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口味”[原创]
闲话“口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话考证起来,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谚了。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物资丰富的大中华一直忍受着缺衣少食的苦楚,神农尝百草多少也为想为他的子民找一点可以果腹的东西罢,好多年好多年以后的袁隆平做到了。只是很可惜,长期茹毛饮血的生活让我们的先民因为肠胃不习惯而早死,其实食物也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一个字——生,不管是素的还是荤的。到了燧火氏时代,他老人家发明钻木取火更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饮食习惯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了。随着人们掌握的火的使用,人类的生活就变得很是精彩,不说其他,单是对我们糊口这件再简单不过的大事来,意义非凡。其实,话又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说“口味”。
说到吃东西的口味,那真的是写几本书都写不归一,从大处讲北方追求吃得饱,这当然是相对于我们这些处于西南的美食家而言。什么大葱蘸大酱,或者羊肉泡馍亦或白面馒头都不是南方人吃得习惯的。这个我想很多出生在口味极讲究的南方地区的子弟不愿意考北方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就是一例。说了极北的,再说说极南的,中国的几大金牌菜系中唯独粤菜以甜而淡著称,我们同样会吃得生厌。不过南方人的煲汤实乃养生之大学问,应该多学习。虽然本人没有机会吃遍全国的各种精美菜品,不过最为推崇的仍然是川菜了。
川菜才是“口味”的集大成者,色、香、味均是上上等。尤其是各种调料的合理搭配,不管是油腥还是素食都极为上口。不过川菜因四川地区的行政划分而被迫将饮食文化活生生地拆成了川、渝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重庆人喜辛辣,成都人喜温和,也造就了这两地人的不同性格。用一句俗语可以概括:“成都妹子嘴巴绞,重庆崽儿坨子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饮食习惯而影响性格的养成也应该是中国特有。不明白火辣的火锅嚼在嘴里,冰冷的冻啤酒喝进胃里而人不生病,这不能不慨叹钢铁的胃了。口味的选择也应该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开朗火暴者喜口味种的食物,而喜欢清淡,不喜腥膻的就应该属于性格不温不火的人了。当然,这些念经吃素的居士和出家人除外。
开门七件事,人人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没有听说柴、米、油、盐、酱、醋、酒的。那么酒又和人们是怎么样的关系呢?酒既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欠缺的神品,却被排除在这之外,需要我们去思考。其实酒的历史也源源流长,在整个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历史上的酒客往往又和铸就“诗的国度”的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有浓烈也有清冽,当然喝酒的人选择也与本文所谈的口味有关。烈酒适合在黄沙滚滚的沙场上痛饮,而淡薄的清酒则应该两人对坐,谈心小酌。
在老家的时候,父母吃得清淡,炒菜佐料也不多,就是有盐有油有豆瓣足矣,现在自己做菜的时候也这样弄。时常想起家中的口味,十分怀念。
[ 本帖最后由 专门爆料 于 2006-12-1 00:15 编辑 ] 楼主对生活这么贴近,应该是个好丈夫吧…… 有点头重脚轻了,标题很大,却只讲了个人以及所处环境的口味,希望楼主来点全国各地的让我们开开眼。
希望这贴子有得续哈。 走過了幾個省
吃過了幾乎全國的菜
還是覺得俺們四川菜好吃
其實並不是什麼口味的問題
而是因為
我們從小已經習慣了四川的味道
那不是口味
是胃口 原帖由 处子与脱兔 于 2006-12-1 09:25 发表
有点头重脚轻了,标题很大,却只讲了个人以及所处环境的口味,希望楼主来点全国各地的让我们开开眼。
希望这贴子有得续哈。
本来想写大一点,但是写着写着就没词了,哀叹腹中空空,见笑了。 呵呵,笑过!楼主很有意思!欢迎一下! 我很早就来了,只是难得写点什么,蚂蚁斑竹勿怪 怎么会怪,一直觉得你很才,有机会好好的向你请教一下! 原帖由 无言 于 2006-12-1 00:25 发表
楼主对生活这么贴近,应该是个好丈夫吧……
并且好象还是个大丈夫. 不敢言大丈夫之勇,唯独不失当大丈夫之志! 原帖由 红头蚂蚁 于 2006-12-3 14:28 发表
怎么会怪,一直觉得你很才,有机会好好的向你请教一下!
不说那些客套话,我们萍水朋友,有啥说啥,不敢造次 原帖由 专门爆料 于 2006-12-4 19:04 发表
不说那些客套话,我们萍水朋友,有啥说啥,不敢造次
有贵客到,心喜!你的话反而见外了哈! 呵呵呵呵,我说你俩就别相互吹捧了呀!爆料继续写呀,收集点别的地方的嘛! 原帖由 处子与脱兔 于 2006-12-6 09:56 发表
呵呵呵呵,我说你俩就别相互吹捧了呀!爆料继续写呀,收集点别的地方的嘛!
9494,爆料再往下续啊,就这样结尾的话,好像让人看不尽兴哦。 我现在就觉得上海口味和东北口味比较有趣,从口味看到性格,到观念的分析比较有意思。 兔子的话我不太懂。“比较有趣”是指哪些方面呢? 奶奶做菜很简单,清淡,却总让我喜爱 希望身体健康呀^O^ 还好! 要是专门说一个小地方或者一个小方面,那就更好了
有点宽,有点空,有点浅,不过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