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不该被遗忘的歌者☆
[color=Purple郑智化,一位对我在人生态度、处世观念及音乐上都曾产生过影响并继续影响我的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对社会与现代文明的观察与反思,一种独立的人文精神。
用“歌者”来定义郑智化其实是不确切的,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他仅仅是一位歌者,一位过气的歌者。对于今天绝大多数只知道追赶潮流、耍酷享乐的更年轻一代,这个名字意味着过时、老土和不可思议。大概会是一脸的茫然与迷惑,而当得知那是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男子时,或许会说:有没有搞错!怎么会喜欢他?一点也不帅,还是残疾的耶!口气和眼神里似乎流露着轻蔑的意味。
在许多人眼里,郑智化似乎仅仅是身残志坚的代名词,说起郑智化这三个字,人们想到的大概也只有《水手》和《星星点灯》。我却从来没有认为《水手》是所谓励志歌曲,至少不仅仅是。更有甚者,还有媒体将国内某残疾歌手称之为“大陆的郑智化”,除了身体之外,我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任何的关联。可能是身体的缺陷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其闪光的灵魂和深邃的思想。因为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更为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位歌者,郑智化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如果单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声音还是作曲,郑智化绝不是最优秀的。但什么是优秀?如今声音条件好的,作曲水平高的大有人在,可他们都带给了我们什么?充其量只是愉悦了一下我们的耳神经而已。但音乐的意义绝不仅仅如此,流行音乐的意义更不止如此。郑智化用他感性而沧桑的声音、水到渠成的曲调、加上蕴涵了其思想、哲理和情感的歌词,让不完美成就了完美!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直逼我们的内心深处。请问:在这个快餐文化充斥的年代里,在这个以市场和娱乐为导向的歌坛里,还有谁能给我们那样的感动和震撼?还有谁具备进攻你我心灵和灵魂的力量?
《老幺的故事》发表于1988年,是郑智化的第一张专辑,知道的人不多。当时的郑智化还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叛逆青年。其中的同名歌曲描写的是一个矿工的儿子老幺,从矿场来到繁华的城市,当他在都市得到一切后,却发现“再多的梦也填不满空虚,真情像煤渣化成了灰烬”,最后“终于知道,逃离的家乡最后归去的地方”。这首歌的创作有着鲜为人知的经历。当时台湾的九份先后发生两次大矿难,这件事情牵动着郑智化年轻的心,触动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决定要写一本书,呼吁国人重视矿工问题,并先后两次亲自造访九份。——我们不妨想一想,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也没有接受任何委派的情况下,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这股热血和冲动吗?哪怕是记者学者,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做的到。况且郑先生还是在身体不太方便的情况下——当然郑先生后来并没有写这本书,因为亲自的体验改变了他的初衷。在九份,他感受到了“在台北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和‘安全感’”,在那里,矿工的死亡并不是都市人用来大肆渲染的社会问题,只被淡淡地看作是一种宿命。他深感自己是个局外人,没有资格站在主观的立场,以高姿态来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看法,甚至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愧疚。最后,他写了这首歌,由社会问题上升到了人性问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城市不是人的天堂,只是欲望的天堂!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不再有真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和赤裸裸的欲望的现代战场,那个曾经娇纵的老幺,那个曾经决心改变命运并认定“都市才有我的梦”的老幺、那个在“晨曦模糊的脚步声”中逃离家乡的老幺,在得到一切之后,终于想起“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雾”的矿坑,那里才有真情,有老朋友淳朴的脸孔,那里才是心灵的归宿,不仅是老幺最后归去的地方,也是人类最后归去的地方。
老幺是幸运的,因为他懂得反省那曾经的梦,懂得回头看走过的路。而穿梭于人群中的我们或许并没有这份幸运与清醒,我们只知道“拼搏”、“奋斗”,我们身陷名利不可自拔,甚至无知地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从来不知道停下脚步想一想。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吗?我们究竟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在该专辑的文案中郑智化写道——可怜的很可能是我们自己!
显然,郑先生是站在批判的立场和反思的角度来创作这首歌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首歌可以看作是了解其他作品的钥匙,以后许多歌曲的创作也都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大国民》、《大同世界》、《堕落天使》,甚至包括《水手》和《星星点灯》等歌曲都从不同视角不同程度地对社会进行了批判和思考,对现实的抨击;《中产阶级》、《单身逃亡》、《原来的样子》、《面子问题》等则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补习街》是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蜗牛的家》是对城市住房问题的反思,《落泪的戏子》《朋友天堂好吗》《我的明天》等则体现了对自我的深刻剖析。这样的简单归类不免有矢偏颇,但不难看出,郑先生对人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是多方面、多视角并深刻的,表现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处处体现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的关怀。《你的生日》、《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找路的人》等歌曲也体现了他的这种关怀。
在专辑《单身逃亡》中郑先生写道:如果我必须为这块土地写歌,我必须从自己开始写起。所以在他的歌里没有说教,也不是一厢情愿的灌输,有的只是作为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对他所听到、看到、体会到的事情所产生的感受、思考和观点,或者将他所观察到的问题提出来,促使大家一起来思考。当然,除了对人和社会的关怀和思考之外,郑先生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喜怒哀乐,《别哭,我最爱的人》、《把情感收藏起来》、《用我一辈子去忘记》、《蕾丝花边》、《裁缝》、《淡水河边的烟火》、《麻花辫子》等都是感人至深的情感类作品。
有人认为郑智化是流行音乐的异端,这样说我看也未尝不可。优美的旋律和编曲、声情并茂的演唱是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题材上也以爱情为主,带给听众的是一种轻松快乐和美的享受,偶尔也触碰一下你的心灵,但却很难撞击到你的灵魂。而摇滚乐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叛逆和推翻的精神,有直插入你灵魂深处的力量。(顺便说一句,我很反感有些乐队举着摇滚乐的幌子却干着低俗的勾当!)不论是何种音乐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也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而郑智化的音乐,除了具备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外,显然也具备摇滚乐与生俱来的叛逆气质。但我个人认为,他的音乐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结合的产物,其内涵多于形式,思考多于叛逆。即便是情歌类的作品,也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在推翻之后却是一片废墟的话,那么我想,深刻的思考或许来得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罢。
千万不要以为你高唱“祖国啊我爱你”就能证明你有多爱这个世界,如果你真正爱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就该去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她,作出自己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传递给更多的人。正如郑先生在首张专辑的歌曲《驿站》中所唱的那样:我热爱这个世界,但决不骄纵了她!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
找不到我的家
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
浪迹天涯
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
努力往上爬
却永永远远跟不上
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
蜗牛的家
能挡风遮雨的地方
不必太大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
蜗牛的家
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
蜗牛的家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
只是小小的家
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
蜗牛的家
还有很多……………………………… 我对此有同样的感受,他的歌和精神都是很特别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