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之队 发表于 2016-1-30 16:20

理发

转,又转,骑着自行车的我围着西路转了两圈多,就像地球围着太阳那样转个不停。这些理发店都怎么呢?稍微靠近春节便要涨价烫人嗦?!原本有一家关系户——小文理发馆可以“剪脑壳”,怎奈那些小行星般的群众跑得比我快得多。不就十几二十元钱嘛,何必如此小家子气。是啊,换做往年咱也认了,可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小职工的我等只得精打细算了。再转,继续转。。。

其实,便宜的理发店还是有的,隔壁老头开的小店只需要6元(估计也稍微涨了一点)。可那样的店子,实事求是讲我是不会去的,档次偏低了。理发毕竟不像买菜,欠一点也可以将就。话又说回来,像我这样的脑壳,又需要多大个技术呢?过去小时候,经常交由父亲办理嘛(如此“自产自销"当年是非常流行)。别以为,老同志的水平有多差哟,看看他周围的老伙伴们,个个头发一抹流光的。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敬而远之了。

突然想起一个理发店老板的话来,他说理发吃的是一种青春饭。当时我非常不以为然,说的那么悬,不过就是一技术活而已,而且还得是做女士的发型,例如电影【做头】里霍建华为关之琳的体贴服务。给男人”剪脑壳“有那么复杂么?!但现在回忆起来,貌似理发还真的有点年龄关系哦!看看街上那些光鲜的理发店,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为主打。这些小青年思想活跃,手脚麻利,样式花哨,代表了一种发型的先锋潮流,引得无数“弄潮儿”竞折腰。帅哥配美女,一片温馨的服务尽心献上,好巴适,好浪漫。当然,那些地方价格就比较贵一些,追求时尚光鲜的可以光临,像我这样自身不太”发光“的,就没有必要随波逐流了。

我这个年龄层一般都去中年人那里理发,相对中年女士的店子光临得更多。一则那些理发店性价比较高,要技术有一定的技术,价格服务也相对实惠。再者大家似乎有一套共同的语言系统,偶尔摆一点家长里短,孩子读书的事情等等,容易找到某种同步的节奏。或许正是理发店有某些特别的梳理效果,因此,这么多年来,理发的费用也一张再涨。记得70年代,“剪脑壳”不过一毛钱左右,而那时的猪肉是7毛4一斤。现在,理发费用大概是20元左右,完全超过一斤猪肉14元的通价。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咱们的社会正在进步中,吃的开销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不了多大的比例了,大家在乎的是关于自己形象方面的维护及个性美的一种特色流露。

稍稍理顺了一下理发的经济账,于是,进店“剪脑壳”就相对容易多了——该别人赚的。老板娘一边推着电剪,一边感叹起节日里生意的忙碌,话来语去中,突然,一个问题冒笃笃地闯进了我的脑海,为什么春节期间许多生意都不涨价,如卖衣服,卖鞋子,开超市的等等(甚至打折促销),而类似理发这样的行业就非要提价呢?!思来想去也搞不太清楚?要说理发辛苦,那卖包子馒头面条的更不轻松啊,估计还是一种民间小作坊的属性使然吧。理发店可以随意自控营业时间,多整就多整,整累了春节可以自行放假到任意时候,初八甚至大年十五都行。衣店,鞋店,超市敢吗?!

“请把我的头发稍微剪短一点吧!”我若有所悟地嘀咕道,“春节期间我可不想再来剪第二次了!”哗!哗!哗!“发如雪下。

太阳新 发表于 2016-1-30 18:56

确实贵了点,昨天家人理的25元。

太阳新 发表于 2016-1-30 18:57

下次喊他去美团

张朵儿 发表于 2016-1-30 20:16

都剪不起头发了

CCTV5 发表于 2016-1-30 21:19

我度小学的时候剪的5角的。98年吧

伦之队 发表于 2016-1-31 10:38

小文理发店在空分足球场旁边的坡上,平时只剪不洗收费5元(我一般回家自己洗自己吹头),技术还不错,也算干净卫生,闲聊中得知,在此做了十年的小文,已经在街上某地买了一个20多万的小门面,一次付清。两口子兢兢业业干活的成果啊。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一个月都难得看见她一回,忙啊。

金刚 发表于 2016-1-31 15:45

上上个月在河东理发,20元,绝对贵了,上个月跑到河西,还是20,简阳消费这么贵了,哎

真金 发表于 2016-1-31 22:50

我看剪一个人脑壳和买一块猪脑壳差不多了,这行道,来钱。

伊比利亚 发表于 2016-6-4 20:07

到空压厂西峰丽景小区大门右侧有家理发店可以哈,6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