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5年 9成国人每年进馆不足5次
中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这些年,世界各国博物馆的数量以每年5%的比率递增。截至去年底,我国博物馆的总数达到3589个。然而,这么多的博物馆,你能说出几家的名字呢?你又去过几家?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各地开展多样活动,让市民走进博物馆。然而,博物馆和民众要真正实现贴近,似乎还需时日。今天是第37个世界博物馆日,2013年全国“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今天上午在山东省博物馆启动。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参观者大都是以带小孩来的家长和学生居多。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参观者都表示很少来博物馆,也不知道有 “世界博物馆日”。记者:您知道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么?参观者:不知道,碰巧了。我爸一直很喜欢这些石碑石刻,今天来了才发现正好是博物馆日。参观者:说实在的不清楚,原来没关注过。在河南洛阳博物馆,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万人签名、历史文化专题报告等活动纷纷举行,打破了博物馆平日的静寂。洛阳市民王女士:之前去博物馆挺少的,基本上不去,我觉得它内容根本上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用一些数字化的科技,比较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谈到至于很少来博物馆的原因,大多参观者都表示是没时间、距离远。山东博物馆参观者:有点儿远吧,其实挺想来看看。
参观者:孩子周六周日都上辅导班,所以没时间过来。
尽管世界博物馆各地各项活动纷纷开展,国人进博物馆的习惯似乎并未养成。在北京市社科院出版的《2012北京文化蓝皮书》里,数据显示,有将近9成的人每年进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次数不足5次。
而在国外,很多人周末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在俄罗斯,博物馆被称为“生活必需品”,“夏天去景区、冬天去博物馆”,是当地人的习惯。每年俄罗斯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超过7500万,这几乎是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燕玺: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甚至在莫斯科周边的一些非常小的小镇,都会有一个讲述自己城镇发展历史的博物馆。
在欧洲和北美,去博物馆同样也是一种习惯。中国之声澳洲特约评论员刘珏说,欧美人到澳大利亚,第一件事就是去国家美术馆。
刘珏:比如说有时一对西方夫妇来了,来澳大利亚第一件事要去看国家美术馆,而我的一些朋友来到这边,第一件事就问,哪里东西比较便宜,咱们先去逛商场。
那么,博物馆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首先博物馆的门槛要低,它的文化元素应该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出现,比如它是如何出土的,它本身承载的一段历史资料,这样深层次的理性文化通过感性的故事传递。第二个方面,博物馆应该是主动的走到市民阶层,向老百姓进行推广,搞一些老百姓容易参加、互动的活动,使得老百姓生活中也能跟博物馆融合到一起。 可能是博物館裏面沒得東西讓我們多掙錢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