰到拍新版的《红岩》;首都机场碰到倪萍和东北一家人那个老太太一起演的一部什么电视剧,据说04年的时候上演了;最近就是在伦敦隔着老远看到汤姆汉克斯他们在拍摄《达芬奇密码》,他拉着女主角在敏斯特教堂门口飞跑......不过第一次的那个场景让我最难忘,这部小说也让我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豪感,每每别人问起我的老家时,我总会提起这部小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0 07:36 , Processed in 0.1134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