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谦 发表于 2011-12-2 10:12

老人坚持一诺千金 照顾已故战友父母22年(组图)



杨德永打开点心孝敬战友的父母。

  “我战友没的时候喊的是‘大哥’,只要是该做的、能做到的,我这个大哥都去做了,没的说。”

  像往常一样,几天前,通州区梨园镇的杨德永来到稻香村挑了几种点心,包好后就直奔战友的母亲张永兰家去了,“无糖的给老爷子,软乎的给大婶儿”。

  20多年前,杨德永在大连当兵,刚分完班后,与上铺的王亚军攀谈,两个人是同一个乡里出来的,倍感亲切之余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虽然后来两人被分到了不同的岗位,但俩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兄弟关系。曾经有一次,杨德永连坐汽车带骑自行车,翻山越岭赶了一天路,就为了到王亚军所在的部队看望这个兄弟。

  1989~年,复员不久的二人生活刚刚起步,王亚军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很快便撒手人寰。

  临终前,他嘴里说出的最后两个字是“大哥”。

  在场的人都清楚,“大哥”喊的就是杨德永。



杨德永来看望老两口,正巧遇到战友的父亲遛弯归来。



怕呛到老人,杨德永专门到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吸烟。



老人家里放着战友(右一)的照片,杨德永每次看到都有些伤感。

  杨德永当时不在,但他事后默默承担起了“大哥”的责任,下决心要一生照顾王亚军的父母。从此,他用双肩挑起了这份情和义。22年来,几乎每个大年三十儿他都在张永兰家度过,只有这几年过节时需要在单位值班才没去。一开始,张永兰和老伴不愿他来,说他一来他们会伤心。但杨德永还是逢年过节必到,好吃好喝的送,老人病了陪着瞧,老人心情不好说两句暖心窝子的话。这不是给老人“伤口上撒盐”,而是真的想好好帮扶这对需要有贴心人在身边的老人。慢慢地,老人接受了这份温情,思想也转变了,两边就如一家人一样。

  “这么多年,我特别感谢我爱人和父母,他们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儿,每逢过年过节,我爱人都会早早地把给这边的东西准备好,这边老太太要是病了,家里的钱说拿就拿出来。”杨德永一直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没什么,而真正做出奉献的是理解他的家人。

  战友的母亲张永兰说,现在杨德永几天不来,他们老两口就“想得慌”,什么都不买,只要他过来就高兴,“我也想开了,有些有儿子的老人恐怕也无法像这样”。也许只有杨德永才能体会到,这个倔强的农村老太太思想转变得有多么不容易。

  仨人坐在屋里,杨德永劝两位老人得每天都高高兴兴,别老吃剩饭;两位老人嘱咐杨德永少喝酒、少吃肉、多穿点。杯子里刚沏好的茶,腾腾热气让屋子里充满清香与温暖。

  京华时报 记者 周宇 摄影 张斌

性情猪人 发表于 2011-12-2 10:37

说到就要做到。好样的!

狂舞秋风 发表于 2011-12-2 15:37

{:soso_e179:}

美丽夫人 发表于 2011-12-2 18:17

感动!战友情,兄弟情!!能有这样的情义,千金难买啊!!!!

蟑螂 发表于 2011-12-3 08:01

这个值得弘扬!

另一只鹌鹑 发表于 2011-12-5 11:42

真感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坚持一诺千金 照顾已故战友父母22年(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