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二)| 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二)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来源:简阳发布 2021年11月2日
日前召开的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深入分析简阳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重大机遇,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发展路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近日,《简阳发布》
将对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
进行解读
今天刊发解读之二:
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
如何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精彩现实呢?
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我们勇担历史使命、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打造“五个新简阳”,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然选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简阳新征程,紧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五个新简阳’”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何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精彩现实呢?要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永续承载空间,并优化市域空间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
等诸多要素的物质载体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
要科学统筹空间、规模、产业
塑造紧凑集约、高效绿色
协同共进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
实现城市和经济社会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构建协作协同、互利共生的区域发展格局
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挥成渝交通枢纽、主轴重要节点作用,打造成都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国内双循环门户枢纽的战略支点、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
主动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格局,发挥成德眉资同城化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打造同城化发展战略新支撑。全力助推成都城市东进,全面推进与成都东部新区协同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共荣共兴、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方面协调联动,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城镇发展体系
着眼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优化城镇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禾丰镇、三星镇、雷家镇3个中心镇和其他特色镇为支撑,构建“1+3+N”城镇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一体共兴城市发展格局。中心城区着力构建“一心两翼、两轴四区” 空间格局,活化存量空间、赋能增量空间、打开弹性空间,推动城市整体形态、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转变,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绿色生态、交通便利、生活幸福的宜业宜居山水公园城市。
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5平方公里,人口增长至45万人。中心镇聚力扩容提质,持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重要平台,强化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县域副中心、镇级小城市”,成功创建1个以上“省级百强中心镇”。特色镇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空间,打造城乡融合新支点、乡村振兴新支撑、文化传承新载体。
构建乡村振兴、城乡互促的融合发展格局
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持统筹规划、梯次融合,加快构建“一城四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绘就“青丘原野自在简阳”的美丽城乡画卷。
01
近郊农旅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发挥各街道和石钟镇、杨家镇在区位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大力发展农事体验、观光休闲、近郊旅游等业态,打造满足市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城市后花园。
02
数字乡村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发挥禾丰镇、平武镇、三合镇、云龙镇、施家镇、涌泉镇特色产业集聚优势,提升晚白桃、大耳羊等产业质效,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研发、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先导性产业,规划建设数字乡村产业功能区,打造全省数字乡村丘区示范。
03
高品质粮经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发挥三星镇、青龙镇、踏水镇、宏缘镇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等,打好“猪、粮、菜”保供保质保量组合拳,打造全省优质粮油保供基地。
04
临空都市农业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充分发挥雷家镇、镇金镇、江源镇紧邻机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休闲观光、航空食品、文旅康养等业态,打造临空都市农业新样板。
记者 | 曹礼芹
编辑 | 吴润秋 胡禹
加快修建 拿分走人 看了振奋人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