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形象的不是代课教师,是转正制度
郭省今年39岁,身高不足1.2米,自91年在河北蔚县做了20年代课教师,大大小小的奖项他得了无,09年他被评为'蔚县十大杰出青年',他月工资540元,吃喝靠老乡们接济。因为残疾,前县委书记说他"不能转正,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在运动员可以凭金牌破格上大学、功臣人才可以破格进入公务员队伍等"破格"满天飞的当下,一个曾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且年年得奖的优秀教师,也不能转正,这不是相关制度政策的耻辱是什么?
一个代课教师能否转正取决于领导的一句话,公共资源,就这样成了某些人手中的玩物。公平,就在这样的不公行为下被撕扯得粉碎。某种程度上,真正让人感到悲哀的不是残疾的郭省老师,因为他至少在讲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是残疾的转正制度,它根本就没有体现出自身价值。http://i0.itc.cn/20110913/2b62_d3968252_064d_102b_3bdb_0f11e904981b_1.jpg 苏汉伟:最后一次和自己带的娃娃合影
2009年12月22日上午9点,苏汉伟和在自己所带的一年级10名学生照全家福时抹起了眼泪。他说:"每年只有在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会照一次相,这是他第一次和自己带的小学一年级娃娃合影,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此时甘肃各地市按照省人民政府相关规定,正在"坚决、逐步"清退代课教师。
http://i3.itc.cn/20110913/2b62_360ffa99_a6e1_2612_5002_b90e307a774a_1.jpg 张维荣:冬天和学生一起晒太阳取暖
2009年12月22日早上课间,代课老师张维荣和学生们一起晒太阳。西部山区的冬日,看不到任何光亮,气温已跌至零下10摄氏度。在记者去采访的山村路上,经常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小学生顶着寒风去上学。为了能跳出农门,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靠天吃饭,读书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同日,曾经的代课老师赵永福如今在工地上打工,每月能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http://i3.itc.cn/20110913/2b62_c541d60f_f3be_5eeb_9ee7_6268b0385dee_1.jpg
刘亚东:大学生的转正焦虑
2009年12月22日,大学生刘亚东正在家中上网,以他的工资,买一部1000元的手机需要工作25个月,买一瓶3元钱的绿茶饮料需要工作两天,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吃不喝"。他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本来他有机会考上公务员或者转正,但因为是艺术类老师,县里每年招的人数极少,他一次次错过了机遇,而他只有三年的择业期,这意味着明年如果还转不了正,他将失去进入公办教师行列的资格
http://i1.itc.cn/20110913/2b62_a8651314_37ce_0289_a958_7aabf515c6fa_1.jpg 这个制度不好说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待遇不一样。编制是害人的狗东西,它是特权阶层的温床! 特权在手 髯翁 发表于 2011-9-14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待遇不一样。编制是害人的狗东西,它是特权阶层的温床!
其实有很多人都是编制下得牺牲品 45元一个月?这个是哪个GRD定的标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