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 发表于 2010-4-20 22:01

关于简阳沱桥命名的建议及其他(转发来自浪漫川男网友)

:p1 (80)) 在网上看到,觉得该网友说的有道理,因本人也认为简阳这些年的各种命名太俗气、太没有文化积淀,(其实,我觉得简阳还不如恢复为以前的简州或阳安好些,也能避免与资阳一字之差相混淆)故转发与各位好友共享: 关于简阳沱桥命名的建议及其他
随着城市建设前进的脚步,简阳沱江上的桥会越来越多,可是,现在的几座大桥都是按修建的先后顺序来称呼的:沱桥、沱二桥、沱三桥,实在是没有半点内涵。
   所以,建议改变原有称呼,重新命名:一、正在重新修建的老沱桥(即“桥刚强”),可以命名为:简州大桥;二、现在的沱三桥,即两河交汇处连接河东新区的大桥,可以命名为:简雍大桥,以纪念这位简阳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彰显简阳的地方文化内涵;三、现在的简州大桥,即沱二桥,可以命名为:阳安大桥。
   如果以后新市工业园还要修建新的过江大桥的话,可以命名为:简乐大桥(通往乐至)。如果以后会修建石桥镇的过江大桥,那么,可以命名为:简都大桥(连接成都,因为以后简阳市的中心都在石桥镇江对面)。
    另外,简阳的城市建设还应该注意显现文化的地方特色:历史上的“墨香亭”、东溪的奎星阁等文化遗迹,应该考虑在适当的地点恢复重建,大桥的两端一定要有宽大的转盘或者小广场,千万不能再人为的造成两端的交通涌赌,在城区的江岸和大桥的两端,以及城市周边的山上,应该移栽或者适当种植一部分高大的有绿冠的树木,比如黄桷树(大叶榕树),这一点,在修建江堤(河保坎)和大桥时就该先考虑进去。街道的行道树也不要只栽小叶榕了,实在太单调,当然这点在河东新区好象已经有所改变,谢谢!
    此外,如果有条件,以后修大桥的时候尽量修宽点,能不能修一条正宗的双向六车道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真正的大桥,从长远来看,也是应该的!
    可惜本论坛没有版主,不知道大家的意见能不能到达简阳领导们的耳里?
                                                   2009,7,29
简阳北门桥   各地都有桥。且各地都有著名的桥。
   川中简阳著名的桥有两座。城北那桥叫解放桥,俗称北门桥。
  简城两面环水。东边沱江,北边绛溪,连通沱江两岸的桥是沱桥;架在绛溪上的桥是解放桥。
 说解放桥恐怕没人知道。城里城外的人都叫它北门桥。北门桥是简城的要塞,319国道和成渝公路都从桥上过。而桥北还有街道,有城内唯一显得宽敞的地方——人民公园。所以,北门桥著名不言而喻。
  而它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最近才发现的。这桥的桥墩的设计,在我国桥梁史上独一无二。
  绛溪是简阳境内有些故事的河流。它从龙泉山深处逶迤而来,过了北门桥大约300米的鱼嘴处汇入沱江。据说,绛溪发源的那几座山,叫七姑山,就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仙女们不谙农事,便广种桃树。现在那地方建了一个人工湖,并开发为旅游区,每年都举办桃花会,不知是否与传说有关。桃树多了,春来落英缤纷,树下小河里漂起一层桃花。情景可以由“红楼梦”中想象。只不过那里的桃花遇到一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早砌了一棺香冢安葬芳踪。而仙女们似乎尚不怀凡人情愫,心中无“闲愁万种”,也就不去感怀身世,怜香惜玉;便任其香消玉殒,随风飘零;于是才有了与山下小河相关的“花落水流红”。河水原本不红,红的是飘入河中的的桃花,远远看去,满溪绛色,所以小河叫绛溪。
  故事是远古的。后来已不见真正绛色,但那溪水始终朦胧不清,浑浑浊浊,差点让人对绛色有了别样的认识。又有传说:要待简阳出了清官,绛溪才会清澈。看来这属谬种流传。解放至今,简阳已不知有过多少清正廉洁,爱民务实的好领导,那绛溪水却依然未显出清亮透澈。愈到后来,工农业此消彼长,环境污染,河水就更难清澈了。
  绛溪流至简城,已是几条小河汇拢了,水就不少,给两岸往来造成困难。因此,还在527年前的明显宗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春天,简阳北门城关便大兴土木,开始在绛溪上建桥。次年八月建成,名为“济川桥”。桥面木质,青瓦盖顶;桥下四墩皆由巨石垒成,如船状,两端尖细;尖端雕塑为龙形——这是本文要重说的地方,也就是北门桥独特的价值所在。之后的嘉庆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及1784年、1922、1949年,先后六次因水冲兵乱的天灾人祸桥被毁坏重建;桥身也易木为石、为钢筋水泥;至1972年,经加固扩建成钢筋水泥结构平板大桥,高14米,长71米,宽8米,承重81吨;成渝公路由桥上通过。
  几番改造,都限于桥面,那四座石砌桥墩一直保留原样。墩上雕塑,虽经风雨侵蚀,图案斑驳,但龙形依然磐距桥墩两端,不曾销毁。
  而桥名也由济川、瑞华、万安、解放几易其名,然而,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仍是未经正式命名的“北门桥”。
  如果说龙泉山是成都的城墙屏障,那么,简阳便是它的东大门。川鄂路、成渝路均由此通过。车来车往,城边的拥挤堵塞成为简城的一块心病。90年代,简阳交通已有沧海桑田般变迁,唯独“心肌梗塞”。当届领导毅然改造城区交通,拓宽道路,建设“南北干道”。这个浩大工程中的“瓶项”关口,便是北门桥。
  为了加宽北门桥,必须对桥基作一个详实的勘测,验证桥墩是否还能承载更大的负荷。于是请来了桥梁专家。专家发现北门桥桥墩十分独特——古时传说“龙司水”,所以大多桥梁都要雕龙;通常桥墩是一端雕龙头,一端雕龙尾,而北门桥的桥墩两端都雕塑龙头。
  这是迄今未见记载的奇观。见识渊博的专家说:桥梁史上仅此独有。

流浪的人 发表于 2010-4-20 22:11

建议不错   很好的建议有点远见哈

徐怀谦 发表于 2010-4-20 22:40

赞一个,请信访版块版主转有关领导!地名的命名不是小事,一旦敲定,就可能是几百年,牵涉到简阳的形象。

三岔坝贫农 发表于 2010-4-20 22:45

写这个文章的人才是高人哦

三岔坝贫农 发表于 2010-4-20 22:45

水平高哦

三岔坝贫农 发表于 2010-4-20 22:45

贫农佩服

三岔坝贫农 发表于 2010-4-20 22:47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
也直面了简阳发展中的现状

三岔坝贫农 发表于 2010-4-20 22:48

但愿能引起领导的深思

落落无尘 发表于 2010-4-20 23:02

好像解放桥比较有历史吧
很多关于它的故事呢

休闲老菜 发表于 2010-4-21 21:24

夏天的风 发表于 2010-4-22 11:05

楼主费心了,完全支持!

棉花 发表于 2010-4-22 15:22

没想到那条小小的绛溪河还有这么一段美好的故事,只可惜呀,这段载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好故事的小河现在却真是物非物,人非人了

披着狼皮的羊 发表于 2010-4-22 15:34

不错,赞一个

南华宫 发表于 2010-4-22 15:36

“东溪的奎星阁等文化遗迹,应该考虑在适当的地点恢复重建”

听说奎星阁的恢复重建将在原址修复,省上已批复了。届时,简阳美丽的传说、圣德寺白塔与奎星阁隔河相望的情景将重现简阳。

南华宫 发表于 2010-4-22 15:47

专家发现北门桥桥墩十分独特——古时传说“龙司水”,所以大多桥梁都要雕龙;通常桥墩是一端雕龙头,一端雕龙尾,而北门桥的桥墩两端都雕塑龙头。


老北门桥遗物——雕塑龙头。

南华宫 发表于 2010-4-22 15:54

专家发现北门桥桥墩十分独特——古时传说“龙司水”,所以大多桥梁都要雕龙;通常桥墩是一端雕龙头,一端雕龙尾,而北门桥的桥墩两端都雕塑龙头。


老北门桥遗物——雕塑龙头。

南华宫 发表于 2010-4-22 15:59

沱二桥已经命名为:简州大桥,可能不会改了吧。

阿水 发表于 2010-4-22 16:10

这个帖子不错、:p1 (62))

痞子陈 发表于 2010-4-22 17:22

特地登录来顶一下~~

儒林寺 发表于 2010-4-22 19:49

地名和历史古迹都少不得啊
强烈建议好好地保护或重建古迹
打造简阳的亮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简阳沱桥命名的建议及其他(转发来自浪漫川男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