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maoj 发表于 2017-6-6 16:56

谨以此文献给有关部门

别让“正在处理”终结了处理(论政)


       社会公众评价一个部门,不仅“听其言”更会“观其行”,政府部门长期的“正在处理”,只会不断地消耗公众预期,最终让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
  近日,一位朋友通过某官方网站反映了一件事,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帮忙解决。孰料过了一段时间查询,得到的回复是“正在处理”,又过了一段时间再去询问,回复还是“正在处理”。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越来越注重加强与广大群众的沟通联系,通过搭建政务网站、领导信箱、热线电话、官方微博等各类平台,不断拓展和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客观地说,大部分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得到了回复和解决,也有一些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确实有些棘手,需要花些时日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有些时候,“正在处理”的回复更像是一种模式化的说辞,强调的是“正在”,而非“处理”,其结果就是让群众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
  进一步说,“正在处理”常被个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当作“缓兵之计”,其本意是念起了“拖”字诀。比如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地方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再如,对于一些群众诉求,部门在表示“正在处理”“尽快解决”后,便做起了“哑巴”,不再有下文……在这些人看来, 只要时间久了,这些事件和问题被重新提及、被摆上风口浪尖的几率就越小,“正在处理”迟迟不出结果,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这些人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表面上看,这种“缓兵之计”可以将一些事件和问题由“热”拖“冷”,换来一时的风平浪静,但是不应忘记这些事件和问题往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可以“掩耳盗铃”,广大群众可不会“抛之脑后”。与此同时,社会公众评价一个部门,不仅“听其言”更会“观其行”,一些政府部门长期的“正在处理”,只会不断地消耗公众预期,最终让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
  因此,别让“正在处理”终结了处理,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密切干群关系的迫切任务。众所周知,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为民服务,对待群众的诉求要及时予以帮忙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及时向群众作一个说明、一个承诺。如今很多地方都制定了政务服务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群众办证办事等方面的时限,让“正在办理”有了盼头,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我们希望,下一步加强监督,从严执行,真正把“正在处理”变为“已经办理”,如此,我们官方的各种民情服务平台才能更好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平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4第17版,以此献给“简阳市公安局”。

周先生 发表于 2017-6-6 17:00

路过

简单小羽 发表于 2017-6-6 17:04

楼主文笔不错,路过······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6 17:05

此文我送给“简阳市公安局”,"正在处理"的时间今天刚好是一年。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有结果............

夜月洞主 发表于 2017-6-6 17:16

懒政思维的人就是这样做的

东方之子 发表于 2017-6-6 17:33

这是现在很流行的微腐败

简约阳光 发表于 2017-6-6 17:47

一个地方能否发展,发展快慢,跟这些有很大的关系。还是那句话,关于简阳的发展,已经没有力气吐槽了。

乱说 发表于 2017-6-6 17:49

看看

阳峰 发表于 2017-6-6 18:44

看看,不作为又没有什么损失。

愚人魏 发表于 2017-6-6 19:58

这是“推”“拖”字诀的精华。微腐败!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6 20:33

有理有据且有法院判决的事情整的他们如此难办,……

暴牙齿 发表于 2017-6-6 20:51

看看。看看。。确实是这样的

CECLY36 发表于 2017-6-6 22:39

沱三桥头公交车站两年不解决,此文可献给运管所

烁之翎 发表于 2017-6-7 15:44

这个直接发官网!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7 19:30

呵呵,如果官网能有所作为的话,事情早就解决好了

骑马过海 发表于 2017-6-9 08:30

能写这么长的都比较牛!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9 14:46

不是我写的,是我转载的哈

苏成 发表于 2017-6-9 14:53

两个字忘了;P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9 20:40

忘不了哈,我几乎每个月都要网络反应一下,他们也每次都说正在处理……

andymaoj 发表于 2017-6-10 22:57

不知道这算微腐败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谨以此文献给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