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猪人 发表于 2011-10-18 09:24

“布鞋奶奶” 10年纳鞋上万双送给亲人解放军

http://sichuan.scol.com.cn/pzhxw/img/attachement/jpg/site2/20111018/b8ac6f46f56e1006fedd1e.jpg 唐明宪婆婆正在纳布鞋  一个人,一台缝纫机,29年来坚持纳布鞋,温暖和感动着部队官兵。今年72岁的攀枝花老人唐明宪,29年来不间断为部队官兵纳布鞋,至今已经送出布鞋上万双、鞋垫12000多双,被官兵们亲切地称成为“布鞋奶奶”。
  29年纳布鞋纳了上万双
  唐明宪的家,位于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马家湾社区。两间小屋,堆放着许多尚未完工的布鞋和鞋垫。
  穿针、拉线……,戴着老花镜的唐明宪认真地重复着这两个枯燥的动作。她面前是一台已十分破旧的牡丹牌老式缝纫机。
  “这台缝纫机我已用了29年了。”老人的思绪,回到了1982年。那时,当清洁工的她用捡破烂存下来的80元钱,买了这台缝纫机,在厂区里免费帮工人缝补衣物。
  “那时,全国都在拥军,我也很想为部队战士们做点什么。”唐明宪说,当时,厂区车间主任建议她可以为部队做一些布鞋寄去,“我很快就做了20双布鞋,寄到了云南老山前线。”
  从此,唐明宪便和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纳布鞋的手再也没有停过。从1982年开始,她做的爱心布鞋和鞋垫,寄向了全国各地多个部队。
  “多的时候一年做300多双,少的时候也有100多双。”唐明宪的老伴张思成粗略统计了一下,29年来,妻子已经送出布鞋上万双、鞋垫12000多双,此外一些手套、毛巾并没有计算在内。
  今年8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唐明宪数十年如一日拥军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30封感谢信信纸已泛黄
  “你看,这是部队给我寄来的感谢信。”唐明宪从柜子里掏出了一大袋“宝贝”。
  云南老山前线某部队、甘肃省某部队、西藏拉萨某部队……记者看到,这些感谢信时间跨度从1982年到2009年,一共有30多封。已经泛黄的信纸,记载着部队官兵对唐明宪的感激之情。
  “我不大识字,就叫儿子给我念这些信,每次都感到特别温暖,特别幸福。”唐明宪说,2008年地震后,她每年都亲自将布鞋送到武警攀枝花消防支队,感谢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官兵。
  在这些感谢信中,北京某部一位名叫齐美中的战士亲切地称唐明宪为妈妈。到后来,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战士们在回信中,尊称她为“布鞋奶奶”。
  “穿上奶奶的布鞋,心中总是洒满阳光,幸福和欢乐”。武警攀枝花支队战士张伟这样写道。
  4个子女继承送鞋事业
  事实上,唐明宪一家生活非常拮据。两间小屋,面积30平方米。四个儿女中,仅有大儿子有工作,其余的都在打工,小儿子30多岁,仍没钱结婚。
  “鞋底12元,加上布面和胶底,一双布鞋成本要20元钱。”张思成说,做布鞋的钱加起来肯定不少,但他们并没有计算过代价。
  如今,老人又在准备明年送出的鞋子了。唐明宪说,手工缝制一双布鞋,要花两天时间,很费眼睛。此外,患有骨髓炎的她,小腿上已经变得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疼。
  “人老了,精神没有以前好了。”唐明宪说,只要她还能动,就要一直将布鞋做下去,“没有啥子原因,就是觉得这是我该做的,在部队总有我的一份牵挂。”
  让老人觉得欣慰的是,4个子女对自己非常支持,经常“全家总动员”一齐帮她纳布鞋。唐明宪说,她已经和子女们约好了,即使哪一天她不在人世,子女们也要将“布鞋事业”继承下去。

八公里 发表于 2011-10-18 10:07

有的人活着的意义。

一个又一个 发表于 2011-10-19 09:36

{:soso_e113:}感动中国!

东方寒洛 发表于 2011-10-26 14:10

好人呀

幸福巷 发表于 2011-10-26 20:38

所有高大全的人物都有悖常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布鞋奶奶” 10年纳鞋上万双送给亲人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