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医生 发表于 2014-9-25 11:01

野生中华鲟由1万余尾锐减至57尾

今年9月,长江水产研究等多家研究单位确认,2013年,在葛洲坝下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32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不断衰减。科研人员认为,这背后是一系列的原因,长江水体污染、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割让”、船只渔网的误伤,都让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日益脆弱。中华鲟专家危起伟呼吁,中华鲟野生种群消失前,控制污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为中华鲟营造新的生存空间迫在眉睫。http://news.163.com/14/0925/02/A6V3BSEM00014AED.html

soma9 发表于 2014-9-25 13:51

吃安逸了~~

华余串串 发表于 2014-9-25 15:34

有人工养殖中华鲟的

网事随风 发表于 2014-9-26 13:29

1981中华鲟骤减到2167尾,1996年,葛洲坝下,被划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000年鲟鱼仅有363尾。虽然已禁止对中华鲟的商业捕捞,只允许用于人工繁殖的科研捕捞。然而野生中华鲟数量的锐减,连科研捕捞的指标都无法完成。

2000年后,两家科研机构每年加起来也只能捕捞2、30尾。2008年,大陆农业部邀请专家论证,估算繁殖群体不足200尾,野生种群岌岌可危,科研捕捞就此叫停。据专家估算,目前野生繁殖的中华鲟种群大约只有57尾左右。

王维洛先生则表示,葛洲坝建坝之时,并未考虑到洄游性鱼类的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当局却迷信技术万能的理论,认为利用人工繁殖放流的方式,可以达到保留物种的目的。

王维洛:〝它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在工程上在技术上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我用另一个技术措施,来解决这个工程所产生的问题。然后这个问题再产生,再用一个工程来解决,另外一个产生的问题,结果使得问题越来越大。〞

据了解,中华鲟研究所自1982年来,每年向长江_放流十万尾人工繁殖的鱼苗,但多年来发现 〝全军覆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野生中华鲟由1万余尾锐减至57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