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 发表于 2010-12-15 15:25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着力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主要急需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持机制,项目整合、集中投放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持机制,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引导方式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机制。
2.立足长远发展,编制全域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思路,集中3—5年时间,编制好全市新农村建设全域全程规划,以规划统揽新农村建设,优化全市新村空间布局,提升新村建设水平。
3.注重民主管理,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决策、项目建设管理及监督等民主管理程序和办法,完善选点“竞争比选”机制、项目“民办公助”奖补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4.着眼集中打造,突出精品示范。在新农村示范片(带、线)的规划和选点上,应讲求量力而行、集中打造亮点示范原则,按照“一规划二产业三新村四基础”分类推进相关建设。
5.凸显功能完善,打造优美新村。按照“五通四建三化”标准,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确立追求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生活态度,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6.立足软硬互促,普及公共文化。坚持街道、村、企业三级联创,整合资源,积极推进 “1+7”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建设领域不断拓展、设施不断完善、活动不断丰富。
7.围绕品牌效应,发展加工产业。以建设“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试点市(县)”为载体,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集中打造一系列品牌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集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8.加速农业标准化,构建优势基地。以“两桃(简阳晚白桃、核桃)、两菜(蔬菜、食用菌)、两畜(生猪、简阳大耳羊)”为主导,巩固和扩大我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
9.加强项目整合,完善农业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包装、生产、向上争取工作,突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改造、洁净能源、公共服务设施和设施农业建设,采用“项目打捆、重点投放”,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0.采用多元推进,建强服务体系。一是建强金融支农体系。搭建金融支持产业化经营平台,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二是建强农业保险体系。三是建强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四是建强市场服务体系。着力实施现有的45个农产品综合市场改扩建工作,新建一批针对性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努力构建开放统一、发展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