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春晚的“经典语录”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4181070c9fab3a2785b47209392f07ef.jpg1983年:“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李谷一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 本帖最后由 世人皆醉 于 2008-2-5 10:30 编辑 ]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6d4297c36a4b13e64017fe404e18cc89.jpg
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然而此后黑龙江敏感的企业家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 本帖最后由 世人皆醉 于 2008-2-5 10:30 编辑 ]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1a18f00ce6afd112c65fb15220d5b2be.jpg
1985年:“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这一年只红了一首歌,那就是《十五的月亮》,当然也就捧红了主唱董文华。
[ 本帖最后由 世人皆醉 于 2008-2-5 10:31 编辑 ]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78ff0e543ffdeebea8a32a2829e7b0d1.jpg
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他演唱的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春晚的传播,在全国传唱一时。
[ 本帖最后由 世人皆醉 于 2008-2-5 10:31 编辑 ]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47c4b7cbd71605e82ec07949e50b845c.jpg
1987年:“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费翔立即成为歌星,而且还背上了“制造”不久之后大兴安岭火灾的“黑锅”。
[ 本帖最后由 世人皆醉 于 2008-2-5 10:31 编辑 ]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e4d4ce7ded959f82297a49bfcd7bc6d3.jpg
1988年:“领导,冒号。”相声《巧立名目》内容并不特别出色,牛群也不出名,但这一句台词逗坏了观众,在春晚后仍流行了很久。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b4fcadeb840f5f98536a29a4ebdcd348.jpg
1989年:“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这句台词单拎出来并没有多好笑,但一想到是赵丽蓉装傻充愣把侯耀文弄得晕头转向,总是忍俊不禁。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bbacde0a2d420c74884f33e9f7320487.jpg
1990年:“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现在大家都知道,无论男女,对方对你说出这个词儿,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6075094a55bc316dbf6c1ba8656b04b4.jpg
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听了想哭的《我想有个家》让观众熟悉了一身黑装像男孩子的台湾歌手潘美辰。这首歌的魅力在于,旋律流畅,悲凄却蕴含豪情,鼓舞人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搏击人生。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e306a05a07b174caef54ac03c54fad12.jpg
1992年:“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f56bf6d5438527f37dceb64d6610abde.jpg
1993年:“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因为一首《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还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这句经典歌词后来也被篡改成“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b7241c781056b9bac3d489bf40222171.jpg
1994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宋祖英以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这句歌词也传遍神州大地,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列成为对教师的献礼。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cd927f4544ea7fc6a40481466c65cfbc.jpg
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虽然小品《如此包装》对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进行了讽刺,然而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造仍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难题。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18a845a119224ccd0cbc07909d160218.jpg
1996年:“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这次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9a646c70c273d6e798bd185012940647.jpg
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
老人画圈的故事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e7b724296607581030888bd14a0901ee.jpg
1998年:“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7b626b1d5e5930a339de10986f98e46f.jpg
1999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最早在电台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宁,但由于缺乏版权意识让陈红与原著作权人签署了买断协议,而他只成为《常回家看看》的原唱。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b09e3d68f0c05de3ba1f37635cc3c18b.jpg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4be49c57241dda385e3ffd21bbd6e93f.jpg
2001年:“走两步,没病走两步。”赵本山把卖拐的骗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被人们津津乐道。 http://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29662/1a9a787de4dbee4f3783819f9912361d.jpg
2002年:“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