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简阳 发表于 2010-11-3 19:35

人性何在?

抢拍精神病裸女,人性何在?


http://img96.ph.126.net/XlGEEzhX3yNCNXWLLo9GXA==/730990514519460648.jpg
10月30日列车上,一名年轻女子突发精神性疾病,当众脱下衣裤。正当车上司乘人员忙着安抚病人情绪时,10多名男性乘客不顾女病人惊恐尖叫,拿着具有拍照、录像功能的手机围上前去拍摄,列车长一气之下怒斥这些乘客太猥琐,太不讲道德了。(11月1日《半岛晨报》)
  精神病女的惊恐尖叫声、拍摄者的 “卡嚓卡嚓”声、围观者的嬉笑声与列车长的怒斥声交叉在一起,构成一幅奇异的围观场景。在拍摄者眼中,精神病女并不是病人,而是一个脱离常规的“怪物”;精神病女脱.衣不是值得人同情的突发病状,而是一个可以被欣赏的奇异景观;支配他们的不是最基本的悲悯之心和道德羞耻感,而是欲.望疯长的娱乐精神。


  发生在列车上的这一幕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民众冷冷地从车祸中受伤者的身旁走过,行人麻木地看着城管挥舞着警棍驱赶着卖货的小贩,市民甚至在跳楼秀中不时地鼓噪着农民工的“一跃而下”。
  我们原本以为,在个体最无助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至少能让人觉察到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的存在。却没想到,迎接我们的不是眼角朝天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抱着猎奇心态的娱乐式围观。前者最在乎的是一个突发事件将会对自身造成多大的困扰,这也就是被撞者倒在血泊中无人救助的症结所在;后者最在乎的是如何从平庸的世界里发现不平常的事件以满足自身的怪异审美需求,这也就是相机咔嚓声掩盖道德廉耻心的根源。
  数十年前的鲁迅先生感慨中国看客的麻木,而这种劣根性,今天却又在某些现实中重复上演。面对弱者的遭遇时,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道德感,甚至也没有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倘若受害人换做了自己的妻儿,倘若无处可以寻找正义的是自己,还有哪些围观者愿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围观改变中国”需要的是公共意识和公共参与,不仅是对弱者的同情,而且还包括援助弱者的实践,围观要改变中国,就要卸去幸灾乐祸的心理,抛却猎奇的娱乐心态,在对同胞的关怀之中获得公共参与的真谛。

59Sir 发表于 2010-11-3 19:36



谴责

浪迹简阳 发表于 2010-11-3 19:37

事件回放



10月30日下午,在大连开往上海的T131列车上,一名年轻女子突发精神性疾病,当众脱下衣裤。该车厢一位侯姓的列车员闻讯赶了过来,但由于列车员是个小伙子,所以也不敢太靠近这位女乘客,只是一个劲儿安抚女乘客的情绪,并劝她赶紧把衣服穿上。

  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列车员向旁边几位女乘客求助,希望女乘客能帮忙给女病人穿上衣服。但是,由于女病人的情绪较为激动,几位女乘客几经努力,最终也没能帮女病人把衣服穿上。

  就在列车员和几位热心女乘客忙着为女病人穿衣之时,“让人特别气愤的一幕出现了。”一位目击者说,“大约有10多个男的,人人手里都拿着手机,不顾列车员阻止,强行围上来拍照、录像。‘咔嚓咔嚓’的拍照声把女病人给吓坏了,一个劲儿高声尖叫、躲闪。可是那些人根本就不管病人的情绪,还是一个劲儿乱拍,撵都撵不走。”

  五六分钟后,该列车上一位姓沙的列车长闻讯赶到现场。“列车长看到这种情形气坏了,怒斥那些拍摄者太猥琐,太不讲道德了。”目击者说,“那些强行拍摄的人多数是年轻男子,但里面也有个别看上去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男人。”

  经列车长一番怒斥,终于驱散了那些强行拍照的乘客。随后,在几位热心女乘客的帮助下,司乘人员找到了女病人的行李和手机,通过手机与病人家属取得了联系。10月31日17时50分许,司乘人员护送病人于锦州南站下车,并安全地将病人交到了闻讯赶来的病人家属身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