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那些在资阳绵阳德阳的简阳人
作为一个四川简阳人,对于本省的地市与人物我都存有某种亲切感。这种好感既来自族群血缘的近似,也来自文化趣味的倾同。成都的亲近是一脉话语的卿卿我我,泸州的回眸在于同一条沱江河的腰尾相望,宜宾的热络是爸爸杯里那美酒的飘香,乐山的向往是大佛脚下我的景仰,康定的憧憬是一首情歌的众声合唱。而那几只同分母的“阳”呢——资阳绵阳德阳,他们的亲切可能就远不止地理和物质层面的表述了,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对人的牵挂——那里生活着一群咱们的简阳人。是啊,什么样的亲切比得上人,尤其在那异地同阳的家乡人呢?早年有两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内容主要讲述了外出打拼人士历经各种的酸甜苦辣,殊为不易。如今那一群生活在“三阳”里的简阳人他(她)们的状况又如何?异地风霜的凛冽是否改变了原始初心的执着,他乡寂寞的侵蚀是否退化了清朗本真的纯粹。。。一切的一切,背井离乡的老乡啊,你在他乡还好吗?
在四川,简阳外出人数最多的城市无疑是成都了,下来应该是资阳,那客车密集的班次佐证了一切。尤其这几年资阳成为地区行政中心,更加快了简阳人去那里步伐,特别是一些公务员。我的乒乓球友邮政局的刘哥,电信的小黄和小谊,就是随着行政浪潮的上扬去了资阳漂泊。他们在那里过的还不错,刘哥有领导才能,简阳干的出色上调地区新单位照样游刃有余,早已经是局级干部了。小谊搞财务的,做事情比较周全,待工作稳定后举家迁入了资阳,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哦。小黄比较思念家乡,虽然混得也不错,但是每逢周末必回简阳,他说当车车行驶到南门外街时,心里的亲切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前年他终于找到一个“莫须有”的理由,生拉活扯地调回了简阳,估计那位欣赏他的资阳领导会比较失望吧。另一层面,在资阳的工厂却很少能够看见简阳人的身影,相反那里的乐至人还为数不少。比如资阳431,简阳人应该寥寥无几,去那里修火车脑壳,还不如在简阳空分厂做筒体,在养马橡胶厂补轮胎来得实惠。简阳的工业已经比较够意思了,容得下简阳人心里的“制造”情结。至于简阳人去资阳做生意,或者务农通婚的,那大概就不计其数模糊不清了,毕竟是邻居嘛,山水相连,道道相交,一句简城古老的顺口溜“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临江寺的豆瓣下干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简阳人有规模的去绵阳应该是这几年拜教育产业化大潮所赐。看见每年夏初简阳街头的绵阳学校广告吗,显然绵阳人已经把简阳看作他们发展教育产业链的桥头堡了。他们狂揽着简阳中学里的优等生,不晓得那里搞来的电话号码居然打到了孩子的家里,开口闭口都是一个“乖乖”,贫困一点的优等生甚至父母都可以一起去绵阳,安排校务工作就是,诚意可嘉。简阳某中学的高级领导为此坐不住了,家长会上公开“炮轰”绵阳学校的“长伸手”,坏了规矩不是!但有什么办法呢,回头咱们简阳也招外地生,大鱼跑了小虾米还逮不到么。必须承认,我也曾经带孩子去淌过绵阳学校的河水,可惜没有游到对岸,悻悻而归。单位小周的女儿同期考上了绵阳中学,那个得意劲哦,最近年把低调一点了,去那里,考得好理所当然,而退路也应该留一点的。现在绵阳学校里有相当一批简阳的“远征军”,他(她)们在那里辛劳忘我地学习,寒窗涩苦,乡情难慰,幼弱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沉沉的重担,为了自己的前途,某种角度也连带着简阳的城市声誉。他(她)们在绵阳逗留的周期通常就是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既来之则安之吧,简阳的孩子们加油。
估计在一般人印象中,德阳城里的简阳人不是很多,但是在一些老空分人心中却存有别样情结——那里住着一群从空分厂迁移过去的简阳人。那群简阳人是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员工,他们(多为北方人)大概是66年从外地来到简阳空分厂,一手一脚,一砖一瓦搭建起了地处西门的空分厂厂房与生活区。现在简阳城里的电梯公寓应该算是美式建筑,而当年四公司人在空分厂修成的房屋多半为前苏联似风格,如宿舍筒子楼等。看过简阳摄影爱好者旭东同学的作品吗,空分厂生活区那暗红整齐的砖楼多么美啊,那就是四公司人的杰作。08年那次大地震,震塌了一些空分厂90年代“新修”的厂房,而60年代正规军四公司人建起的厂房着实完好无损。78年四公司撤离了简阳前往去了德阳,几百近千人浩浩荡荡地走了,留下的就是近50座左右的红楼高房。他们筑建的五层灰厦原空分厂办公大楼,应该是文...革时期简阳城里的最高建筑。由于当时修得过于“豪华”精致,曾经被省革委全省通报批评。四公司人去了德阳也并不容易,他们另起灶炉,重拼床板,几经反复后,终于挺直了腰杆硬立了起来。2012年我和当年四公司的小学同学又重新联系上了,她(他)们离别简阳三十多年后再次回来串门了,变了,人都不认识了,孙班长,杜同学,马小妹,耿姐姐我猜猜猜了。。。他们告诉我,四公司有一些孩子是当年在简阳出生的,也想回来找找看看。
那两天一向懒于交往的我,始终陪着四公司同学转悠,难得啊。一路我们走了许多地方,去了老屋门口嗅了嗅旧时的气息,去了空分子弟校回忆了忆苦思甜饭,去了老简阳中学拍照为的是了却同学哥哥的心愿,去了火车站白塔边说当年曾经在这里捡过柴火,去了人民公园看江亭遥想起小时候春游鳌山的汗水滴滴。。。故人鬓白,童心犹在。他(她)们盛情邀请我去德阳玩玩,说是有了老同学在,那里就不算我的客场,我愉快地答应了,至今却没有动身,一片抱怨声哟。那些四公司的同学明年可能还要来简阳玩,简城河东的美景还没有看过呢,更别说小时候的梦一时半会儿怎又寻得完。
人的乡愁,人的牵挂,人彼此间的经络纵横,也许是一个城市最美丽,最生动的风景线吧。因为一群简阳人生活在那里,所以回望资阳,绵阳,以及德阳,真是活添一份感慨在其中。原本生硬的“四阳”分母相同,只缘同一类家乡人的缘分穿插,竟可蜕变成以简阳人为脉络的分子圆和。由此简阳,资阳,绵阳,德阳,四个地域分数串联而起,成为一个情感意义上的相对等数,这样的城市人文等式,估计在岁月变迁的画卷里也会留下清晰一笔,即使他的色调并非那样地浓墨重彩。
阅过。。 看来楼主很追捧资阳,不过多数简阳人对那个踏踏并无好感,因为实在没有啥子可以产生好感的理由。除了几个想往上爬的衙獄而外。相反,普通庶民是一种鄙视——有理由的鄙视。 我也觉得 好象楼主对隔壁还是满怀深情的嘛 其实 要是隔壁 哪怕做那么丁点儿的人事 长那么些人见识 起码 没谁 特别是简阳人会对隔壁如此的深恶痛绝 我一直都认为 隔壁就是简阳头上顶着的一泡屎 认识的简阳人对隔壁的厌恶,一致的让人感动。就没有不强调隔壁是棒子的。而且是相当恶心的那种。
真不敢确定楼主是否是真正的简阳人。或是拿棒子俸禄不配简阳两个字的人。那么挺隔壁,直接去嘛。 楼主啊楼主
你惨了 讨厌,我还以为你们要赞扬我字打得多呢,呵呵。纠结族群分歧一直以来咱们似乎都这样,比如几十年前空分厂四川人和江浙人的,上海人和外地人的,一段时间四川人和重庆人的,现在内地人和香港人的。。。也理解,有时候我也如此,无法避免。一个帖子就是写来玩的,不必太认真嘛。。。 写东西嘛 没人说不可以 至于你说的什么空分 再就是空压 扯远咯 如果假如你是简阳人 相信你应该看到 现在的简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说空分 空压只是意识形态上 而隔壁 真正他M不是东西 连简阳的发展权利都要剥夺 这些你压根就不知道 你是专门找大家的痛处 还说 不必太认真 无语 写得好,曾经在西门厂头呆过,对那里就有了特别的情感,对旧同事 朋友和那个环境都有怀念的东西。 有情感。 我是......不是简阳人的简阳人......不过在简阳也快30年了
在德阳也呆过四年,
资阳嘛和绵阳一样......去过N次没交集 帮顶先。 :D楼主整的好,巴巴掌鼓励一个...
楼下的,你们不要动不动把啥子都要往地域上扯嘛,,没意思 写得不错,我也算半个空分人哈http://www.jy0832.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