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贴 1994年内江地区简阳市行政区划图及简阳变迁历史
简阳古为蜀国地,秦时属蜀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牛鞞县。
东晋(310—420年)仍称牛鞞县,隶益州蜀郡(郡治今成都)。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牛鞞县为武康郡、金渊郡。武康郡辖阳安、婆闰二县,金渊郡辖金渊县及新都县一部分设置的白牟县。北周(557—581年)时,撤金渊郡,白牟县并入金渊县,改属武康郡。武康郡领有阳安、婆闰、金渊三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所辖县归益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婆闰县改为平泉县。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置简州,隶益州总管府,辖阳安、平泉、资阳三县,州治阳安。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简州,所辖阳安、平泉二县还属蜀郡,资阳县复隶资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益州复置简州。为避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县,简州辖阳安、平泉、金水三县,属剑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简州为阳安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简州,从属所辖不变。
宋乾德五年(967年)于金水县立怀安军,划出简州。简州下辖阳安、平泉二县,属成都府路管辖。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潼川府路的资州及其所辖盘石县(现资中县)、资阳县、内江县和龙水县因荒废被撤,并入简州。
元朝时期简州属四川行中书省。元初撤平泉县并入阳安县,至元二十年,并倚郭阳安县入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划灵泉县(现龙泉驿区)入简州,时简州辖灵泉县,属成都路,元末析简州复置资州。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降简州为简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资阳县并入简县,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升简县为简州,隶成都府,资阳县复归简州。乐至县于正德九年(1514年)改属简州,嘉靖元年(1522年)还属潼川州。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资阳县划出简州。简州为散州,不辖县,属成都府辖,时成都府领三州十三县。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摘取简州和阳安之首字,命名简阳县,属西川道。北洋时期,县佐驻龙泉驿。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简阳县为一等县,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撤销川南行署区,简阳县属四川省内江行政专员公署。
1959年,简阳县龙泉驿区共18个乡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筹建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简阳县所辖的洛带区共9个公社划入龙泉驿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简阳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地级内江市代管。
1998年2月,简阳市改由资阳市(地区)代管。
2016年5月,经国务院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发此贴鄙视乡东村这种不学无术之辈在那里装神弄鬼的糊弄大众,我们简阳94年设立的县级市为内江代管。当时已经就不是县了
确实是94年撤县设市,当时作为鼓号队成员我也参加了游行的,记忆深刻。不过,乡东村也没有说几月份哒,感觉你们的误会深了点,没必要。 疯猪 发表于 2021-4-20 22:17
确实是94年撤县设市,当时作为鼓号队成员我也参加了游行的,记忆深刻。不过,乡东村也没有说几月份哒,感觉 ...
没错,94年,王善武为简阳首任市长。还是内江管 你说的是不是那个简阳首tan 真金 发表于 2021-4-21 00:30
没错,94年,王善武为简阳首任市长。还是内江管
民国开始,简阳脱蓉。到2016年5月回蓉,简阳脱离大成都100多年,基本停滞未发展。近代史
确实是94年撤县建市,我当时上初二,印象非常深刻 疯猪 发表于 2021-4-20 22:17
确实是94年撤县设市,当时作为鼓号队成员我也参加了游行的,记忆深刻。不过,乡东村也没有说几月份哒,感觉 ...
我当时读初二,也参加了游行的
疯猪 发表于 2021-4-20 22:17
确实是94年撤县设市,当时作为鼓号队成员我也参加了游行的,记忆深刻。不过,乡东村也没有说几月份哒,感觉 ...
我当时读初二,也参加了游行的
特别是那个叫什么乡村的老几,发个贴还设置个阅读权限,秀个毛的优越感
特别是那个叫什么乡村的老几,发个贴还设置个阅读权限,秀个毛的优越感
反正我晓得8几年那个时候区号还是0832 内江跟资阳差球不多,都是压榨。 学习了 初六望雪舞 发表于 2021-4-21 09:54
内江跟资阳差球不多,都是压榨。
主要是当年大简阳是领头羊,太肥了
简阳老炮 发表于 2021-4-21 09:15
特别是那个叫什么乡村的老几,发个贴还设置个阅读权限,秀个毛的优越感
...
每个人发帖都有资格设置阅读权限,没毛病哈
简阳老炮 发表于 2021-4-21 09:10
我当时读初二,也参加了游行的
你比我大三岁左右 {:yinxian:}
那时的信息传递还是BB机哦 终于重回成都母亲的怀抱 成都作为我国的大后方 不断发展是必然 想想我们80、90后也惨,学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四川历史》、《资阳历史》,就是没有学过简阳历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