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6 12:53

简阳九里埂花生散记

  “乌龟山上采豆菌,绛溪河边钓小鱼”
  夏游如画香火堂,冬沐落魂暖朝阳,听麻雀乱鸣于山野,品金银花茶幽香于田埂!
  观茅舍土房,食丛林山鸡,朝放鸽子起飞于麦地,夕望大雁沉落于果林!
  摘菊竹篱下,攸然朩锦花!荷锄石子坡,归去面房坝
  戏一池活水,漾龙河沿之天然清波;看落日余晖,尝九里埂花生之甜美!
  甚至连简阳著名的辞赋家,冷林熙先生也曾为玉成桥写下了,百年乡史,历尽雪雨风霜;名出经典,励志“玉汝于成”的溢美之词!
  看遍简州风云,“玉成桥羊肉汤赛团转”的乡谚,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
  每每独坐在老街的黄桷树下,晒着慵懒的冬日暖阳,享受着浓白如奶的羊肉鲜汤!
  透过土瓷碗里那些荡漾着粮食味道的清澈陈酿,过往便在那些印有领袖最高指示的门板上,在那些乱七八槽的电线杆杆上鲜活而生动起来!
  沿街而坐的老人,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那漫卷着烟圈的皱纹,就像沿河的黄桷树一样,都是读不透的历史!
  三三两两的女人们端坐在半掩的木板门前,一张张鲜艳夺目的刺绣在窃窃私语中龙飞凤舞起来!
  空空如野的老街,一位长发即腰的少女,若无其事的晾晒着自己的衣服,那一件件五颜六色的衣裤,就像印象中的茶楼酒肆和明清建筑,随着古老的戏台,古老的乡公所一起烟消云散!
  在玉成桥老街喝酒,不论熟与不熟,酒都是要管够的!
  “过往都是客,不“烧”异乡人,这是代代相传的规矩,如果谁违背了,是会遭到乡人鄙夷的!
  所谓烧,四川方言就是短斤缺两,有欺骗占欺头的意思!
  叶子烟随便裹,自酿的粮食酒随便喝,香喷喷的甑子饭随便吃!好客的主人绝对不会同食客们斤斤计较的!(甑子,古代炊具,主要用于蒸米饭,现在四川地区仍然广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底部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
  如果是远道而来的稀客,主人还会捧出几颗九里埂的花生下酒!在玉成乡下,落花生下酒那是只有贵客才会享受到的待遇!
  剥开薄薄的花生壳壳,色质鲜艳的花生米呼之欲出,放入口中,既香甜又化渣,食之回味悠长,实乃花生之中的极品!
  “九里花生瑶池丹,玉成西界仙外来!自古朱门桌上客,不负雄州万.里才”,也许正是九里埂花生的弥足珍贵与口齿生香,才让远在成都府的诗客们,写了如此涌动才情的诗篇!
  听老人们讲,此诗曾题刻于九里埂的白庙子石壁上,后来毁于文...革时期!
  此诗究竟出自于什么年代,来自于何人之手,已无从可考!
  西出玉成,从面房坝至石子坡止,有一道高高隆起的山梁,若巨龙蜿蜒,乡人称之为九里埂!
  每逢金秋时节,九里埂上花生已经成熟,乡人们齐聚地里,一边扯花生,一边高声谈笑,渴了喝一口自酿的米酒,饿了就从泥土里拨出花生,经过冲洗后大块朵颐起来!
  无论怎么样吃,感觉都吃不够!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把花生埋在灶火里带壳闷烧,听得"啪啪”声响之后,那滚烫热烙的火烧花生就大功告成了,吃在嘴里香甜化渣,滚烫袭人,余味之中还隐隐有些柴火之气!
  “五龙朝丹景,九里朝成都”,这句乡下流传的俚语里,隐隐透着王者之气!
  九里埂种植花生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相传公元219年,太子刘禅师从秦宓,就读于简阳丹景山!
  一日,生性顽劣的刘禅趁秦宓外出之机,与随从私自纵马外出,沿老三岔坝行至九里埂,其时正当金秋九月,一番折腾后,刘禅又渴又饿,早已人困马乏!
  随从急得抓耳挠腮,无计可施时看到了九里埂上叶落待采的花生,于是硬着头皮扯了几窝花生,洗净献与刘禅!
  刘禅吃后大喜,与从人一起采摘花生,前后共计36窝,所以九里埂直今都还流传着“金窝银窝比不上36个安乐窝”的传说!(安乐公是刘禅降晋后的封号)
  花生吃罢,顽劣的刘禅怕挨“黄荆条子”抽打,顺便给恩师秦宓也带了点回去!由于口感甚好,入口香甜化渣,九里埂花生的美名也借刘禅之口传遍了皇城成都!
  公元二二三年,刘禅登上大位,下诏驻守牛鞞县的昭德将军简雍将九里埂花生作为贡品,进献宫中!同时沿九里埂,筑石板路一条方便乡民出行,乡人感其恩德于九里埂中轴线建“隆恩庙”以示纪念,后刘禅降晋,此庙被迫改名为“白庙”,虽历经一千九百余年,遗址尚存!
  至此九里埂花生作为皇家御用品开始进入了宫中,虽然历经沧桑,历朝历代不时也有入纳贡品的纪录!
  由于九里埂土地面积有限,花生产量极少,除一部分送礼外,其他的都被乡亲留下来自用了,市场上流通的极少!
  我不是专家,说不出九里埂花生丰富的营养含量,举目苍翠山河,耳畔又响起了“九里花生瑶池丹,玉成西界仙外来!自古朱门桌上客,不负雄州万.里才”的诗句!
  老街渐老,只有九里埂花生的甜美犹在,青石小巷深处,飘来羊肉汤馋人的香味,浓淡相宜!
  我伫足而望,有些痴痴的神往!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忘不掉家乡的好,你是,我也是!


阿锋哥哥 发表于 2014-7-16 13:49

浓浓思乡情
点滴窜成金
夜光中闪耀
星星知我心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6 16:54

阿锋哥哥 发表于 2014-7-16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浓浓思乡情
点滴窜成金
夜光中闪耀


未必你是玉成桥的人?

阿锋哥哥 发表于 2014-7-16 18:08

不好意思 我只知道有那么个地方而已.....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6 18:27

阿锋哥哥 发表于 2014-7-16 18: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 我只知道有那么个地方而已.....

还以为是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6 19:06

你喝我哦,九理埂的花生有那么好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6 19:08

九理埂还在我们那里买花生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6 23:11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6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喝我哦,九理埂的花生有那么好

确有其事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6 23:13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6 19: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九理埂还在我们那里买花生

肖公河位于中坝与武庙之间,是一个村,街道在河边上,虽然小却很热闹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7 08:51

你对肖公河还是很熟悉嘛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7 10:01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7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对肖公河还是很熟悉嘛

只是知道一点点,当地人叫肖公河也叫竹林湾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7 10:04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6 19: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九理埂还在我们那里买花生

卖花生九里埂上的人可以赶玉成三岔、也可以赶肖公河高明武庙,这几个场镇要近一些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7 14:00

你是九里埂的人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4-7-17 15:40

好懂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7 17:57

肖公河的农民 发表于 2014-7-17 1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九里埂的人

我不是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7 17:58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4-7-17 15: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懂

谢谢,只是知道一点点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4-7-17 22:48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7 1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只是知道一点点

我的意思是你的文体 比什么赋好懂一看就明白~~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7-18 10:01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4-7-17 2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是你的文体 比什么赋好懂一看就明白~~

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常人读懂难,作赋更难!我也是看不大懂赋,可能短短几个字里就包涵了好几个典故,可谓博大精神!现在连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国的辞赋,冷老师抱病之躯,坚持写作,更是为简阳争得了中国辞赋之乡的美誉!我的这些文字是根本没法与赋相比的!谢谢朋友的观注!

风之语 发表于 2014-7-30 18:39

长姿势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阳九里埂花生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