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惊秋 发表于 2015-2-24 02:29

那些年,我们去葫芦坝烧水做饭

    “懒政”会导致什么?这个大命题我回答不了,但是,在简阳,会导致我们成为了经历过野炊的“最后一代”。堵车了,一限了之;出事了,一禁了之......不说不高兴的,还是说说我们去葫芦坝烧水做饭的“那些年”吧?
    简阳还是太小了,一二年级的春游,一般在人民公园,没错,淹没在房地产开发,连尸体都勉强能见的人民公园,那不是野炊,自己带上干粮和饮料,至少吃过午饭,这次春(秋)游才算完成。从三年级开始,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野炊:自己打水、自己做饭。其实直到初中以后,我才想明白东门河坝为什么取代不了葫芦坝,直接导致了我的人生回忆里,至少有四次发生在葫芦坝的野炊。别的不说,光是前辈们留下来的灶,葫芦坝的也是完胜东门河坝的。尤其是一口特别大的灶,形制规整,后面还有像模像样的出烟口,我想,一定是某位70后的前辈留下来的吧?年代久远的小学生,能找到的工具和材料,总是特别多,就拿我来说吧:小学时期的葫芦坝野炊,我还能自豪地说:我出柴火!到了初中,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自己背了一口锅,以免同组的同学认为推卸责任。
    去葫芦坝的路有几条?至少那时候我们走过三条吧?小学时大概是为了安全着想,只会走大路,到了分岔的路口,从几个民房的中间穿过去,经过几口田,便能到水库边。初中的话,老师会带你从山上翻过去,路程近了不少,男同学也有机会帮女同学背一下锅,提一下柴什么的,再后来,大家都认为从河边过去比较方便,也就很少走大路了。
    老师们往往会架起一口大锅下面条和抄手,说实话我直到现在都不太记得清我们自己到底把饭煮熟没有,很多小组的同学直到快回家了,还在不停地扇,锅盖的缝隙不情愿地冒出滚滚浓烟。不过每个小组做好饭菜,都想争先恐后地送给老师先吃,然后一脸熏黑、傻笑,只想等着老师给点个赞。有些喜欢故作神秘的同学,每次去,都不忘提醒大家,走远一点,可以取“泉水”,说实话,是不是泉水真的无法考证,只知道有个四方的水槽,上面石头缝隙里,确实有一股水流出来。而且以当时的脚程,感觉走过去真的挺远的,往返一趟不少于40分钟吧?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的,可也没人敢再往前面走,后来才知道,原来再往前面走,不远处,上一个坡,差不多都快到空压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东门河坝和鳌山,都无法取代葫芦坝成为学生野炊圣地呢?我分析主要是安全和水源的问题,东门河坝的安全系数肯定没有葫芦坝高,只要老师说一句:别去水库那边水深的地方。就一定没有人去;而鳌山的取水也没有葫芦坝方便......大概就是如此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人说,现在车多人杂的,娃娃走在路上,安全隐患大,我也不知道怎么“懒政”思想也把我们平民的防线攻破了:你不知道租个车去呀?也有人说了,现在葫芦坝都是农家乐,不能野炊了,既然都租车了,我大简阳幅员辽阔,两千多平方公里,你骗谁呀?还有人也许会说,现在娃娃不好管,到处乱跑,这个我就要开骂了:你家长委员会吃干饭的?百忙之中都可以抽时间去接娃娃,无非是炫一下你是开BBA来接的,这个时候该你炫的时候,你说没时间了?
   也许、也许还会有人说:现在都用天然气了,你非要弄个野炊,到底能锻炼什么? 野炊回来肯定要布置写作文,最后一句惊人雷同:虽然做的饭菜味道不怎么好,但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啊!

维珍可乐 发表于 2015-2-24 12:10

本70后大叔非常怀念小学时候到葫芦坝野炊的情景,好怀念,现在的同学还去野炊吗?葫芦坝原生态已经变成了赚钱生态园了。

24米的阳光 发表于 2015-2-24 12:57

现在春游秋游都是自己带干粮

性情猪人 发表于 2015-2-24 14:08

帮顶先。

lanli1975 发表于 2015-2-24 19:37

素质教育之过程教育,,,,,可惜了,,,可惜了,,,,,,

不是成都人 发表于 2015-2-24 22:30

现在小学的孩子一般都没有春游了,还是怀念我们小时候的各种耍法~~~

冷静的人 发表于 2015-2-24 23:32

当年我们几个小伙伴,带几幅鱼线一包盐和一口黑锅。骑个破自行车到葫芦坝,拿几根土头栽四季豆的杆子,钓些河串,煮一锅鱼汤,丢包粉丝进去就算搞野炊了,怀念啊

冷静的人 发表于 2015-2-24 23:37

前头几年其实葫芦坝上面的水磨滩也好耍,环境野(偶尔可见野鸡野兔)。现在水泥路修通了也不行了,再往上叫什么名字我忘 了,还可以,钓鱼野炊都不错。

泛泛之辈 发表于 2015-2-25 09:37

现在的娃儿些都是游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我们去葫芦坝烧水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