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米浅蓝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多看点重口味的书不是坏事,我所谓的重口,是指对阴暗面的白描,跟血腥无关。这样的阅读习惯有利于观察入微,从而减免很多面对暂时不理解的事物的困惑,或者是愤怒什么的。但这也不是什么多好的事,最近我常常感到以后都不会再爱了,因为最近一年来入的所谓重口味对我来说几乎不想参与思考,其引发的心跳程度还不如淘宝秒杀,一年有260天在看书,我怀疑我不是看多了,我是想多了。(我有必解释一下以后都不会再爱了的意思免得又有人误会了,这句过时网论是对某事的将来感到无语,出现于本章节是指我对以后的阅读感到无语……囧,没别的意思不要再来问我了~~~)
我倒从来没有认为我生活在一个坏时代,当然,也没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一个时代无论是过好或者是过坏,都无法让人进行思考,所以不会产生思考无力的窘境,而很多反常态的事发生在这种时候,但我认为,如果青春没有反过常态,无疑于人生让拉布拉多吃了。一个人的青春如果没有历经冲动,迷惘,无妥,无解,无处安放,反常,甚至是死亡,我认为TA无权谈及青春或人生。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村上龙,1976。
这是1976年的处女作,做为一个集电影导演作家摇滚青年于一身的村上龙,当一切都过去后写作成了他的另种表达方式,当时这本直击日本青年对大变革下的现状抱以的迷惘态度的详尽描写。一般来说作家的第一本很难逃得脱半自传式,这本很明显就是。所以即始是后来的回忆,他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在一切看似无希望的生活中,这群年轻人当瘾君子,滥交,还有一些人保持着滑稽的恋人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也不外乎就是注射的时候帮忙找一下血管或者是大家AA买点毒...品。对未来所有的想象就是看看下一次注射会不会飞得更高一些。这种想法常让自己鲜血直流,处于将死的状态。将死的状态中同样脱离不了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我们就要这样做,因为我们不知道除了再一次把自己推向离死亡或癫狂更近别的还能干什么。
说到这里其实挺考作家功力的,我喜欢写作非常冷静的人,处理文字毫不拖泥带水,同样的有雷蒙德卡佛和麦克尤恩,他们写东西就相当吃字,阐述故事的最高境界不外乎三言两语你不仅仅是明白。所以很多人成不了名作家,因为逼哪叨叨不得要领,对于事物的详尽描述只是一种针对需要,而不是盆满钵满。村上龙也是一位同样风格的作家,文字说不上犀利,但是拿捏有度,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够冷静。
被打死的粘乎乎的蟑螂,肚子里的东西飚一墙,长毛的洗碗槽,肮脏的地毯及空气,无休止的飘飞,眩晕和来路不明的愤怒……除了这些,政治啊未来啊关我鸟事,如果你觉得很酷那就太可笑了,没有人认为酷,因为我们不会进行思考,我们只认为活着就是这个状态罢了。只是任何的心情都有终结,在某一次飞得更高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在这个安稳的大时代中,不美好与美好都是起于想象止于想象,生命是分段式的存在,人总要抽离一段生活去进行下一段。经过的日子不要追悔,不要留恋,拥有过走投无路的青春,存在才有具象的价值。
被打死的粘乎乎的蟑螂,肚子里的东西飚一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