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池---见证成都发展
摩訶池演變隋:始于隋朝,蜀王杨秀建成都子城,建城时遗留取士之坑,为摩诃池雏形。
唐:构筑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形成完整的河湖水系,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自此摩诃池成为泛游览胜地。
五代十国: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后又改为宣华苑,池畔兴建皇家园林楼阁。
宋:重现城市水系整治,形成四大水脉。摩诃池湖面虽然委缩,但仍不失为游乐之地。
明:洪武十八年(1385),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自此摩诃池风光不再。
清: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1665)于蜀王府废墟兴建贡院,仅西北隅残留少量摩诃池水面。
摩诃池
人民中路是千年成都文脉延续至今的唯一中轴街道。清光绪五年,成都中轴线格局初现,羊市街、青龙街、骡马市街等街道名称延续至今。
人民中路中轴线建设了省图书馆、省科技馆、成都体育中心等地标建筑,经过多次改造后形成现在的人字格局
!!!
柳橈臺【花重锦城风光好,摩诃池上柳色新】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于摩诃池留下诗词名句,柳桡台取唐代高骈《残春遣兴》中【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之意境。立于柳桡台,将杨柳拂岸,荷塘夏风之景尽收眼底。
!!!
!!!
!!!
!!!
摩訶挹翠古代摩诃池畔有饮酒赋诗的活动,如花蕊夫人在《宫词》中所描述:【才人出入每参随,笔砚将行绕曲池。能向彩笺书大字,忽防御制写新诗】,【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沈植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此处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在古树树荫下形成小憩畅饮之地,享受碧水吟诗之乐。
!!!
!!!
!!!
千年芙蓉阁遗址!!!
!!!
!!!
!!!
!!!
宫墙遺址展示正德《四川志》、嘉靖《四川总志》,均有明代「蜀王府」的修筑记载。两千多年来城址未变的成都,中心城区的每一片脚下土地都沉淀着历史的印迹。经考古发掘,于人民中路与东御河沿街相交处发现城墙遗址,为「蜀王府」宫城之北垣。此处宫墙遗址展示为原址复刻,转角展露原宫墙制式
!!!
信步花道《宫词》中记载,摩诃池畔繁花似锦,春有海棠【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夏有荷花【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秋有芙蓉【城上芙蓉,宣华小苑,摩诃芳径】环湖花道全长五百七十余米,复刻宋代拼砖路面样式。花道两侧展示来自高山古城、宝墩古城和金沙等遗址的活态植物十余种。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