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传少 发表于 2022-2-17 23:40

寻访简阳作家罗淑故居

过年几天闲来无事的时候偶然在“天府茶话会”——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有关介绍简阳作家罗淑和老马弯的故事,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很受感慨,于是便决定想去老马弯看看,寻访一下罗淑的故居。
老马弯,位于石桥海井的菱角村7组,紧挨沱江河畔,距市区大概十多公里的路程。到了当地后我们进行了打听,但大家好像都没有听说过罗淑这个人,于是我们又打听了当年在罗淑家里当过帮工的魏福全老人的下落,当地人都说魏老前年子就逝世了,享年99岁…
就这样边走边打听,我们找到了魏老的住处…
(寻访途中…) +-+-+-+-+-+
(下坡就到了)
(魏福全老人的家门前)
到了魏老的家,刚好碰到了魏老的儿媳妇从房门里出来,婆婆说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腿患了类风湿,行动不便,所以拄了个拐…
婆婆说罗淑的家就在他们房子右侧的那片空地上,可惜房子已经拆了,只留了个屋基在这…

(婆婆在向我们诉说这里的往事)
罗淑(1903-1938),原名罗世弥,四川简阳人,出生在成都,9岁时回乡就读于乡里的私塾,1921年进入简阳县立女子学校学习,1923年转入成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29年9月与丈夫马宗融赴法留学,1933年学成回国,在上海郊区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教书,兼任小学部主任。1936年发表处女作《生人妻》随后一炮而红,之后于1937年回到四川,1938年因产褥热病逝。代表作有:《生人妻》、《橘子》、《刘嫂》、《井工》等。
(罗淑像)
在婆婆家的当门左侧,是他们家当年的老屋基,已经荒废了,现在政府又给他们单来修了个新房子,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我们正前方的空地,就是当年的盐灶房。我们又问盐井在哪?婆婆说有好几口盐井都被打了,现在基本上找不到盐井了,只剩面前这些盐井石头…
(破败的老屋基)
/*/*/*/*/*/*/*/*/*/
(当年的盐灶房,如今一片荒芜)
(残存的盐井石头)

(当年产盐时用的工具)

(这就是罗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只可惜无人知晓…) /*/*/*//*/*/*//**/*//*/*/*/*/*/*/*/*/*/*/*/*/*/*/*/*/
(已上锁的房门)
(周围环境)
我们问婆婆现在是否还有亲人,婆婆说他的丈夫和儿子都因为工作事故去世了,只剩个孙儿还得成都读书,,,说来这位婆婆还是挺可怜的,没有亲人陪她,无依无靠。
游览完这里后,我们向婆婆挥手道别,然后就原路返回了。 通过这次旅行使我感慨万千:其实我觉得罗淑也还是挺可怜的,死后无人问津,也无人知晓,甚至就连她当年的住处也没了,只能通过网络或书籍才能够解她。在简阳,除了周克芹有名一点,能够被大家了解,但是除了他以外估计还有好多简阳籍的作家不被我们知晓,这一点确实有点遗憾。
好在川空广场和鳌山公园里面有周克芹、罗淑以及简阳诸多名人的塑像以及他们的介绍供我们瞻仰凭吊,他们才不至于被我们简阳人所淡忘,,,怎么说呢,总感觉我们简阳的有关部门对这些人文历史没有引起重视,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局面。
有句话说的好:“有些人死了并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有当他被世人遗忘时,才算是真正的与世长辞。”希望周克芹、罗淑这些当地的简阳名人能够被我们以及后世所知晓,那样才不至于他们真的离去,希望他们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月光冷 发表于 2022-4-27 14:49

希望学校在语文课里面每年都在简阳的文化人提一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访简阳作家罗淑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