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友 发表于 2014-9-11 14:07

玉成落魂桥小记

“落雁西沉草池昏,桥下风云涌玉成。落魂斜钓卧月西,不听落花不清晨。”
  落魂勾月,至今仍是著名的老三岔坝景观,因其年代久远,游人时常把滚柴坡误认为落魂桥,以至于有人发出了“看山观景识落月,不见八景勾魂桥”的感叹。
  其实,落魂桥仅距滚柴坡1公里左右,因其左邻绛水,右靠大汉庙,是古玉成至肖公河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落魂烟雨简州暖,一桥扶摇土亦金”的美誉。
  在玉成仅存的古三桥中,落魂桥是唯一一座与三国有关的古桥。相传公元前203年九月,张飞曾驻军于滚柴坡(现玉成乡梧桐村),因听闻乡民过河,不时有人被冲走的惨事发生,遂命士卒伐赵家山之木,釆黄家沟之石,历经二年又七个月修建了一座可并排行进二乘车辆的石拱桥。
  乡人感激,称此桥为“大汉桥”,于桥两侧建一石廊,每逢当月十五,三十,扶老携幼,备干粮牛肉在石廊内慰劳过往士卒,并在桥西侧建大汉庙,以彰显皇恩浩荡。
  公元前206年七月初三,阳安鄢家大沟(今简阳兴隆场鄢家湾)人鄢三顺作乱,张飞亲率滚柴坡驻军进剿,于大汉桥全歼悍匪。
  乡人甚喜,借张飞将军之威,将大汉桥更名为落魂桥,遂请乡人巫铁匠,在桥身作了“二十四擒图”,以夸扬张飞将军的虎威。并沿河遍植梧桐树,喻意凤凰满坡,梧桐村也因此得名。
  明末清初,张献忠进剿四川,兵败后,自落魂桥退往彭县,因惧追兵,纵火焚桥,并砍光沿河梧桐树。自此,落魂桥逐渐破败,大汉庙也日渐荒废。
  民.国时期,落魂桥成了很多文人眼中的历史文物,桥身巫铁匠所刻张飞“二十四擒图”被当时的文管所保存,由于战乱已经不知所踪,当年”十五,三十劳军”的风俗,也逐渐演变成了当地民众对张飞的祭祀。
  只有简阳藉作家周克芹手书的”落魂残阳今日斜,绛水桥头独思飞”依旧雄浑苍劲。
  桥曰落魂,古名绛水,三岔坝八景名不虚传。

附巫昌友落魂桥组诗:
       玉成桥上落霞飞,
       渔舟渔歌载鱼归。
       不问酒家何处有,
       羊肉汤馆挤成堆。

      一曲别离一曲歌,
      落魂桥头梦烂柯。
      十七春秋船上渡,
      无人知是打渔哥。

      桃红映三江,
      玉成轻舟荡。
      一曲来生缘,
      不赶来龙场。

      风雨玉成路,浊水漫小桥。
      雷鸣震四野,不见野花娇。
      落魂桥,南山下,飞泉流,野鸟叫。
      茅舍灯火亮,夜闻犬吠,故人到。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9-11 14:10

落魂桥景色

简单94帅 发表于 2014-9-11 15:44

不错。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9-11 23:10

简单94帅 发表于 2014-9-11 15: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

问好朋友。

冷林熙 发表于 2014-9-20 17:35

故土史话励心灵,青山緑水幻诗文。绛溪清流述渊源,玉成惊出新才人。----。一枝年轻,却又不失老道的手笔,竟能把区区山乡描绘得如此异彩纷呈而令人魂牵梦绕,心驰神往。联想到,新近各种网站令人目不暇接出现的“巫昌友”的诗文华章,让我不禁回忆起这位出生在玉成乡的青年文友的骄人才艺与大爱情怀和远志境界。刚刚三十出头的他,难道不正是那百年先贤寓愿的“玉汝于成”,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吗?!可以想见,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玉成乡乃至简阳甚或更大范围的本土人,网路文化,都势必增添多么光彩夺目的一页啊! !

巫昌友 发表于 2014-9-22 20:03

冷林熙 发表于 2014-9-20 1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故土史话励心灵,青山緑水幻诗文。绛溪清流述渊源,玉成惊出新才人。----。一枝年轻,却又不失老道的手笔, ...

几天没有上网,看到老师如此夸奖,有愧。问好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成落魂桥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