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九成吃补贴,政府成奶妈
有多少公司靠政府“哺养” 在中国A股市场,有超过九成的公司获得过政府补贴,不赚钱的公司却依然活着。政府为什么乐于赠送大笔金钱给这些公司?A股十大补贴大王。 (何籽/图)
有一家神奇的公司,上市10年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78.85亿元,10年间还获得政府补贴11.59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http://d1.biz.itc.cn/q/cn/857/601857/tline2.png?1322977552109
[*]中国石油9.62+0.030.31%
[*]京东方A2.03-0.02-0.98%
[*]中国国航6.80-0.16-2.30%
[*]东方航空4.25-0.10-2.30%
[*]南方航空5.52-0.18-3.16%
亿元,但总共亏损75.32亿元。
2011年,这家公司预计全年亏损30亿元,但在10月26日,其公告称,将地方政府赠送的煤矿资源卖出了36个亿,竟一举扭亏。而到了11月21日,又一则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有可能申请到24亿的退税。
这家名叫京东方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靠政府哺养的“不死鸟”。
不要以为这只是孤例,在中国A股市场上,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10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显示,已披露年报的1570家上市公司中,1454家收到政府补贴,占比高达92.61%,涉及总金额高达464.4亿,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补贴3187.09万元。
查阅2005年至今上市公司有关政府补助的公告,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补助的覆盖面还是补助金额,都呈扩大和加速趋势。
超过九成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可以不断得到政府喂养?政府又为什么乐于赠送大笔金钱给这些公司?
谁是补贴大王
在几年来的政府补贴前十名排行榜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均占多数。
2011年前三季度,获政府补贴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共有6家国有控股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中冶、歌华有线。
2010年,央企占了补贴榜前十名的半壁江山,它们分别是长江电力、中国石油、中国中冶、丰原生化、中国国航。
2009年,获补贴最高的10家公司全部为国有企业,除了京东方和海南航空,其他8家均为央企。其中中国石油、中国国航、中国中冶连续三年位居补贴榜前十名。
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补贴排行榜来看,国企的补贴收入还没有超过6亿元。但在2010年,以中国石油为例,三季报显示的政府补助还是5.3亿元,而年报中政府补贴收入已经达到了15.99亿元。因此,国企在今年第四季度究竟会有多少政府补助进账还未曾可知。
但两年来获政府补贴数额最多的头号选手却并非国企。2011年前三季度,三安光电以5.98亿元名列榜首,其最大一笔补贴的名目为“科技三项”资金(5.79亿元),其余名目包括科技进步奖、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经费、自主创新奖金、厦门市引才计划入选者生活补助经费,以及项目补助等。
2010年,美的电器以24.99亿元的补贴金额名列榜首,格力以22.44亿元位居其后。这两家家电公司收获的均为“节能惠民工程”补贴。但到了2011年5月31日,实施了两年的“空调节能惠民工程”就此结束,美的和格力因此损失了二十多亿元的补贴红利。
政府补贴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可谓贡献突出。歌华有线、德豪润达、三安光电前三季度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分别占到利润总额的93.06%、86.73%和63.94%。
政府补贴从何而来
历数多年来的政府补贴,其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歌华有线、TCL、三安光电均收到因生产某一类特定产品的补贴款,如歌华有线的机顶盒、三安光电的国产大功率LED芯片;而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的政府补助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鼓励经营某些航线而给予的补贴。
最主要的补贴方式分为三种:税收返还、财政拨款和补偿性收入。
政策性退税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于产业引导的目的对特定的行业和特定技术予以退税。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从政策上找到依据,给予上市公司直接税率优惠时,常会采取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形式。如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的企业所得税、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技术改造设备投资。
2007年以后,根据WTO的要求,政府给予上市公司的税收返还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名义的财政拨款。
中央层面拨款主要围绕科研和技术创新,有明确的项目为依托。如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资金(2011年预算支出35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8.18亿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层面的财政拨款倾向于国有企业,且补贴更为丰厚。
2007年到2008年间,国内炼油企业在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盈利大幅下滑,中石油和中石化共获得763.49亿元的补贴。补贴理由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境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炼油企业亏损严重”,与之相比,地方民营炼厂却从未享受炼油补贴。
2009年,国内航空公司经营惨淡,东航、南航、国航、海航累计获得财政部59亿元的补贴。
地方政府给予的补贴则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很大,一般不针对具体项目。如2010年10月,长江证券收到武汉市政府补贴2400万元,用于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住所地区域的市场营销推广活动。
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如工信局、科技局、经贸局等都出台了多种产业规划及企业发展规划。善于研究政策的企业,就会根据政府制定的补贴计划进行相应的申请,经常拿一份材料申请多个部门的补贴。
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纷纷出台补贴政策。网游企业横跨两个产业,因此获得上千万的政府补贴。2010年,上市公司公告中显示,中青宝共获得深圳市1500万元的财政补贴,“爱国主义游戏”《亮剑》就获得了250万元的补贴收入。
保壳、招商、上市
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2010年,67家濒临退市的ST公司共获补贴近22亿元,平均每家3200万。
“壳资源”对地方政府来说是稀缺资源。当上市公司陷入被摘牌的危机时,地方政府往往成为保壳战的主力军,上市公司积极地向当地政府申请补贴,地方政府也会在紧急关头慷慨解囊。补贴金额不多不少,刚好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正。
对于财政收入不高的县政府来说,为保住仅有的上市公司,保壳战打得尤为艰苦。华星化工是安徽省巢湖市和县唯一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10月,和县政府给予亏损严重的华星化工7500万元的补助。这个数字相当于和县前三季度财政收入的10%。
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2007年以来,没有一家企业退市。ST族也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不死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研究学者认为,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困难企业就应该让他困难下去。补贴是资源的错配,是政府资源的最大浪费。
除了保壳之外,地方政府为争夺税收资源,使出十八般武艺对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提供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而经济开发区出手更为阔绰。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图打造光电产业聚集区,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也因此成为重点招商对象。为吸引三安光电在芜湖投资建厂,芜湖市政府与其签定《三安光电芜湖光电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协议中规定,芜湖市政府给予设备补贴。此外,三安光电还收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三项”补贴资金1.25亿元。2010年,三安光电收到政府补助2.54亿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60%。
地方政府更对大项目投桃报李,连销售任务也由地方政府一并解决了。2011年9月29日重大合同公告中显示,三安光电从泉州市和安溪县获得16亿元的LED路灯等照明产品的订单。
对于本地有上市潜力的公司,地方政府主要采取帮助和奖励上市的方式。这一补助形式在2010年呈明显的爆炸式增长。2010年,银河磁体、硅宝科技、金亚科技、国腾电子、吉峰农机均获得成都市政府不少于500万元的上市奖励。
地方官员在决定补贴对象和金额时就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现行法律没有针对政府补贴发放的硬性指标和明确的指引性条款,同时也缺乏明确的约束和限定。
一位拥有多年上市公司研究经验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申请政府补贴的过程中,表面上看很规范,企业要交申请材料,专家还要评估打分。但看似公平的申请程序很多时候都成了走形式,补贴往往演化成政府和企业的集体寻租。”
对中国政府补贴更多的质疑来自国外投资者。2011年6月底,美国证券研究机构浑水公司和海外对冲基金联手做空雨润食品,不到4天,雨润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30%。做空的理由是质疑雨润食品“依靠巨额政府补贴增厚业绩”的商业模式。2010年,雨润食品“因政府加大扶持农业力度”获得了7.13亿港元的补贴,占当年利润的26.14%。
对政府补贴的约束还来自WTO有关补贴政策的规定。WTO成员国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如是针对农业或尖端科研的补贴,则不属非公平竞争。如针对某一些特定产业,比如对光伏产业、国有企业等的补贴,则属于不公平竞争。
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同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肯定性终裁,认定中国输美复合木地板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注:2010年政府补贴最多的十家公司排行榜,数据来源于对上市公司年报及公告的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的补贴排行榜,依据上市公司公告数据统计得出,但根据往年惯例,公告可能存在疏漏。金融数据服务商恒生聚源公司为此提供了数据支持。)
(责任编辑:王洪宁
枪口下的黄光裕内幕交易案
日前,(河蟹)主席郭树清对内幕交易撂下“零容忍”的狠话,“(河蟹)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严惩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严打内幕交易的信号灯亮起。
在这敏感的严打时期,黄光裕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第二轮起诉本月15日即将开庭。4名起诉黄光裕一方的股民的代理律师张远忠向南都记者透露,手中已掌握十分充足的证据“完全有把握让法院支持我们。”
原告:掌握充足证据
日前,张远忠在其个人网站(张远忠金融)上透露,4名股民起诉黄光裕、杜鹃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案,将在12月15日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此外,张还透露,法院在发开庭传票的同时,还发了《限期举证通知书》等材料。按照法院要求,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截止时间为12月14日。
昨日,张远忠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相关的证据已经搜集、准备齐全,只待开庭。张远忠称,其手中已掌握非常充足的证据,“完全有把握能让法院支持我们的观点。”4名股民的索赔总额达700余万元。张远忠表示,新的诉讼请求将不再简单按照实际损失值来计算,而是以可得利益损失来计算,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和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印花税、利息之和。
而黄光裕一方的代理律师向南都记者称,暂不方便回应此事,称案件走向、结果等均无法预料。这是股民对黄光裕内幕交易案的第二轮起诉。自去年5月份,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黄光裕犯内幕交易罪、非法经营罪和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后,围绕黄光裕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接踵而至。
据司法认定,黄光裕的内幕交易行为发生在2007年4月至6月28日间和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间,黄光裕作为中关村(6.51,0.00,0.00%)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在中关村科技两次重组资产信息公告之前,均指令他人使用其实际控制交易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科技股票1亿余股,共获利3亿多元。
股民对黄光裕的第一轮起诉源于今年3月份,股民李岩诉黄光裕“内幕交易赔偿案”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李岩向黄光裕一方索赔155元。9月初,该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开庭审理,因李岩提出新的诉求,审判长决定休庭。之后,李岩将索赔金额提升至数十万,而后又突然撤诉。撤诉后不久,李岩代理律师张远忠再将包括李岩在内的4名股民的诉状交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1月1日,法院下发立案通知书。
此案件被称为中国“内幕交易民事诉讼第一案”,张远忠表示,这起民事索赔案如果胜诉将有示范作用,对在资本市场以内幕交易损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进行警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起案件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未来黄光裕夫妇会否遭遇连环诉讼。据张远忠透露,在北京、上海,还有更多因黄光裕内幕交易受损散户准备起诉索赔。
严打信号灯亮起
就在“黄光裕案件”开庭前,郭树清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撂下打击内幕交易的狠话。郭树清认为“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与“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内幕交易)”实质是一样的。郭还强调“当前市场监管工作的一项重点仍然是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河蟹)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严惩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同日,证监会宣布,对第三届并购重组委委员、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敏实行解聘,这是证监会对包括主板、创业板和并购重组委开出的首例罚单。据证监会的内部调查结果显示,吴建敏在借用他人账户持有ST圣方股票的情况下,没有按规定提出回避申请,于2010年3月3日参与审核了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重组的方案。其该行为违反了《(河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第十三条———“并购重组委委员不得持有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股票”。
一边高调对内幕交易撂下“零容忍”的狠话,一边首次解雇重组委委员,郭树清履新以来严打内幕交易信号灯频频亮起。就在郭表态对内幕交易“零容忍”前,证监会通报了今年以来查处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从案件类型来看,内幕交易案件占比最大,至少达近50%。该通报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证监会共立案调查案件82起,其中内幕交易39起;启动非正式调查105起,其中内幕交易63起;年内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6起,其中内幕交易12起。
而在郭表态过后一天,(河蟹)通报了两起分别涉及上市公司佛山照明(11.06,-0.27,-2.38%)和佛塑股份(9.37,0.00,0.00%)的内幕交易案。其中,佛塑股份4名中层管理人员及1名中层管理人员的亲属,共被没收违法所得约43.26万元,处罚金额共约达43.26万元。据了解,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在收购股权和出售土地、对外投资的过程中,被收购公司高管和上市公司子公司高管共6人利用内幕信息交易上市公司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起案件中的当事人,一起为上市公司中层干部、控股子公司高管,另一起则为股权收购对手方高管。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的打击范围已从上市公司“内部人”扩至“外部人”,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案件的打击范围正在拓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透露,“证监会下一步将会加大对上市公司子公司高管内幕交易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同日,证监会还公布了包括李旭利“老鼠仓”案等在内的5起违法违规案例的进展。
监管政策频出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1年10月期间,证监会在对各类线索核实的基础上,共立案调查内幕交易案件135起。在全部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中,内幕交易案件的占比明显上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50%。目前,包括“黄光裕案”在内的多起重大、典型案件均已开庭审理、定罪宣判,还有一批案件正处于刑事调查中。
据了解,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相关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违法行为。此前业内人士对南都表示,由于《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的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内幕交易的法律漏洞太多,“刑事责任好定,民事赔偿难以落实,赔偿金额计算标准混乱。”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认为,“由于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内幕交易隐蔽性强、获利便捷,其在各国证券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成为各国市场顽疾和监管执法的难题。”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内,针对内幕交易的监管政策频频出台。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五部委《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其后,证监会配合中纪委、监察部出台了《关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与证监会派出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实施《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正式发布。“该制度在约束内幕信息知情人行为、防范内幕信息扩散、减少内幕交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人士表示。但另有市场人士表示,实施内幕交易的人一般不会利用“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身份亲自操作交易,而是借他人之手来间接实施实质性交易并从中获利。
多谢分享。 资本大鳄纷纷落网 中国证券铁腕执法 http://www.sinovision.net/attachments/2011/12/04/16381950994edba6d82449f.jpg
继黄光裕去年获刑14年、被罚6亿元之后,“股市黑嘴”汪建中于今年8月份被判有期徒刑7年,罚款1.25亿元。以欺诈发行罪受审的绿大地原董事长何学葵则在日前接到判决书,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这些违法者受到惩处与证券执法者的铁腕行动是分不开的。 完善制度 铁腕打击证券期货违法失信行为
在利益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上,每一个大案的查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战斗,尤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执法者的铁腕手段。
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合力推进下,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将诚实信用确立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设定了对严重违法失信人员的惩戒制度,同时强化监管执法权限和手段。
在修订后的证券法中,增加了现场检查权、财产权登记、通讯记录查阅复制权、银行账户查询权以及对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限制证券交易权,特别是赋予了证监会查封、冻结的“准司法权”,确立了市场禁入制度,将害群之马逐出市场。针对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大股东掏空、“老鼠仓”等行为,刑法修正案新设立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罪”等。这些制度对市场违法失信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与此同时,通过证券期货执法体制改革,(河蟹)成立超过500人的稽查总队,又立足于权力制衡和执法专业要求,成立行政处罚委员会。今年,又先后引进3名外部法官担任行政处罚委员。
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近年来,证监会不断加大证券期货稽查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黄光裕、董正青、李启红、刘宝春等的内幕交易大案、汪建中市场操纵大案、科龙电器顾雏军信息披露违法等大案得到及时刑事制裁,最近又查处了绿大地、天山纺织内幕交易、佛山照明内幕交易、佛塑股份内幕交易、“李旭利老鼠仓”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大案。
建诚信档案 惩戒约束机制初步设立
“一手抓违法惩戒,一手抓诚信建设,双管齐下方能抑制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冲动。”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据介绍,资本市场统一的诚信档案平台已经建成运行。自2007年底开始建设的诚信档案信息系统,收录了资本市场各类主体的违法失信行为信息,包括行政处罚、市场禁入、监管措施、纪律处分、立案调查、刑事侦查、民事诉讼等7大类别,涵盖主体既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也包括其他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类对象。
目前,该系统共记录违法失信信息9500余条。同时,证监会还按照国务院关于部际信用信息共享的要求,与中国人民银行就征信信息共享合作形成制度安排,扩大了诚信信息的内容和范围。
同时,为有效地惩戒违法失信行为,证监会围绕诚信档案的使用,初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失信惩戒机制:把诚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与市场准入对接,发挥诚信记录的约束作用。把诚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与监管机构日常监管对接,对于存在不良记录的情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监管要求。把诚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与特定专业资格对接。如在组建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等专家评审机构时,对专家委员的诚信记录有较高的要求等。
强化诚信约束 对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证监会将加大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重点是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对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惩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证监会将继续把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形成诚信制度健全、诚信记录全面、失信惩戒有力、信用服务配套的资本市场诚信体系。
在现有基础上,证监会将对诚信档案数据库系统进行升级,增加行政许可、业务资格等基本信息,其他部门、机构进行处理的负面信息,舆论媒体的社会评价信息,信访、投诉信息等。在信息浏览、查询等基本功能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自动生成、统计分析、请求处理等多种智能化功能,并推进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诚信信息共享。
“证监会将制定专门的诚信监管办法,进一步创新和探索实现有效的诚信监督、管理与约束的措施、办法和机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他表示,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市场准入的诚信条件规定,健全日常监管中对失信主体予以审慎关注的监管程序规定,推出市场主体诚信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并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业务创新等领域推出诚实守信的正面激励措施,引导市场主体遵规守法、诚实守信。
制度建设都还有一百年的路要走,中国股市凄惨啊 {:soso_e109:}
中国股市,小散都这表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