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40亿美元建亚马逊大坝 装机量逼近胡佛大坝
网易探索5月31日报道 据《史密森尼》杂志报道,秘鲁将在伊纳姆巴里河(Inambari River)修建一座巨型大坝,期冀将带动该地区所亟需的经济发展。但是代价几何?
大坝何在?
马尔多纳多港镇(The town of Puerto Maldonado)位于秘鲁利马以东约600英里处,当地人却称之为狂野西部。主干道两边排列着一个个黄金采购办事处,小街道的边上到处是酒吧,里面提供啤酒和便宜的秘鲁炒牛肉(lomo saltado)一种配有大米和法国炸薯条的蔬菜炒肉。矿工和农民们开着摩托车进到蜿蜒的中心市场里面去采购T恤和风干的羊驼肉。小巷子里,垃圾和野狗随处可见。在城镇边缘有一个公墓,那儿埋葬着这里的第一批居民。
马尔多纳多港镇日见兴旺。官方统计的人口是2.5万,但是没人能算清有多少新来者——每个月有数百人,大部分来自于安第斯高原(the Andean highlands)。居民们说这个城镇在过去10年间扩展了一倍。现在这里铺过的路只有几条,但每天都有人员在铺设新的沥青路。每个街区里不断有两三层高的建筑拔地而起。
马尔多纳多港镇是秘鲁的马德雷德迪奥斯区(“区”相当于美国的州)的首府,与玻利维亚和巴西接壤。这个地区几乎全是热带雨林,直到最近几十年,还是南美洲人口最少和人迹罕至的的地区。但今天它已是拉丁美洲经济革命的关键部分。贫困率在下降,消费需求在上升,基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其中最大的项目之一——投资20亿美元的跨海高速路即将完工——它直接贯通马尔多纳多港。开通后,这条公路上预计每天会有400辆运货卡车从巴西开往秘鲁的港口。
今年下半年,一家由巴西的建设公司和能源公司组成的集团公司计划在伊纳姆巴里河上开建一座耗资40亿美元的水电大坝。伊纳姆巴里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入马尔多纳港附近的马德雷德迪奥斯河。大坝建设完成后的四到五年内,其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兆千瓦(逼近胡佛大坝的装机容量),将成为秘鲁最大、南美洲第五大的水电设施。
秘鲁巴西两总统称:大坝是伟大战略利益工具
伊纳姆巴里大坝尚有待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它将按照去年夏天在巴西马拉乌斯签订的一项协议进行建设,该协议由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Alan García)和当时的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共同签署。在随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两人都称赞这个交易是“两国伟大战略利益的工具。”首先,这座大坝发的电大部分会输送到巴西,因为巴西亟需电能来满足其经济扩张——2011年的目标增速是7.6%,是近20年来最快。30年后,大坝发的电大部分会逐渐输入秘鲁,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们的能源需求逐年攀升”,秘鲁环境部长安东尼奥·布拉克·艾格说,“我们需要水电,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状。”
大坝会改变伊纳姆巴里生态系统
然而大坝也会改变伊纳姆巴里的生态系统。数十年的伐木和采矿已经对其造成了破坏。水位将会下降,而且放出来的水将缺少低地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营养丰富的沉淀物。而且这种情况会扩大到马德里德雷奥斯地区。
同时,大坝蓄起的155平方英里的水库将使得至少60个村庄的约4000人失去家园。这座大坝只是计划和建设的几十座大坝中的一个。这一波建设被称作“蓝色淘金热”,这是一个正在让南美洲内陆地区转型的基础建设热潮。
亚马逊盆地的发展,如果管理得当,可以成为南美洲的福祉。数百万人将摆脱贫困,而且最终为这块世界上极不稳定的地方带来稳定。但是短期内,它会制造出社会和政治的新的紧张态势。秘鲁如何权衡轻重——是经济增长优先还是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优先?这关系到秘鲁是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还是与贫困和荒凉为伴。
马德里德雷奥斯声称要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之都。马尔多纳港更是以生物多样性纪念碑而闻名,它是耸立于城市中心附近的宽阔的交通环路中央的高塔,其底座被很宽的混凝土的拱璧围在中间,代表的是热带雨林树木。在拱璧中间的浮雕,描绘了城市过去和现在的主要活动——自给农业;收获橡胶,原木和巴西坚果;还有淘金 ——很奇怪的的是,在野生动物纪念碑上却详细描绘了人类的追求。 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分三期,加上输变电工程,静态投资近1200亿元,总工期17年。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其中,左岸电站14台、右岸电站12台。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前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从而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并增加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大坝建在流经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之间的巴拉那河上,全长7744米,高196米。自上世纪70年代两次电力能源危机后,巴西政府决定同巴拉圭政府联合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大坝于1975年10月开始建造,直到1982年才竣工,共耗资200亿美元。大坝坝后的水库沿河延伸达161千米,形成深250米、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自1990年改进以后,伊泰普水电站18台水轮机组发电量高达1260万千瓦。
伊泰普水电站生产的电能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分享,它不仅能满足巴拉圭全部用电需求,而且能供应巴西全国30%以上的用电量。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米纳斯吉拉斯等主要工业区38%的电力来自伊泰普水电站。
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是我国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又一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前期准备工程于2003年8月动工,主体工程将于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它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是金沙江上即将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坝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76米,系世界最高大坝。工程静态投资459.28亿元,动态投资792.4亿元,18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度,建设工期15年零2个月。
电站总库容115.7亿立方米,建成后能拦截三峡库区泥沙入库量的62.4%,从而有效减少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溪洛渡水库防洪库容为43亿立方米,如果与三峡水库联合调洪,可有效提高下游沿江城市的防洪标准。
溪洛渡水电站既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又缓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电力紧张问题,对有效改善国家电源结构,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世界第四大水电站:图库鲁伊水电站
世界第六大发电站:卡奥拉巴萨水电站
世界第八大水电站:阿斯旺高坝水电站 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体 人与自然 秘鲁那样有钱嗦 发展经济,造福人类,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