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加严,成都力推有轨电车,北京等大城市放缓有轨电车
文|漩涡@中华城事日前,发改委出炉《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针对城市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建设热潮,提出“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这意味着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进一步加严”。
上海地铁图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轨道交通建设门槛的初次提高,早在2017年多市地铁建设就被叫停过,随后出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地铁的审批门槛,而此次新规则彻底的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审批、建设门槛。
前者是增加地铁审批门槛,后者则是在敲打大城市,轨道交通正迎来分水岭。
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迎来加严,许多没有达到地铁门槛的城市和大城市都开始着力布局有轨电车。
自2012年以来,我国有轨电车发展迅速。2012年我国有轨电车里程不过41公里,但到了2020年底,已有超过18个大中小城市开通了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高达485.7公里。
有轨电车的升温,能解决城市通勤问题?随着珠海政协委员提出: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以来,有轨电车面临的质疑正不绝于耳。
有轨电车质疑不断
2021年1月珠海两会上,三名委员建议:拆除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建于2014年,线路全长8.9公里,总投资高达26亿元,于2017年正式通车。从该线路投资来看,珠海1号线有轨电车的投资并不低,每公里投资近3亿元,在2013年时这个成本和建设地铁的成本已相差无几。
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
高昂的投资,反而没有缓解交通压力,过去运营的几年里,该线路日平均客流仅2900人次左右。客流量小,发挥作用不明显,运营成本高昂,还给地方路网造成了堵塞。
据珠海公交集团数据,自有轨电车开通以来截止2020年,该线路补贴已超过1.7亿元。但该线票款收入仅387万。虽然公共交通是具有公益性性质的产品,但珠海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和实际发挥效能过低,造成了财力浪费,违背了初衷。
也并非只是珠海这类中型城市有轨电车发展不利,北京这类超一线城市也正面临这类难题。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开通以来,客流也一直不尽人意,还造成了当地路网的堵塞,城市拥堵状况并没有明显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了。
北京西郊有轨电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的轨道交通发展重心正逐渐转向市域轨道。但似乎成都这座城市对有轨电车情有独钟,成都还在力推有轨电车,但有轨电车能解决成都的交通问题吗?
成都有轨电车需谨慎
成都首条有轨电车蓉二号线于2015年正式开建,该线路于2018年开通运营。但成都蓉二号线开通2年以来,质疑声和事故频发,在2年运营期间蓉二号线已造成数起交通事故。值得关注的是,成都有轨电车总耗资高达70亿元,虽然该线客流虽一直在稳步提高,但效率依旧难以和建设及运营成本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值。
成都有轨电车
成都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受制于技术条件,有轨电车的提升十分有限。如果要耗资巨大的去改善其运行客观条件,就已违背了有轨电车发展的初衷。目前据,成都轨道交通发布的轨道交通客流,成都有轨电车日均客流保持在4万人次左右,这个客流对比2年前已大幅度提高,但对比其他地铁开通新线客流其提升幅度十分有限。
但成都似乎大有力推有轨电车之势,有轨电车正逐渐成为成都轨道交通的新战场?
2021年2月,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发布4条有轨电车项目建议书遴选公告,分别是:原8号线三期石板滩、4号线三期洛带、12号线普安,及成都高新和双流共建的成都生物城。(开展前期建设研究)
目前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已突破500公里,完善城市末端交通是当下成都发展的重点,但有轨电车能否助力城市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情况,仍存在诸多问题。
图示
有轨电车对道路空间的占用要求较高,即使是双向八车道、六车道的高标准公路,也会被有轨电车“掏空”。如果是混合路权,如蓉二号线,那对道路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深,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加大。
如成洛大道,该线是成都龙泉驿北部的交通生命线,近日成洛大道改造修路就已造成该线长期堵塞。如若修有轨电车道路空间进一步压缩,成洛大道未来的承载力和拥挤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随着龙泉驿发展北部,有轨电车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拦路虎。
交通拥挤程度是一座城市的最直观的“幸福生活体现”,如果有轨电车不能解决城市最主要的交通矛盾,其进一步推广建设仍需进一步论证。
即使是独立路权,相关工程师向我表示“即使是独立路权,有轨电车的性能和速度也难以与地铁比拟,两者不是同一个性质的产品,不存在有轨电车替代地铁的功能和效果”。
你觉得成都有必要推广有轨电车吗?
有轨电车算了吧!没用还占地 ,,,,,, 复杂 该来的总会来。 有点挨球……但是如果有独立不占有现有道路空间也可以 又有新变化了。。。。
中国网4月13日讯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
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实施方案,有序引导省内城市群发展。健全城市群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支持其他有条件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科学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打通城际“断头路”。推进生态环境共防共治,构建城市间绿色隔离和生态廊道。建立都市圈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联动响应机制。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推广交通“一卡通”、二维码“一码畅行”。
中国网4月13日讯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
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实施方案,有序引导省内城市群发展。健全城市群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支持其他有条件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科学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打通城际“断头路”。推进生态环境共防共治,构建城市间绿色隔离和生态廊道。建立都市圈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联动响应机制。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推广交通“一卡通”、二维码“一码畅行”。
没有独立路权就是耍流氓!其实我觉得有轨适合短途,市区可以!然而事实确实恰恰相反的!所以有轨注定难产,没钱的修不起,有钱的看不上 BYD的云轨可以考虑 BYD,俗称不要得,路面上看到的车越来越少,但据说又发展得不错。{:hanxiao:} 觉得还是地铁最实际的
https://ballvi.cn/zz.swf 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今城乡实际差距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农民在乡村根本挣不到钱只能进城打拼,城市基础设施再怎么完善和城区扩容也不能满足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中国的国情就应该大力发展实体制造业,解决和扩大就业,工业区工厂能缓解城市主城区的人口压力。现在莫不是都是大城市越来越大,乡村越来越贫瘠 建议最好后续发展乡村旅游观光有轨电车,把城市到农村,串连起各乡镇、村、组,就比较完美了! 成都轨道交通发展不受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