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聆月 发表于 2015-7-24 09:21

    09年就注册论坛账号了,虽然老号现在不怎么用了,当时也是在网上寻找简阳本土的论坛,最开始印象之中好像只有简阳论坛,后来逐渐有了什么简阳1网,简阳网之关的,但几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最终还是在简阳论坛留了下来。
    个人觉得简阳论坛最大的优势就是“街头巷尾”大家讨论的热点都是贴近简阳本土生活的内容,可以直观的感觉到身边的变化,不是什么没用的官话套话。
    论坛渐渐失去人气也是有一定的时代原因,可以说论坛已经不是现在的主流沟通方式了。
个人建议:
1.论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互动,更好的成为反映民生的窗口,把简阳论坛打造成简阳本土生活第一平台。营销相关部门在简阳论坛开设专窗,展示本部门的工作成果。
2.实现与贴吧、微信、微博的互通,如微信公众账号,引导更多的网友参与到家乡的发展。要是能与简阳政府网站能实现互通(比如互相打通友情链接)就比较牛b了。
3.线下宣传,如加大商家联盟宣传,交通要道树立户外广告牌。
4.开通专版申请,比如乡村东可以开个反映简阳发展的摄影专版。自主申请,论坛管理人员民主审核可行性、必要性开通。
5.全面改版,比如开发“概念版”简阳论坛,集酷炫叼炸天的逼格于一身。
6.开设报道员认证,配发报道证(或报道员自主考记者证)
7.最后主要还是内容,开设新闻线索热线,让市民有参与感。

个人浅见,毫无逻辑,权当抛砖引玉,见笑哈。

简单小羽 发表于 2015-7-24 09:29

不知不觉和论坛相识8年了,自己也发表过一些帖子,对于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平台,论坛的知名度越来越被老百姓、商家熟知,由于论坛的管理员都是兼职和个机构工作人员,所以就论坛中真正反映民生问题的帖子,得到回复的很少,大多是坛友帖子出来后,大家回复发泄一下,就没后文了,不像成都的论坛是真正将民生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去逐渐改善,所以论坛在这方面发展会越来越受限,很多坛友会觉得发泄一下也没改善,直到不发言当看客了,当然作为老坛友,希望我们的论坛发展会越来越好!!

天聪 发表于 2015-7-24 09:40

朱小羽 发表于 2015-7-24 09:29
不知不觉和论坛相识8年了,自己也发表过一些帖子,对于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平台,论坛的知名度越来越被老 ...


披着狼皮的羊 发表于 2015-7-24 10:02

良木林先生 发表于 2015-7-24 08:35
把0832换成028

www.jy0282.com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0:09

还没垮 :lol
论坛
就给做生意和做人一样
坚持走一条路
现在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一会儿捧这个一会儿捧那个
结果到最后一个都没走向成熟

论坛就是大家的网络社会
骂人的也好 吵架的也罢 这些都是正常的 来不来就是“自认为”讲道理的“封.杀”结果两边不讨好。
论坛就该有个制度,骂“R你妈”的禁言几天就是几天
不要出现啥子争论就出来打人情牌。这辈子我都记得管理员那句“老K,你在办公室不?要不要我现在冲上来挽留你嘛?”
哪个要把网络上的事扯到现实中去 说白了 也和论坛没好大的关系


现在成都、资阳、简阳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说明大部分来论坛的人关注的还是民生
我个人觉得就三个板块可以大力支持

“街头巷尾” --- 一个话百姓市井趣事的地方
“吃喝玩乐” --- 论坛可以多组织坛友对简阳及周边的美食进行品尝,吃好吃的,耍好耍的,又拉近了坛友之间的关系。熟人多了嘛,路也宽,也好走撒!
“社会舆论” --- 这是个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板块 可以在论坛上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互通。反映社会民生的事。类似于“网舆”!(当然,这个板块说起来还是困难,但是一旦做成。论坛的关注度必定提高。)

个人愚见

系统屏蔽的字符 发表于 2015-7-24 10:10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0:16

不满归不满 还是希望论坛走下切
自我表扬一样
要说热情 咱第一少将的名称不是浪得虚名
要不是这样那样的事情 我的成就还会高一点点

马上就是上将咯

披着狼皮的羊 发表于 2015-7-24 10:16

论坛十年了,十年的坚持,十年的发展,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收获......
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在这其中有多少人的付出,
不过,这个平台一直都在这里、一直都健康的在这里就知足了

加入论坛也有七个多年头了,也算见证了论坛的成长,风风雨雨、同舟共济,
希望论坛在大家的支持下茁壮成长,让这个平台逐步成为真正的简阳人自己的家园

我该不该善良 发表于 2015-7-24 10:55

先支持一下这个题目,
时间忙,没有太多时间发言,但时时刻刻打开“简阳论坛”的网址,关注着这里面的每一个帖子和信息,因为生活中有简阳论坛,感觉一种踏实和精彩。

冰冰快到怀里来 发表于 2015-7-24 11:19

要宣传要广告,还要有报道员记者,就要大量资金,前期肯定赔本,只有大力宣传,多整关系群众的事才能引起关注,出名了才能有赞助,才能挣钱至少不赔本,多搞点活动。现在就是个要死不活的网站。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17

良木林先生 发表于 2015-7-24 08:35
把0832换成028

论坛有028的网址,刚换区号那会就改了,不过,为了尊重大部分网友习惯,就改回来了了!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19

向着公主走 发表于 2015-7-24 08:11
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生计都没有解决所以也没办法帮助论坛更多。
   在此,也只能举个咸鱼翻身的案例给 ...

嗯哈,激励机制在未来是必须引进的,现在的论坛,《街头巷尾》板块人气和大多板块形成了鲜明对比,部分版块合并趋势明显呀!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24

印山聆月 发表于 2015-7-24 09:21
09年就注册论坛账号了,虽然老号现在不怎么用了,当时也是在网上寻找简阳本土的论坛,最开始印象之中好 ...

感谢你,留了下来!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28

朱小羽 发表于 2015-7-24 09:29
不知不觉和论坛相识8年了,自己也发表过一些帖子,对于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平台,论坛的知名度越来越被老 ...

其实,现在各个部门都有专人都潜伏在论坛,论坛很多舆情也由相关部门责令涉及的单位回复上报!只可惜,打太极拳的太多,真心解决事情的还是太少了!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31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0:09
还没垮
论坛
就给做生意和做人一样


就吃喝玩乐这个板块,如果有专人来运营,肯定整得非常火!这几年一直在私下关注合适人选,可惜一直没有发现!版块火了,商家也宣传了,坛友间感情也深了!真心希望专人参与进来!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34

系统屏蔽的字符 发表于 2015-7-24 10:10
我这有两个网址
现在论坛都不好做移动互联发展太快,站长想想转型吧   换个运营模式



简阳论坛就形式上来说是论坛交流平台,就大家的认知度来说这块已经不是简单的论坛形式概念。名字不会改变,但形式以后必须改进,专人运作论坛网站化、多重模式一体化是未来趋势走向之一。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2:34

披着狼皮的羊 发表于 2015-7-24 10:16
论坛十年了,十年的坚持,十年的发展,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收获......
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在这其中有多少 ...

再来广两句

论坛
曾经有一两年在我的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部分
我没图过在论坛“发生点啥子”也没指望“依靠点啥子”
就是单纯的耍
从最开始懂球不起的开始每个帖子都回
@晃眼帅哥
那个娃娃那会儿还是版主 就禁我的言 说我挖坟
说实话 那会儿06年的样子 我真TM不晓得挖坟是啥子意思
但是借用@加了冰的红茶版主给的那句评论
我虽然是在水帖子 但是我的每一个回复都是浏览了主题的意思才回的帖子
并不是一味的乱顶乱回一个月多点时间 光靠发帖子搞满四万积分 成为第一个人工置顶的少将...我还是洋盘
最牛B的一天一个人发了一千七百个帖子 纯手动 那会儿的热情 无人能敌


后来加入足球队 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结识了论坛另外两大奇葩,一度对论坛的关注和热情达到顶峰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几个屁娃写藏头诗骂人啊?
@小脏 @如本来 @老侃 @泥娃娃
还有没有人记得“南瓜小王子”和“苹果小公主”
@风继续吹 @疯猪 @归属感 @月半~月半


再后来 也不是上了岁数 热情减去 因为某些事 就淡了


其实我打工这么多地方 至少有三个地方的老板或者中层管理员 一般是35--45岁这个阶段的人
很高兴 他们都有关注简阳论坛的习惯
很悲哀 他们都只是不登陆的浏览一下
一听说我的曾经的网名 还是表示认识


唉 多的不说了 其实问题一直都在
看大家如何把论坛搞好
留住一直在关注论坛的人
吸引更多家乡的人进来吧




加油 ....


疯猪 发表于 2015-7-24 12:36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0:16
不满归不满 还是希望论坛走下切
自我表扬一样
要说热情 咱第一少将的名称不是浪得虚名


你本来就是论坛的一朵奇葩,走走停停,然后又走走停停,如果定性下来,会耍得更愉快。

59Sir 发表于 2015-7-24 12:36

@小脏 @如本来 @泥娃娃 @风继续吹 @疯猪 @归属感 @月半~月半 @加了冰的红茶

好久不见了 有空一起喝酒 一起唱《红日》 一起跳舞啊

哈哈哈哈

贵友宾馆 发表于 2015-7-24 12:39

顶一个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喜欢论坛,就请参与大讨论】十年了,简阳论坛何去何从?请提出你的观点和改革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