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育儿宝典] 育儿专家的家庭教育故事,慢慢看你会受益匪浅的(转贴)

[复制链接]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2.恶作剧的往事
  
  小时候,二舅对我宠爱有加,等我大一点,他就不再给我好脸色。有一次他说了心里话:小杨杰主意太正,给点阳光就灿烂,要经常“修理”着点。我当时心里还挺委屈——咱是多乖的一个孩子呀?
  最近偶然想起几件小事,才发现那时候的我确实欠“修理”。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我去大舅家玩。大舅家在山区,在我眼里,那真是一个玩耍的天堂。当时家里还有我表哥和表妹,表哥大我两岁,我大表妹两岁。我们三个在一起,数我鬼点子最多,我一去家里就不得安宁。
  有一天大舅妈让我们去打猪草。我们三个人领命,拖着一个篮子就出了门。到了山顶上,篮子一扔,就玩起来看,追蝴蝶,捉蚂蚱,采野花……玩到肚子饿了,才想起猪草的事儿,就赶紧忙活着弄猪草,我一看照这速度,我们的午饭肯定泡汤,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就和她俩说,咱把篮子下面放上别的东西,上面放一层猪草,不就可以回家了,先吃了饭再说,管它呢!他俩积极响应,我们就商量往里面放点啥,最后我出了个馊主意,咱把下面放上石头,如果我大舅妈不小心连石头也倒下去,说不定还能砸死头猪,那咱就有猪肉吃了。当时,我们流着口水就往家里赶,三个孩子还不算太傻,快到家的时候才往篮子里装石头,可怜三个小笨虫,费力地拖着一篮子石头进了家门,为了提高命中率,居然还想方设法把篮子放到了猪圈的墙上,真是想猪肉想疯了。
  大舅妈没那么笨,一把下去,就发现了石头,她那个乐啊,直接就指着我说:肯定是你的鬼主意!我的黄粱美梦,一下子就化作泡影,大舅妈也没责备我们,其实她也没指望我们打猪草,就是找个理由把我们“轰”出去,她好清净一会。
  这个恶作剧是我的早期作品,那时候还没什么技术含量,到头来还捉弄了自己。后来,咱也尝试着玩了点高难度的。
  十多岁的时候,有个周末带着一群孩子疯玩,常规的游戏玩腻了,我就琢磨着来点新花样。在院子里环视一周,我的目光停留在唯一一盆盛开的鲜花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博爱情怀,我就想,这花放在窗台上,只有我们一家人能看见;如果放到房顶上,那过路的人都能欣赏到,都说人往高处走,如果花会说话,它也一定愿意去个高点的地方。我和弟弟妹妹们一拍即合,大家都跃跃欲试。花上房的过程也很简单,我从凳子爬到墙上,让大一点的弟弟爬到凳子上,把花传给我,我再把花放到房上,然后人爬上去,把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我们那个得意啊,仿佛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最后,发现高兴得太早了。那堵墙紧靠着房檐一角,上去容易,下来就难了。站在上面感觉房顶特别陡,我一步步靠近房檐的角落,脚底下都发麻,一不留神滑下去,小命不就呜呼了。尝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弟弟妹妹也设法营救我,他们也没什么高招。最后见我实在下不来,就各自散去。我一个人在房顶上凉快了一上午,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老妈盼回来了。真见到她,我又不敢吱声了,她无意间一抬头,发现我在房脊上骑着呢。那错愕的神情,令人终生难忘。老妈真是好脾气,就说了一句话:你这个还愿的货,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老妈肯出手相救,我已经烧高香了,乖乖地下来。偶尔抬头,见到那盆花盛开在房顶上,心里还有点小得意。没想到接下来天公作美,连续二十多天艳阳高照,我不敢再上房,眼睁睁看着那盆花蔫了,死了。我想,如果那盆花在天有灵,它一定会怪我一辈子。哎,草菅花命啊!
  从此,我就总结了一条经验——没把握的事情不能做。后面的这件事情,我就稳扎稳打,大获全胜。
  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在二舅家,我和二表哥包饺子,大表哥到厨房视察了一圈,留下一句话:快点包,我饿了!让他帮忙,他说要复习功课,一转眼和同学玩去了。我和二哥都愤愤不平,发了半天牢骚还不解恨,就想怎么能折腾大哥一把。想了好几个主意,不是不妥,就是不过瘾。于是就让二哥先包着,我去客厅逛了一圈。看到柜子上的几枚硬币,我眼前一亮。光想着怎么捉弄人,也顾不得卫生,就把硬币包进了饺子里。还觉得不过瘾,又找来辣椒和蒜,包了好几个。
  饺子端上来,我和二哥相视一笑,两个人都悄悄地盯着大哥。那天大哥的运气也真好,他狼吞虎咽的,第一个中奖,“嘎嘣”一声,捂着半边脸,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和二哥差点乐晕过去,家人才知道这饺子里面有“货”,接下来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像吃地雷一样。那时候光顾解恨了,事后想起来,却有点不忍心,要是把大哥的牙咯掉了,我们可赔不起。
  一般来说,大人都不喜欢孩子恶作剧,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恶作剧自有它独特的价值。
  
  一、善意的动机。以我自己的恶作剧来说,表面看来,其实都挺讨厌的,无论是弄一篮子石头想砸死猪、还是把好端端的花弄到房顶晒死,或者往饺子里埋“地雷”,总是制造麻烦。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有的是为了好玩、捉弄人,有的是为了达到可笑的目的,或者还有点为别人着想的念头,恶作剧之中总包含着善意的动机。幸运的是,这几次有点极端的恶作剧,家里人都没有疾言厉色地惩罚我。如果老妈当时把我胖揍一顿,今天想起上房的事来就没那么好玩了。
  二、淘气的孩子心情好。我观察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喜欢恶作剧的淘气包,不但小时候心情相对比较好,直到长大cheng r,似乎都保持这样的风格。这些人乐观、幽默,信任他人,“给点阳光就灿烂”,还很容易带动别人。其实,这个道理也不难解释,当一个孩子恶作剧的时候,通常是他内心愉悦程度的巅峰。常常有这样体验的孩子,情绪底色自然就明媚、绚烂。
  三、想象力、创造力的集中爆发。没人把循规蹈矩的事情看成恶作剧,凡是恶作剧,一定是原创的、奇妙的、出乎意料的。恶作剧的时候,孩子没有教材可以参考。完全是靠自己聪明的小脑袋瓜。恶作剧充分调动了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虽然恶作剧本身也有破坏的力量,但我更喜欢从恶作剧中鉴赏一个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水平。当然,过火的恶作剧还需要适当引导。
  四、性格中的敢作敢当。当一个孩子发起某个恶作剧的时候,他就仿佛在独立运作、策划一个项目,要考虑周全,要选择时机,要随机应变,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如此说来,恶作剧是在全方位地发展孩子的能力,恶作剧往往也培养了孩子性格中敢作敢当的因素,难怪很多老人会根据一个孩子童年的淘气指数来预测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3.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
   
  老妈是个情感内敛的人,每次打电话,我都喜欢逗她老人家:想我没?她的回答永远是不紧不慢外加千篇一律:没想,咱谁也不想……哼,口是心非,我就打趣她:我肯定是你从哪抱来的,算了算了,跟你这“后妈”也没啥好说的,让我亲爹接电话!老爸就会乐呵呵地接过电话,加入讨伐“后妈”的行列。
  说实话,老妈还真有点“后妈”的风范。据我同学说,她们一离开家,人家那些亲妈就食不下咽,送到几十公里外的火车站,还泪眼蒙蒙。而我呢,老妈能把我送到大门口,已经算抬举我了——还得赶上她老人家有空。就算我离家几千里,走的时候她照样是“恕不远送”。
  据说妈妈八九岁,姥姥就得了很重的病,行走困难。从那时候起,大部分家务事都是她来做。妈妈十五岁,姥姥过世,她就扮演一个全职主妇的角色,照顾姥爷和两个舅舅的生活。因这样的经历,妈妈从小就很懂事。我想,大概因为她自己很少有撒娇的待遇,对自己的孩子也就没那么娇宠。
  从小乖巧懂事的老妈,遇到调皮捣蛋的我,算是碰上对手了。我清楚地记得,每次我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时候,心里觉得老妈特别笨,连我都管不了。比如,老妈让我叠被子,我就极尽磨蹭之能事,她把饭都做好了,我被子还没叠一半呢。老妈到房间里来拿东西,每次都用软绵绵的语气催促我,我就觉得特烦。磨蹭本来是我不对,但这些话让我反感,我就试图给不合理的行为找出合理化的理由:我偏不叠,谁让你唠叨我了呢!最后的结果是老妈很生气,但后果一点都不严重——她亲自动手,边叠被子边数落我——死懒死懒的,磨磨蹭蹭,啥也干不好,还不听话……她又催我去吃饭,上学要迟到了。然后,我背着一书包的郁闷去了学校。下次她再命令我,我就继续对抗。从几岁到十几岁这段漫长的岁月,母女俩几乎天天展开这样的拉锯战。其实,我当时心里就想,如果老妈放下手中的活,不说那些唠叨责备的话,而是态度坚决地盯着我,叠不完就不要吃饭,不要上学!就算我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会叠完。有几次这样的交手,就不会再挑战她,而且也会养成自动叠被子的习惯。
  正因为如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妈是我最不佩服的人。记得有一次和老爸外出,他还做我的工作,说老妈有很多优点,只是平时不大言语,不容易被了解。我以为这只是老爸劝我的说辞。
  青春期慢慢地过去,我离家也越来越远,不经意间与老妈达成了和解。我们的关系竟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和妹妹老是在她面前“装小”,还争风吃醋,一会亲妈一会后妈的,老妈话不多,偶尔冒出一句,乐得我们肚子疼,原来老妈如此地冷幽默。
  令我吃惊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我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像老妈!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瞪着眼睛问自己:我没学她呀,怎么会这样呢?这是风过了无痕吗?我想是的。
  老妈一般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她温和,话也不多,慢慢悠悠的。在我家开矿这十年光景里,我才见识了老妈的与众不同。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家庭处于困境长达十年之久,其中风波不断,作为女主人的她,难免唉声叹气,牢骚满腹,甚至气急败坏。可是老妈呢,依然是不疾不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到为难处,也是捉襟见肘,但照样吃得饱,睡得着,不怨天,不尤人。遇到我考上研究生这样的高兴事,她也只是淡淡的欣慰。我总感觉妈妈身上有一种无言的力量,韧劲十足。对别人的好,也是不着痕迹。比如,家里有好吃的,她就给每个孩子留一份,包括叔叔家的孩子,小时候我不大理解:人家未必这样想着你,你何必呢?她也不解释,依然我行我素。对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一样,她不在意别人是否想着她,总之她会想着别人。其实,谁的心里没有一杆秤呢!我在老妈的行为中明白了什么叫“将心比心”。慢慢的,我也习惯了买东西让她老人家到处分发。另外,老妈劝人的本领也不一般,没学过心理学的她,常常温言暖语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地就把人给劝好了。
  一直以为老爸对我影响最大,没想到老妈的特质也悄然出现在我身上。妹妹总结了一句挺经典的话:咱妈的优点都遗传给你了,缺点都被我继承了!
  总觉得老妈和我之间的教育故事别有一番趣味:
  
  一、给孩子飞翔的自由。虽然老妈对我们“来不迎,去不送”,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相信她心中的牵挂不比任何一个妈妈少,只是不说而已。这一点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每次离家,她都悲戚戚的,我就不敢远走高飞。记得我毕业要到南方工作,征求她老人家的意见,她来了一句:去吧,咱不管,有本事去美国!
  二、碰上个没说明书的孩子。人往往最善于对付与自己类型相同的孩子,比如我对付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手到擒来,因为小时候我在心里嘲笑妈妈的同时,也储备了对付这些行为的损招。当然,让我对付乖巧的孩子,更是不在话下。比较吃亏的,就是像妈妈这种从小乖巧的孩子,长大了对治像我这样顽皮的主儿,那真是摸不着头脑。而且,每个孩子的教育难度也不一样,如果碰到我们这样的母女组合,当妈妈的只能现学现卖,见招拆招,不然,就会反被小孩子欺负着。
  三、言传是失败的,身教是成功的。在言传方面,老妈绝对给我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为什么老妈让我叠被子我会磨磨蹭蹭呢,我感觉是老妈的命令过于繁琐,语气又是软绵绵的,没有军令如山倒的威严,我从其中嗅出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老妈的行为,确实给了我很多教益。我也曾经有很长时间不顺利,走到艰难的路段,总是想想老妈那种淡定从容,每次都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撑。她的性格特质,也塑造了我某些方面的独特风格。
  四、身教的东西不可抗拒。现在,我们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怎么给孩子讲道理,怎么提高成绩,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其实都是雕虫小技。我当初那么强烈地抗拒老妈,到头来她的性格元素还不是悄然侵入。言传只是冰山一角,身教才是海面下沉默的大多数。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如果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把智慧传递给孩子,把局限留给自己。
  五、对抗的积极意义。妹妹说那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表面上看,妹妹更像妈妈,她几乎学得了妈妈的一颦一笑,而我只是某些特点像妈妈。之所以这样,我想和我们母女之间的对抗不无关系。我对妈妈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她有很多反对和批判,到头来只吸收了她的优点,当然,我也杂糅了其他亲人的优点。而妹妹比较听话,没有这个对抗的过程,就是全盘吸收,包括老妈的缺点,比如情感过于内敛,有点放不开,性格过于柔弱。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对抗父母未必全是坏事,每个人都有局限,这个反对的过程往往也达成了某种超越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4.催出来的慢性子
 
  一凡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9岁,读四年级,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很乖,也很安静。后来和他妈妈聊天,也是一堆苦恼。这个孩子很爱看书,成绩也不错,但就是磨蹭,做作业的时候,中间容易分神,会停下来玩。如果说好全家一起出门,催促他无数次都无动于衷,直到大人开门下楼,他才匆忙去穿鞋穿袜子,嚷着让爸爸妈妈等他。因这个孩子凡事磨蹭,所以家里催促声不绝于耳,实在不行就动手去拉他。
  一凡的妈妈问我有什么好的招数,我又忍不住披挂上阵,当了一回“狗头军师”。我和孩子的妈妈主要通过网络沟通,两个人的聊天记录有几万字,对每个细节都详加考虑。
  我隐约感觉,其实孩子未必如妈妈描述的那样,比如她给我举了个例子,去年她们夫妻同时出差,家里只有孩子一个人,那几天孩子自己起床吃早点上学,晚上在托管那里吃完饭自己回家,整个一周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妈妈走的时候要求的事情,孩子都非常用心地记,每天按照妈妈说的做。一个八岁的孩子能独自生活一周,是挺了不起的事情,没有人在旁边催,他不是也能完成得很好吗?
  于是,我就给妈妈“布置”了一个作业: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只观察,不催促,记录孩子做每件事情的起止时间。在妈妈给我的记录中,孩子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做了9道题,写了一页练字,还做了一页语文辅导卷和数学辅导卷。孩子中间没有休息,每做完一项,在桌子前玩点小玩意,只是还存在写写停停、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份记录出来,妈妈自己也认识到,好像孩子做得还不算慢。至于“只观察,不催促”,孩子的妈妈没有完全做到,她说到后来还是忍不住提醒、催促孩子。
  我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父母身上,为了印证这个猜测,我提出要到她家里坐一坐,观察一下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方式。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去了她们家里,一凡和妈妈到外面接我,顺便在小区里买了个西瓜,妈妈让一凡提着,在这段不足百米的路上,妈妈提醒了他三四次,建议孩子用手托着西瓜,别摔了。在她家里,我们就是闲聊。我发现孩子真不是一般的爱看书,他看得非常投入,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的话题自然也就转移到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方面,先是说了孩子喜欢看什么书,妈妈让一凡带我看看他的书架。他就找他的书给我看,种类还挺多,自然、地理、历史、故事、悬疑方面的都有。我看完还给他,他放在书架上,妈妈在旁边告诉他摆放的方法。孩子似乎对我们的闲聊也蛮感兴趣,他就边看边听,妈妈又提醒他不要低头,不要在床上看书,一凡先是仿佛没听见,妈妈催了几次以后,他干脆坐到被子上。妈妈试图把他从被子上催到书桌前,直到我走这个要求都没有达成,难怪妈妈有挫败感。
  我对孩子这么爱阅读很感兴趣,妈妈就介绍怎么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还真是个简单实用的办法。她说孩子不认字的时候,天天给他讲故事,再大一点,就放讲故事的磁带给他听。一凡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字,对文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比如走在街上,看见卖馒头的柜子,就问妈妈那上面的字是不是馒头,原来,他认识“头”,因而猜测前一个字是“馒”。他认识了一些字,赶上妈妈没空讲故事,他就自己去看,越看越有趣,就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据说孩子的作文几乎次次是范文,还得过什么奖。
  听说孩子的作业和作文都保存着,我就很想看看。一凡就很积极地去找,妈妈让他拿一本就可以,他全部拿出来给我看。从这个细节上可以感觉到,其实他蛮希望获得别人的欣赏。他的字写的很工整,作文写的确实很好,比如写过年,并不单单写做了什么,还写了几句过年的感慨,读来很有味道,真不像是二年级的文笔。
  我在她家大约一个半小时,粗略地算了算,妈妈催促了他七八次,还不算提醒和指导。我的猜测没错,孩子之所以这么慢,其实是父母催出来的。父母催一次不管用,就频繁地催,慢慢地,孩子学会了“屏蔽”父母的催促,催了他好几遍,他才如梦方醒的样子,然后做出一点小改变,平息父母的催促。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孩子不知不觉形成了一种惰性,凡事等着父母催,如果父母催得不急,他就认为不必着急,反正他们会继续催的。
  改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停止这种父母积极、孩子消极的互动方式,父母不再催促他,和孩子做一个约定,对他提出要求,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当然,前提是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催促欲望,学会观察孩子,并能判断出孩子的意图。
  经过了深入的讨论,消除了妈妈心中的顾虑,我们开始设计和孩子约定的细节。我让妈妈罗列出希望孩子做出改进的条目,没想到她居然列出了16条。我们就把这些目标归类,最后我们商定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入手。经过反复探讨,最终的约定要点如下:
  1.选一个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机和他聊聊,告诉他以前做事情慢,妈妈着急,只好催他,拉他,每当这时候,妈妈心里也很不舒服,这里表现出妈妈的真实情绪,同时也要谈到儿子的感受,比如我感觉我催你的时候,你也不开心。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弄得咱俩都不开心,这多不值得?
  2.告诉他上周妈妈曾经作出的尝试,也觉得老是催促他不好,就尝试不催促他,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因为妈妈是爱他,关心他生活的各个方面。
  3.告诉孩子妈妈的期望:不用妈妈催,自己按时起床入睡,自己洗澡、准备衣服。如果你能做到,妈妈在旁边看着,就会心花怒放。所以现在约定这个事情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开心主动的做事。和孩子探讨一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改变:儿子主动,妈妈省事,双方都心情好。
  4.如果做不到,妈妈还是要有点小惩罚给你——拖地(或者不许看电视),我惩罚你的目的是要你准时,争取不要给我惩罚你的机会哦!
  妈妈找了个机会把这些要点说给孩子听,孩子同意,只提出了一条,睡觉的时候关掉电视,全家一起入睡,不然他睡不着。这一点我和妈妈之前也想到了,给孩子提条件的机会。另外,还探讨了如果他不同意如何回应。我们预想如果他不同意,先听听他的理由,然后请他出一个方案,可以适当做出妥协,我们的底线是孩子肯做出改变,哪怕一点也行。
  后面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顺利,很多预案都没用上。约定之后,妈妈到9:45提醒孩子一次,接下来不再说什么,孩子会在几分钟后去洗澡,十点钟准时上床,睡前也记得自己准备衣服。有一次妈妈不想关电视,孩子就搬出这个约定,妈妈只要履行诺言。早晨闹钟响了,孩子也能自己起来。
  过了几天,妈妈向我报告几件令人惊喜的小事。有一天爸爸说感冒了,让一凡去楼下买早点,他居然同意了,之前他是不肯去的。第二天还请他去买,他居然还想着给爸爸妈妈换个口味。第三天孩子主动问妈妈要不要买早点。还有一次爸爸想试试他,让他下楼帮忙买包烟,这个事情之前一凡也不肯做的。没想到他又同意了,爸爸一高兴,就让他把剩下的钱买雪糕,他买了四根雪糕回来。妈妈说他肠胃不是太好,建议他吃一根,留一根,他也同意了。妈妈告诉我,如果是以前,他无论如何都要吃两根,无论讲什么理由,他都给你反驳回去。
  说实话,看到一凡有这样的改变,我都心花怒放,不要说他的父母了。这个故事虽然看似平淡,但很有代表性,反映出了很多家庭共性的问题。
  
  一、对孩子的批评缺乏真凭实据。磨蹭、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爱发脾气、不善于交往,这些是父母常用的词汇。其实,具体到某个孩子,情况千差万别。就如一凡的妈妈,认为孩子很慢,记录下来却发现他并不慢。如果没有这个记录,孩子速度加快了父母也看不到。是父母爱子心切,夸大了孩子的问题。
  二、调整孩子的节奏感。一个9岁的孩子连续两个小时做作业,很容易疲劳,效率也不够高,而且这样容易导致时间概念模糊,他习惯等大人来安排督促他,所以不会积极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要引导孩子形成一个自己的节奏,比如半小时休息十分钟,这样一张一弛,孩子的状态就会很好。
  三、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关于拿西瓜的事情,我事后和一凡妈妈聊过,她担心孩子把西瓜摔了,在我面前丢丑。其实,这个保护孩子的念头,传达给孩子的意思却是妈妈不相信他的能力,害怕他犯错,这样孩子不但容易沮丧,还会变得退缩,挫败感重。其实,犯错误恰恰是学习的好机会,假设那天一凡把西瓜摔了,他就会记得以后拿东西要谨慎,如果事情本身就能给孩子教益,我们何必多费唇舌?
  四、孩子内心的抗拒。为什么一凡之前对下楼买早点、帮爸爸买烟这样的小事如此抗拒,其实,一凡性格平缓,与父母基本没有激烈的冲突,但他用沉默、拖沓、不服从来表达他心里的不舒服。他后来的改变,也间接地反映了他心情的变化。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往往也能从大人身上找到原因。
  五、引入谈判机制。和孩子约定,是我经常用的一招,感觉特别好用,也特别省心,孩子仿佛有了一个独立的发动机,还会制造出很多惊喜来。既然是约定,其实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允许谈判,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话语权,双方提条件的机会均等,其中有反复、有妥协,最终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p1 (58)) :p1 (58)) 这么好的贴子竟然没人顶??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500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少将

UID
11029
帖子
15524
主题
500
积分
65870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08-5-25
最后登录
2022-4-29
在线时间
2450 小时
发表于 2008-1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哦,那是我来晚了~
仔细的看过了,受益哈~:p1 (6))


顺境时善待别人,逆境时善待自己

1

主题

2199

帖子

5892

积分

中尉

UID
14077
帖子
2199
主题
1
积分
5892
阅读权限
140
注册时间
2008-9-8
最后登录
2011-4-18
在线时间
291 小时
发表于 2008-12-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 广电网
:p1 (57)) :p1 (57)) :p1 (57)) 有用.学习了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5.不要抹掉孩子的优势
  
  
  一想到徐杨,嘴角就忍不住上翘45度——他的趣闻轶事可以装一火车。
  徐杨是我四姑家的孩子,从小知名度就特高。听我爸爸说,如果去我四姑家,到了他们住的那一带,打听我姑父的名字,没多少人知道;如果打听徐杨,绝对是尽人皆知——那时候徐杨小朋友才四五岁!
  小时候和徐杨在一起玩耍的机会不多,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一个小屁孩怎么就能混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也问过他,他说他从小就是在外面玩大的,也不知道咋那么招人喜欢。
  有些孩子的天分就是让人嫉妒,比如徐杨。他有超好的语言天赋,善于和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从小到大人缘都特别好。徐杨小时候给我的印象很独特——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一脸的轻松自在,一脸的自娱自乐,很平常的话,经他说出来就特逗乐。可惜的是,最逗乐的一次我没赶上。据说有一年的正月,有很多亲戚在我家,吃过饭坐在一起聊天,徐杨不知不觉成了中心人物,大家都拿他开玩笑,他横说横有理,竖说竖有理,大有舌战群儒的架势,一次次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我大姑奶奶最夸张,乐得前仰后合不说,眼泪都笑出来了。这些人也真是的,光顾乐了,徐杨当时怎么说的,没一个回忆全的,苦了我这个好热闹的人,这不是馋我吗?也难怪他们,这就像听相声,一转述就没那个味道了。还别说,徐杨不去说相声,真是中国相声界的一大损失。
  不过我有的是机会见识徐杨的嘴皮子功夫。我们这些孩子凑到一起,无聊的时候,就是一个吹牛俱乐部。如果吹牛也上税的话,徐杨早破产了。比如,他某一天煞有介事地对我妈说:大舅妈,你以后要把你们门口的路好好修修啊!我老妈还以为他有啥最高指示呢,他接着往下吹:我长大了,要开个32米的加长林肯车来看你,要是刚一拐弯,咔,给我别住,那我多心疼啊!嘿,说的和真事儿似的,兄弟,全世界最长的林肯车好像才30米哦!
  其实,如果不抱成见地听徐杨吹牛,就可以欣赏到他瑰丽、奢华的想象力。比如,听说日本自卫队要扩军,徐杨很生气,打算发明一个比**威力大10倍的武器,要是小日本再嚣张,就投过去。他当时才12岁,居然琢磨的都是军国大事。他还说长大了要发明一个特殊的衣裳,可以穿着到太阳上去。这孩子太有才了,天文学家听了也会吓一跳吧。可是,谁敢说永远不可能,哪个奇迹不是源于异想天开呢?
  说到学习,没太多的故事。他很少名列前茅,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要命的是,他从来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家里人都觉得他没心没肺,老是唠叨他,说教他,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想,这大概是他最苦恼的地方。徐杨哪里是闷头听道理的孩子,我就见识过一次,他八九岁的时候,四姑说让他好好学习,不然将来考不上大学。他不急也不恼,有理有据地反驳,最后话锋一转,教育起四姑来了:我肯定能考上大学,而且考个好的,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我倒是担心你们能不能供得起,你们就攒钱吧!
  徐杨这种性格还真不多见,这就注定他要承受更多的不理解。家里人出于爱他的良好愿望,总是想把他改造成一个苦学、上进、成绩不好时会愁眉苦脸的孩子,孜孜不倦努力数年,徐杨还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真让人气馁。
  有几个寒假,为了隔绝网吧的诱惑,也为了巩固学过的功课,四姑就把徐杨派到我家做作业。我也有机会全面了解他。他的话很多,我看书,他做作业,嘴老是不闲着。我就沉默地听他说,不搭言,他居然还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我轻轻敲几下桌子,提醒他“做完作业再说给我听吧”,他便开始埋头写作业。除了话多一点之外,我没发现他有太多的问题。老爸一向欣赏调皮的孩子,这也成了我家的风气,所以没人非议他,还蛮佩服他思维敏捷,言语风趣。
  我这才发现,如果仅仅把徐杨看做一个油嘴滑舌的孩子,那真是大错特错。我猜他的情商一定非常高,虽然他很喜欢开玩笑,但分寸感把握得特别好,让人发笑,但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我几乎没见过他生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也不大计较,从这一点来看,他心胸蛮开阔。他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大在意别人的脸色,也不见他巴结别人。有一次,说起一个亲戚的孩子,他说论性格其实他也不喜欢,但有好吃的好玩的,他还是会给那个孩子留着,遇到受欺负的事情,他也会管——谁让他是亲戚的孩子呢?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这样辩证地看问题,从此,我对徐杨刮目相看。我从来不掩饰对他的欣赏,我坚信所有的人都低估了徐杨的潜力,因此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然,我也不是没有担心。他小的时候,我担心他游戏上瘾,另外担心他学坏。现在看来,他的控制能力还算不错。如今最担心的,是怕他浪费了难得的天分,埋没了自己。
  高一的后半段,他的成绩下滑了不少,前一段时间他告诉我,又追上来二十名。我和他聊到了具体的学习,这一次他真的长大了,他开始认真地审视他的未来。他也认识到,就算自己聪明,也不能落下太多,不然很难追赶。我分明感觉到,他内心的力量在苏醒。
  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与众不同的思考:
  
  一、不要抹掉孩子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倡导“敏于行而讷于言”,而徐杨这样的孩子恰好相反,往往被认为是光说不练,夸夸其谈。其实,说恰好是他的天赋,要给他足够的空间。如果怕他“不练”,就不让他“说”,势必会南辕北辙。徐杨的缺点是过于倚靠自己的聪明,凡事都没有用到十分的力气,这才是最需要着力的地方。
  二、重视孩子的内在。如果看表面,徐杨只是一个爱说爱笑、没心没肺的孩子。其实,通过一些细节,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庄严。他重情义,有责任感,有主见,他会去思考严肃的问题,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果看到他的内在,就会对他有一份深深的信任和期待,而不是试图改变他、纠正他。
  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天分。与生俱来的东西,本人往往浑然不觉。而交往能力、心态、个性、创造力,又不在教育体系的考核范围之内,孩子往往不懂得发展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会很认真地告诉徐杨,不要埋没了自己,鼓励他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让他明白,因为他不像别的孩子,所以会承受更多的非议,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徐杨也感慨,遇到事情着急也没有用,可是不着急却又被贬为“没心”。其实,这种举重若轻的气度,正是他成熟的地方,他小小年纪,就跨越了情绪的纠缠。
  四、做一个让孩子佩服的人。对于一个有主见的孩子,讲道理往往成了辩论会。最洒脱的办法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成长为令孩子佩服的人。教育就变得极其简单,随便几句话,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6. 注意力不集中是咋回事?
  
  
  孩子一个月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注意什么,一般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他,他的眼神才跟着动。等孩子几个月大,他就能够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这时候孩子有了自己的选择。
  2、3岁的孩子,注意广度很小,就算玩他喜欢的玩具,也容易四处张望,喜新厌旧,这是他的年龄特点。
  年幼的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是因为他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这其实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程度有关,如果因此责怪孩子,其实他也很委屈。如果他懂这个道理,大概会说:妈妈,别生气,等我的中枢神经系统再发达一点,我就变乖啦。
  注意力集中与否,说到底是选择和控制的能力。比如,孩子也知道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假使恰好外面有一只鸟叫的婉转动人,这时候,孩子注意老师的课,还是注意鸟呢?客观地讲,鸟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如果是年龄小的孩子,思路就跟着鸟走了;如果年龄大一点,孩子通常能过滤掉鸟叫这个干扰信息,专注于听课。
  当然,这个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更专注一些。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呢?书上没说。另外,还有个问题没有答案——很多家长和我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在想,是这一代孩子的注意力格外不集中吗?这是否和大的环境以及教养方式有关呢?
  我想了几个改变孩子注意力的策略,还没实践过。先写在这里:
  1. 尽量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关掉电视,家里人说话也小声一点。
  2. 尽量不要干扰孩子。有时候,一个小孩子正专注地玩玩具,我们总是不管不顾地打断他,我想,这应该对孩子有影响。如果这时候我们恰好对孩子有别的要求,不妨等一等。
  3. 设定小的目标,训练孩子的专注程度。比如,孩子做某个事情有点不耐烦,我们可以尝试让他再坚持一分钟,这样循序渐进,孩子的注意能力就悄悄地进步了吧。
  4. 教孩子学会控制。孩子大一点,注意培养孩子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马上肯定他。这样,他就有意识地学会控制自己。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7. 男孩子更具有攻击性吗?
  
  
  我们习惯认为男孩子更有攻击性,其实不是的。我之前有个误解,以为所谓的攻击,就是武力解决问题。
  原来攻击行为的定义是——任何对生物体有害的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定义的方式,虽然严密,但总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冷冰冰的。
  咱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不但侵害他人算攻击,侵害动物也算,如果心情不好虐待小猫小狗也是攻击性行为。另外,攻击不但包括出手伤人,哪怕没有击中目标的踢打也算,冷落怠慢也算,嘲笑、说坏话、诽谤、起外号统统都算。
  所以,其实女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一点都不逊色,只是表现形式更隐蔽,女孩之间的关系攻击更加微妙,也更具有伤害性。如拒绝接纳对方、排斥对方或者采取其他可能破坏对方友谊及同伴地位的行为。
  我们一般都有女同学之间闹矛盾的体验,虽然没有动武,其实那种微妙的伤害在心里。如果家里有女孩子,不妨多留心她的同伴关系,这种不流血的攻击行为杀伤力蛮大,同样不容忽视。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8.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有攻击性?
  
  
  所谓的攻击,还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说白了就是欺负别人和被别人欺负。
  习惯欺负别人的孩子,一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家中经常观察到cheng r之间的冲突和攻击,自己却很少成为家人攻击的目标。这样的孩子倾向认为:攻击行为可以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利益,认为自己能轻而易举地让受害者让出资源或屈从。
  被欺负的孩子呢,一般都具有社会退缩、少动、身体虚弱以及不愿意反击等特点。被欺负的男孩通常与母亲关系亲密,受到母亲的过度保护。在这种关系中,母亲通常纵容他们表达恐惧和疑惑情绪,这不利于男性性别图式的形成,也导致他们不被男同学所接纳。不幸的是,很多长期受欺负的儿童青少年长大后仍无法摆脱受欺负的困境。
  我一直不赞成打孩子,这不,也在书中找到了理论根据:靠体罚来压制孩子的攻击和反抗行为,反而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提供了榜样。呵呵,好打骂孩子的朋友,就听我一句吧,换个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再去攻击你的孩子。
  好欺负人的孩子,一般都生活在争吵不断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成员不愿意相互交流,即便发生交流,也往往是采用嘲笑、威胁或其他激进的方式而不是亲切交谈。
  有的家长不习惯用赞许的方式控制和改变孩子,他们往往忽略孩子大量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一些无伤大雅的行为又过于大惊小怪,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容易通过反抗cheng r来获取关注。
  再说几句废话,总结一下:
  1. 友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 母亲的过度保护,容易使男孩子受欺负。所以作为母亲该放手时就放手。
  3. 挨打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4. 忽略孩子的积极行为,缺少赞许,孩子容易用消极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49. 看电视有害吗?
  
  
  心理学的书上回答这个问题也像打太极一样,一方面,说沉湎电视,是有害的。还举了一个例子:与生活在加拿大城镇有电视的孩子相比,那些生活在没有电视的偏远城镇里的同龄孩子在创造性和阅读测验上得分更高。另一方面,专家又说,孩子从教育节目上还是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先说说电视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吧。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视暴力。美国有个统计,从6点到23点,58%的播出节目中含有反复的外显攻击行为,73%包含暴力的节目中挑衅者既没有任何的悔恨,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和批评。相对而言,观看许多电视暴力事件的儿童更具有敌意和攻击性。长期观看电视暴力会被灌输残酷世界观——认为世界充满暴力,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主要采用攻击手段来解决人际问题。
  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电视广告。据说美国儿童一年看将近两万个购物广告!中国估计也不会逊色到哪里去。9岁以前的孩子一般还不能认识电视的诱导性和促销性。这些广告悄无声息地给孩子灌输消费理念。
  记得另外一本书上还说,看电视的话,孩子的眼睛盯在一个几十英寸的地方,画面不停地动,人被动地看,眼球运动有限。而看书的话,是盯在一个大约一平方厘米的地方,逐行往下看,眼球运动要精准。所以说经常看电视的孩子,有时候看书的时候会很困难。暂时找不到这本书了,只能描述大概意思。
  至于看电视的优点,大家也有目共睹。除了娱乐功能,孩子还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信息。问题是现在适宜孩子观看的节目很少。
  想起我一个朋友家的做法,她家电视坏了就再也没去修。家里有很多书,孩子没电视看,就去看书,她也跟着孩子看,娘俩还时常讨论书中的情节。我在她家吃饭,孩子自顾自地笑起来,问他,他就给我讲一个《老夫子》里的故事。对于新闻之类的,家里有报纸,她也给孩子讲。小孩不大,老问我伊拉克是好人还是坏人,美国人为什么要欺负他们。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0. 怎么劝架?
  
  
  小孩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有时候从大人的角度真的很难理解。就算给他们讲道理,也不采纳。其实,我们推导出的结论,自有一个心理路径,孩子也有。无论孩子的行为有多不合理,他都有一个自己的理由和认识。
  举一个模棱两可的例子,一个8岁的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拼图,另一个男孩从旁边经过,他的腿碰到桌子,并连带把那个孩子花了很长时间完成的拼图碰散了。你猜猜这个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很显然,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反应,一般说来,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做出回应之前,内心都经历了这样六个步骤:
  1. 孩子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一个初步判断,肇事者是谁,对他的印象如何?
  2. 判断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他是有意的,原因是什么?
  3. 设立一个回应的目标。如果孩子认定对方是故意的,他就倾向于反击,给他点颜色看看;如果孩子认为对方是无意的,则倾向于原谅他。
  4. 产生具体的策略。比如,如果反击,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骂他一顿,给他一拳还是去告诉老师;如果是原谅他,用什么方式。
  5. 对想出的策略进行评价,通过对比,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
  6. 付诸实施。
  原来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行为,后面有这样复杂的路径。唠唠叨叨地把这个过程叙述出来,为的是更好地判断孩子是在哪个关节上产生了分歧。
  比如,如果两个孩子本来就不睦,互相没有好印象,假使在上面的场合里遭遇,可能直接就判断对方有错。这时候劝架工作就要重点围绕如何修补双方的印象。
  如果孩子是从那个孩子的动作和力度判断对方是故意的,那么劝架的时候就要重点为这个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
  如果孩子容易对别人产生敌意,就要引导孩子学会在具体的场景中学会判断对方真实的意图。
  如果孩子比较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可能这个孩子略过了对策略进行评价的环节,这时候就引导孩子想出多个解决办法,看看除了动武以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1. 一个残忍而有说服力的研究
  
  
  1960年,一个叫丹尼斯的人研究了两组被送到专门机构的伊朗孤儿,这些孤儿出生后两年是在婴儿床上躺着度过的。他们从没有坐立过,很少跟人玩耍,甚至连喂食也是通过放在枕边的奶瓶完成的。这些孩子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1-2岁的婴儿没有一个会走路,只有不到一半的婴儿可以独自坐立,在3-4岁的儿童中只有15%可以很好地独立行走!
  最后,丹尼斯得出一个结论:除非婴儿有机会练习翻身、坐立、爬行、走路的动作技能,否则在生理上已经具备这些能力的婴儿是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
  不知道是因为条件所限只能这样照顾这些孤儿,还是为了研究才这样做的,书上也没有说。不管怎么说,从结果来看,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我联想到教育故事里面提到的鹏鹏,其实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然后大家互相鼓励说“慢慢就会了”,甚至还用迷信的“贵人语迟”来解释。
  的确,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两代人童年环境的巨大变化。我们小时候,一般都生活在很开放的熟人社区,孩子随随便便就可以认识几十个人,甚至更多,也有很多同龄的玩伴成天黏在一起。这样,这些人其实分担了教育的责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让孩子学说话都困难,孩子一般也不会产生什么交往障碍。而如今呢,一个孩子最熟悉的只有家里的三五个人,所以孩子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其实也是对父母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不但做他的父母,还要扮演他的玩伴。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2. 青春期女生的运动锻炼和自尊
  
  
  
  2000年,瑞齐曼和谢弗两位学者设计了一份针对大一女生的问卷,了解她们中学时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评价她们的自尊水平、身体能力感、身体形象、拥有果断及适当的竞争意识等阳刚之气的程度。
  结果显示,中学时期参加体育动与大学时的自信有明显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身体能力会逐渐增强,这种感觉会给人很大的鼓励,使人显得蓬勃向上。另外,体育运动也会使人的身体形象更修长、更健美。我们总是能从爱运动的人身上观察到一种特别的气质,有力量,反应快,身手敏捷。
  这方面我自己是深有体会。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体育都不及格,800米简直是我的“死亡之旅”,测验的头半个月就开始犯愁。大学军训没差点把我累死,记得总教官宣布军训结束的那一刻,我几乎连走回宿舍的力气都没有了。从那时候开始,我痛下决心,要坚持跑步。从一圈开始,风雨无阻地跑,咬紧牙关地跑。跑了半年,出现了个奇迹:我800米跑了全班第一!那感觉真是太美了,十来年的“病夫”终于翻身了。我就这样跑了四年,后来居然参加了系里的越野赛和学校运动会的3000米。虽然没拿到前三名,对我而言,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读研究生的时候,一向认为身体协调能力很差的我,又学会了踢毽子,踢了两年,进步神速。我最大的体会是体育运动的挫败感或成就感都会往其他方面蔓延。我得承认,体育上的进步,确实能提高人的自我价值感。
  当然,要取得这样的结果,还是有前提滴:要强调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益处,同时淡化竞争性体育活动对结果的关注,还要减少人们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女孩的身体缺陷的关注。说白了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贵在参与。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3. 孩子的同情心和角色扮演能力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利他品质——真正地关心他人并愿意付诸行动。很多家长甚至在孩子尚处于襁褓之中时就开始鼓励分享、合作或助人等利他行为。
  婴幼儿能对同伴表现出同情心和同情行为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行为其实比较常见。
  但也有一些孩子很少这样做。这种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气质类型造成的。例如,那些抑制型2岁儿童对他人的悲伤更可能表现得心烦意乱,而且在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时,他们比非抑制性的孩子更可能表现出回避反应。
  个体早期同情心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也依赖父母对孩子伤害他人后的反应。那些同情心差的婴幼儿的母亲通常使用斥责或身体惩罚等强制策略对待孩子的伤害行为。相反,具有高同情心的婴幼儿的母亲则经常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情感解释,通过让孩子明确自身行为与他人悲伤之间的关系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比如有的孩子打人或咬人,父母一般训斥他,或者打他。但攻击行为往往并没有得到遏制,我曾经采取限制自由的方法,比如孩子抓住孩子的双手,要他答应下次不再打人。后来这个孩子至少在我面前很少攻击他人。当时,我心里也一直留有一个疑问,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吗?
  看了这段话,我的疑问找到了答案。的确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再回到原来的场景,我可能会这样对那个孩子:你咬了小哥哥,你看看,都咬出牙印来了,这多疼啊,小哥哥都哭了,好伤心啊。你舍得让小哥哥哭吗?来,咱们安慰一下小哥哥吧,告诉小哥哥以后再也不咬他了。
  如果孩子比较顽固,可以尝试促使他换位思考,比如,虚张声势地要哥哥也咬他一口,算平衡了。孩子出于自我保护,一般都不会答应,然后再给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会更容易接受吧。
  这个行为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使他们能体会他人的处境。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就会发现,那些善于交往的人,角色扮演能力都很出色,能很好地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能敏感地捕捉对方细微的情绪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所以更容易在交往中获得成功。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4. 学前儿童应该上学吗?
  
  
  现在,小学教育的内容一直在向学前教育延伸,幼儿班的孩子每天也会接受几个小时的知识教育。这样的教育有益吗?美国的两位发展学家对目前这种越来越早的教育趋势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今天的年幼儿童没有获得足够的时间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玩耍和社会化。其中一位专家甚至担忧:如果儿童的生活由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特地安排,那么他们可能丧失自我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后来有几项研究陆续证实了这两位专家的观点。对以学业为定向的学前儿童和幼儿园儿童进行3-6年的教育,他们在字母知识和阅读技能这些基本的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优势,但是在幼儿园毕业时他们就丧失了这些优势。而且,在这种结构性很强的、以学业为定向安排下的学生,比起灵活直接的、以发现学习为基础、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日程安排下的学生来,其创造性较低,对考试紧张度和焦虑程度较高,对其成功的自豪感不强,对未来的成功自信不够,对学校缺乏热情。因此,学前时期强调学习毕竟还是有危险的。
  在回忆童年故事的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玩耍的意义。首先是获得了一个好的心情,我还没有从心理学书上得到印证,但我的观察是那些充分玩耍的孩子心情格外好,好像不需要外界的理由,成天一脸得意。另外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和感受力也不错,敢想敢干,不容易气馁。而这些东西不容易在早年的学业测试中体现出来,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另外,你有没有发现,一般班级里的前三名走上社会,未必会很拔尖,我想,不是这些人不优秀,而是另外一些优秀的人的某些特质在考试中体现不出来。
  又想到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我在后面的故事中也会写到。她妈妈是小学老师,从小对她要求严格,考试成绩不好就斥责她,她倒是很乖巧,但压力一直都很大。考上大学,她真的长出了一口气,可是她忽然发现自己没了目标,其实她从来不曾有过目标,她不过在执行她老妈的目标而已。大学四年,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没有动力。我见证了她情绪的忽起忽落,悲观消极,她特别敏感,缺乏自信,遇到一个小挫折就容易逃避。其中的原因当然也很多,但我想与她妈妈对她童年的剥夺、以及在学业上的高压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我越来越觉得,玩耍是一个孩子童年的使命,你同意吗?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联通
育儿专家的育儿故事,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一些指导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5. 三年级孩子的变化
  
  
  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到了三年级有个很明显的变化,最通俗、最直白的描述就是开始变得“不听话”了。
  最近读到的一个观点,从一个侧面可以解释这个变化,未必全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读到的是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方面的,其中提到到了10岁或11岁(这差不多也是三年级的年级),大多数儿童都会达到道德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自律的道德。
  孩子更小的时候,往往认为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都是必须遵守的,这个时候孩子很听话。到了10岁以后,他们开始意识到社会规则是主观的协议,任何规则都会受到质疑甚至在制定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进行调整。而且他们也会意识到,有时候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也可以违背规则。比如119救火车可以违背交通规则。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已经不再相信固有的公平,因为他们从经验中了解到有些违反社会规则的人并没有被发现或者受到惩罚。
  孩子一旦认识到规则是主观的,是可以修改、质疑和违背的,就有了很多新的想法。不再唯大人马首是瞻,甚至和父母针锋相对地辩论。
  虽然这时候大人通常会感觉不舒服,要适应孩子的挑战。但也不能说这是坏事。这时候,孩子不再那么自我中心,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在增强。
  一个心理学家认为,除非父母能够放弃他们的一些权力,否则只会强化儿童对规则和权威人物的崇拜从而延缓发展。、
  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他十几岁还表现得特别听话,乖得不符合年龄特征,但我也注意到,他表现得很拘谨,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担心爸爸妈妈批评他,爸爸妈妈无意说的一些话,都深刻地影响他的心情。现在他的爸爸妈妈欣慰的是他学习很认真,苦恼的是他没有自己的观点,胆小,与人打交道有点放不开。
  也许,到了十岁以后,孩子也在通过“不听话”的方式来争取他们成长的权力,这个时侯,父母最好是顺时而动,该放手的就放手。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往自律的路上走,学会为自己负责。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6.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不过仍有一些家庭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至关重要。
  随着新生儿降生,母亲对较大孩子的关爱和注意都会减少,而较大的尤其是2岁或更大的孩子,由于能够很容易地感知到与看护者间的独特关系已经被新婴儿的到来破坏,他们会变得更加对立和具有破坏性,同时依恋的安全程度会降低。很明显,较大的儿童经常会怨恨失去了母亲的关注,可能会对侵占他们宁静港湾的小宝宝心生憎恶。同时,这些孩子自身的困难行为会由于父母的疏远而使事情变得更为糟糕。
  家里如果有多个孩子,在分享父母的注意力方面,肯定会存在竞争。
  另外,书中的一个数据很有趣——根据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年幼兄弟姐妹之间的小冲突每小时可多达56次!
  书上没说这个数据是怎么来了,如果这是真的,小儿科的战争差不多一分钟一次,真够频繁的。如此说来,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本来就是家庭中正常的部分。我相信大多数家庭的冲突数据都低于每小时56次吧!瞧,其实咱们的孩子比美国的乖多啦!
  孩子的冲突与什么有关呢,还是继续引用书上的观点吧。
  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有关。据说婚姻冲突能很好地预测兄弟姐妹之间的敌对性。
  其次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倾向于依靠强制性的管教来约束孩子。那么大的孩子可能也用强制性的方式对待小的孩子。
  如果父母尽力监控孩子的活动,兄弟姐妹关系会变得更为友好。另外,如果父母能够对所有的孩子做出温和敏感的反应,而不是对一个孩子过于偏心,兄弟姐妹之间就会具有较少的冲突。
  再说说兄弟姐妹关系的积极作用吧:
  首先,提供情感支持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功能。危难时刻,兄弟姐妹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保护和安慰。
  其次,哥哥姐姐经常照顾年幼的弟妹。
  第三,年长的孩子经常教给弟弟妹妹新的技能。其实小孩子能从大的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记得我叔叔家的妹妹曾经对我说,她同学认为她成熟,最后她归功于因为家里有读研究生、读大学的哥哥姐姐,在平常的相处和闲聊中,对她影响很大。
  最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可以促进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据说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的发展,并且能提高谈判和妥协的能力,还能促进道德判断更加成熟。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最开始孩子之间互相争斗,慢慢认识到这对彼此都没什么好处,在这个痛苦的磨合中彼此学会了合作和妥协。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3509

主题

16万

帖子

50万

积分

副管理员

名誉元帅

UID
9572
帖子
162916
主题
3509
积分
503911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8-2-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1239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省 电信
 57. 孩子的自尊
  
  
  在教育中,自尊常常被提及,自尊的定义是——对自我的评价成分被称为自尊。
  看来,我对自尊多少还有一些误解。比如某个孩子一说就脸红、哭鼻子,然后大家就会说,这个孩子自尊心很强。这种情况除了性格因素以外,如果套用上面的定义,有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高自尊儿童一般是对自己感到满意,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常常希望能克服),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感到满意。
  低自尊儿童往往是对自己不那么喜欢,甚至有点厌恶,常常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表现出的优点。
  根据经验判断,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比较满意,别人批评几句,他一般会坦然接受。反倒是总是看到自己缺点的孩子,特别怕批评。
  另外,一个学者把自尊划分成了五个部分,好像还蛮有道理。这五个部分分别是:学业能力,社会接受,外表,运动能力和行为举止。
  有的孩子是总体自尊比较高,有的孩子则是某一方面的自尊比较高。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学业自尊当然比较高;而体育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到体育老师的赞赏,活跃在运动场上特别有感觉,他的运动自尊就比较高。人缘好的学生,当然社会自尊就比较高。而有的孩子呢,和老师父母的关系都不大好,但在同伴中人缘极佳,那么他也可能有很高的自尊,看来也和孩子看重哪方面有关系。
  我们都希望身边的孩子是高自尊的儿童,那么,我们看看有哪些因素对自尊有影响吧:
  1.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果儿童早期形成了安全依恋,孩子容易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他人和自己。这样的父母一般是温和而敏感的,对孩子支持较多,为他们树立生活的典范,在有关他们的决定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较高的自尊。相反,如果成天对孩子唠唠叨叨批评个不停,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慢慢孩子也学会了用这样的视角看待自己。我们所说的“讲道理”,往往也包括打击孩子自尊的成分,应该慎用。
  2.同伴的影响。孩子很小就很注意同伴之间的比较,他们会在这种比较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到了青春期,同伴群体对自尊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果一个孩子有很多亲密的朋友,那么他对自己的赞赏也比较高。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父母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和同伴交往,就会引起激烈的反抗,因为同伴之间的友谊在这个时候特别重要。
  3.老师的影响。书上没说这一点,我加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感觉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自尊也特别重要。有的老师善于从积极的方面观察孩子,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水涨船高。如果老师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天天批评,孩子的自尊和对这个老师所教科目的感情往往一起下降。
  常常听许多家长口无遮拦、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批评孩子,真是听得我胆战心惊。他们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还侵蚀了孩子最宝贵的自尊。等他们发现孩子内心力量非常虚弱的时候,往往又怪孩子懒惰,却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杀手”。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19 21:27 , Processed in 0.086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