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集体污名何时能除
“城管”一词不知从何时起成了蛮横霸道的代名词,是“暴.力.执.法”的典型代表,许多媒体、网站等都揭露过城管打人或伤人的暴力事件,引发了民众的极大愤慨,“城管”一词因此上了公众黑名单。有媒体爆料某城管屡次相亲失败,皆因其城管身份,就算部分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被暴力抗法,负伤或殉职,公众大多数也会以审视的眼光看待,如商贩夏俊峰刺死城管一案,许多人关注的还是小贩一家,担忧他们今后的生活,但对失去亲人的城管家庭却关注者甚渺,人们对权利的关注大过了对生命的维护,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加,许多城管出现了不敢执法、不愿执法的倾向,这不能说是一个好现象。 城管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最初发展中出现的“几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的困境,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乱象的确需要城管直接管理解决。如果一个城市街道被小商贩占满,垃圾遍地、噪音扰民的情景难以想象。城管的出现是为了还原一个整洁秩序的城市环境,但为何“城市清道夫”被集体污名化,这有个别城管人员素质不高,损害城管集体名誉的因素,同时,城管的执法对象基本属于城市的底层人民,生活艰辛,处于弱势地位,一旦问题发生,容易引发公众的同情。如何破解城管“集体污名化”问题应该摆在执政者的面前了,为城管去污,才能确保城市秩序更规范的运行。 明确定位,为城管执法提供法律依据,使执法有理、有据、有底气。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不仅要通过严格准入制度,对进入城管队伍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还要对现有城管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改进执法方式,多沟通多互动,摒弃不合理的暴.力.执.法方式,换位思考和执法,通过劝导、教育、处罚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和谐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最重要的,要切实解决底层民生困难,只有根源上解决了,困境才能破除,通过划定摆摊点、占道时限等,方便居民生活,解决流动商贩带来的“脏、乱、差”现象,同时对流动商贩进行登记,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查询有据、执法有理。 城管不是猛虎,民众也不必过度消费概念,毕竟大家也都愿意生活在安静、安全、安心的城市。希望有那么一天,城管能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受人尊敬,令人爱戴。 不晓得 要有耐心,表想倒用簡單的方式就解決了~~~~ 中国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