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碗(医科院)的回忆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先后由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搬迁至简阳落户了四个研究所、一个附属医院、一个卫生技术学校,这几个单位加上成都的输血研究所组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鼎盛时期的分院,职工人数近两千人,家属则多达数千人,有自用的水、电、公路系统,京渝特快为它停留并预留票,分院有学部委员三人(院士的前身),并有多个生物医学学科的领军人物,在我国西南的简阳县呈现出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医、教、研景观。在那一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碗(医科院)对简阳县各个方面产生了哪些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简阳工作、生活的经历是否多少给了那些来自城市知识分子心灵上的慰藉?那些曾在简阳生活、学习的分院子女,当你们离开第二故乡迈进都市、走向世界后,是否还记得儿时的童真快乐和乡土气息?
由于“一个碗”部分科研及医务人员的上书反映,1978年以后邓副.主席和叶主席先后对“一个碗”迁回京津作出了批示。目前输血所继续驻扎成都,基础所迁回了北京,血研所及医院等迁回天津,放射所、工程所因不能迁回北京,是最后离开的简阳,落户在了天津。
简阳留下了多少青春少女的美好岁月,也留下了多少懵懂少年的单恋情人,简阳使多少人离开了文武双斗的混乱都市,过上了相对宁静的“田园乡村生活”,又让多少人的生命更完整,生活阅历更丰富,泪眼已朦胧了我的双眼,不能再敲下去了...... 樓主三個學校都讀過? 读过,并在杨家公社下乡劳动。 年代久远、能详细说说么 楼主家住政府街的??? 二小民中简中 发表于 2012-11-20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过,并在杨家公社下乡劳动。
没读高中吧?? 小学五年级在二小,班主任是应雨新(音)老师,初中在民中,班主任是景老师,高中在简中,班主任是陈永前老师,插队下乡在杨家公社,曾参加过龙泉及三岔水库的会战。我们杨家公社出了个名导,叫尚敬(炊事班的故事导演),今年国庆节曾与几个“一个碗”子女回简阳故地重游。 顶……! 我算是医科院的子弟吧,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医科院的样子,还有好吃的天津包子,不过现在父亲已退休多年,我离开简阳也有十多年了,而医科院也已搬到成都
,时间过得真快…… 今年国庆节曾与几个“一个碗”子女回简阳故地重游。 我证明楼主说的是真的,因为国庆那2天确实有几个到以前老医科院去过,还有一个在找我们后面有个人,但是那天不在家,找人的是个老太婆,不知道那天有没有楼主在,我在养猴子的对面茶馆边住 :)通过“一个碗”,可以看出简阳的不一般!历史啊。 曾经辉煌的医科院,川拖,卫校都不见了 希普电器 发表于 2012-12-14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曾经辉煌的医科院,川拖,卫校都不见了
说明什么呢??呵呵
小阿姨 发表于 2012-12-14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明什么呢??呵呵
说明简阳是一座来了也要离开的城市 小阿姨 发表于 2012-12-14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明什么呢??呵呵
简阳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小城,它在风云际会中曾多次被选中,希望今后简阳走得更好。 白山老妖 发表于 2012-12-12 0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年国庆节曾与几个“一个碗”子女回简阳故地重游。 我证明楼主说的是真的,因为国庆那2天确实有几个 ...
今年春节我没有赴川,您看到的人可能是他(她)们,算起来也是五十六岁左右的人了。
上一张不知是谁拍摄的接片
这个是哪儿的照片 简阳荣成汽修 发表于 2012-12-30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是哪儿的照片
这是当年简阳县牌坊沟,“一个碗”的大门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