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 发表于 2010-12-15 15:29

关于实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建议


关于实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优化教学资源,让更多学生享受均衡教育下的优质教育的建议


一、阻碍简阳市教育质量和效益提高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有
1、由于学校布局不合理,很多学校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教育资金投入效益低下,有限的教育经费无法用到刀刃上,学校经费不足、设备落后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2、学校规模太小,造成师资配备混乱。 这些学校往往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挤占大学校编制,超编严重,师资力量几年来得不到有效补充,师资老化,知识断层,结构搭配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3、学校管理水平低且不规范。条件差、师资弱,再加上许多校“山高皇帝远”,学校管理松散,学生在校时间无法保证,教师教学时间也不能保证,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差,导致这些学校与优质学校教育发展水平严重失衡、差距不断扩大。
二、我市做好实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可采取的几项措施
1、明确思路,实施“两线”战略:可以按照“县城学校现代化,骨干学校特色化,农村学校标准化”的发展布局,实施“两线”收缩战略,实现“两个”集聚,即初中向城镇集聚,小学向中心村镇集聚,合理布局校点,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基础,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根据物力、财力首先搞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示范点,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扎实推广。
2、做好规划,合理布局:以简阳市为主,在各督导学区统筹校点1—3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应建在交通方便,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大型单设初中或中心校或九义校,最终由专家论证,然后实施。
3、逐步撤并,稳步推进:根据物力、财力,首先搞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示范点,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扎实推广,逐步撤并规模小、效益差的小学和初中。3—5年内基本撤除学生规模在300人以下的学校。使所有适龄儿童和留守学生全部集中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内,既解决学生上学路途远和无人监管的问题,又让他们在良好环境中接受优质、均衡教育。
4、盘活资产,发挥效益:规划校点布局和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时,乡镇与村社、与学校,学校与学校要加强沟通,撤并后学校的校产应首先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满足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的需要,校产处置资金全额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发挥闲置校产的最大效益。

5、强化责任,提高办学水平:在实施过程中,各个被撤并学校的校长和建寄宿制学校的的校长都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实、做细,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接收被撤并学校学生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是实施管理直接责任人,负责指导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真正让广大群众满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实施农村寄宿制规模办学,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