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人 发表于 2008-7-31 13:29

这个东西好吃,我家是老龙的,那里的山上多.传说吃了老母猪地瓜要吃猪屎才治得好.

小学毕业生 发表于 2008-7-31 13:35

可以,有点意思

雪域阳光 发表于 2008-7-31 14:39

到乡头去耍的时候看到过,但不晓得可以吃,是啥子味道?

晃眼帅哥 发表于 2008-7-31 16:59

地瓜不是白色的么.

嘴红梅 发表于 2008-7-31 22:11

刨地瓜,好安逸:p1 (49))

旷野废城 发表于 2008-8-1 14:41

野地瓜的确切学名我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搞懂,别名很多,不晓得哪个是学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棠果、满地青、匐地蜈蚣、地胆紫、霜坡虎、地板藤。。。
   野地瓜为木质常绿藤本植物。野地瓜全株有乳汁,长达10余米,匐地而生,触地易生须状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故又称匐地蜈蚣。分枝多,生长快,攀附力强,春季扦插的枝条,至当年冬季即可覆盖约2平方米的地面。野地瓜的茎蔓柔软而坚韧,一年生的茎蔓可承受30~40公斤的拉力,是编织筐篓及藤制工艺品的好原料。叶长2~6厘米,宽2~4厘米,翠绿色,经冬不落,是草食动物的好饲料,尤其是兔子、洋、鹅等视之为冬季的美味佳肴。花单性,簇生或单生于叶腋或分枝处。野地瓜果实球形,直径1.5~2.5厘米,幼果青绿色,成熟淡红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
野地瓜在果实成熟时期(8~12月),即使距离野地瓜20余米外,也觉浓香扑鼻,馥郁可人,故又称为满地香。野地瓜具有耐寒、耐旱、耐荫、耐贫瘠、耐水湿等特性,即使植于寸草不生的砂石或石板缝隙里,也会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冰天雪地的冬日,全年一样蔓延似锦,绿叶如荫;无论是生长在烈日曝晒的山岗上或是长在古森林之下,叶色总是青翠碧绿,生机蓬勃;无论是洼地,还是干旱的山岭,均能随遇而安,四时常青。
野地瓜适宜于公园或易遭游人践踏的场所绿化,可承受众多游人践踏。野地瓜因为这种坚韧而繁茂的茎蔓总是纵横交错地生长着,这样就会自然的“织”成一张“巨型渔网”,能将表面松土、沙土牢牢地“网住”,再加上有茂密的叶子长年“封面”,酷似加盖了一张永久性的绿色地毯,这种防沙固土的特殊功效是其它地被植物所不能及的,堪称防沙固土的绝品。
野地瓜还可作水果栽培,适合套栽在果园里,使传统的单季果园成为双季果园。亦可作观果、观叶吊挂盆景,柔韧翠绿的茎蔓潇洒飘逸,具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综上所述,野地瓜是集食用、药用、绿化、观赏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
   参考文献:http://www.pp57.com/article/8/2006/20060917029.htm

旷野废城 发表于 2008-8-1 14:43

原帖由 疯猪 于 2008-7-30 17:17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楼主,4号是星期一哈
我只是个提议哈,具体时间还是有论坛管理人员根据各坛友的需要另行安排。相信大家(尤其是农村出生的朋友们)对此一定非常感兴趣。

简州儿女 发表于 2008-8-1 14:50

嗯,也勾起我儿时的回忆了,小时候大热天的时候常常跑到山坡上那种崖边去刨,好香好香.前些日子我还在想这事,嘿嘿,没想到今天在论坛上看到坛友提起,而且还附有地瓜的图片,倍感亲切,谢过楼主.我老家是平泉荷连桥的,我只记得我们儿时时每一座山都可以找到香香的地瓜.老家还有一个水库非常漂亮,欢迎大家去那边观光!

天使的翅膀 发表于 2008-8-1 14:51

不觉得好吃呢.米米非多.香还可以.

伸手追梦 发表于 2008-8-1 14:52

旷野废城 发表于 2008-8-1 15:01

我以前也在三星生活过十来年,长大后很少回去看,同意去三星。。。

千载难逢 发表于 2008-8-1 15:18

随便 你们切那里,我都熟哈

女子火页 发表于 2008-8-1 15:22

:p1 (85))

[ 本帖最后由 女子火页 于 2008-8-1 15:23 编辑 ]

阿静 发表于 2008-8-1 15:25

哇..我喜欢吃,,,就是好难得刨哦`~

千载难逢 发表于 2008-8-1 17:44

原帖由 阿静 于 2008-8-1 15:25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哇..我喜欢吃,,,就是好难得刨哦`~
有我大

阿静 发表于 2008-8-1 17:53

原帖由 千载难逢1 于 2008-8-1 17:44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我大
好嘛,你切刨,我得边边上躲阴凉,刨到就拿给我吃1!!

卜算子 发表于 2008-8-1 17:53

那天街上有买的·三块一斤··但是太小个了···

冷静的人 发表于 2008-8-1 21:23

这个东西有长得特别大的,小时候吃过一次,在坟上刨的,比啤酒盖还大些.

旷野废城 发表于 2008-8-1 22:39

原来地瓜儿还有这么多好处——论坛百宝箱里找到的

【地瓜藤的功效介绍】:地瓜藤 (《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地石榴(《滇南本草》),过江龙、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类草药性》),地蜈蚣(《天宝本草》),牛马藤、过石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地枇杷、过山龙(《贵州民间药物》),铺地蜈蚣(《四川中药志》),牛托鼻、鸠草、冬枇杷、青风月、风藤、拦路虎、地木耳(《湖南药物志》),野地瓜藤(《贵州草药》),霜坡虎、爬地牛奶、钻地龙(《广西中草药,),遍地金、地板藤、母猪地瓜、匐地蜈蚣、万年扒(《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 【植物形态】地瓜多年生落叶藤本,全体具乳液。 气根须状,攀附于树上或石上。 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 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托叶2片,锥形,先端尖,全缘;叶片卵形、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边缘具波状锯齿,基部圆形或心脏形,上面绿色,具刚毛,下面较淡,叶脉有毛。 隐头花序;花单性,多数,雌雄花均着生于囊状肉质花序托内;花序托扁球形,红褐色,生于匍枝上而半没于土中。 皮果小。 花期4~5月。 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或田边、路旁。 分布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地瓜根)、花(地石榴花)、果实(地瓜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9~10月采收,晒干。 【性味】苦,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涩,凉。 【功用主治-地瓜藤的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 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 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 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 治痢疾,腹痛,瘰疬,毒蛇咬伤,骨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钱。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痢疾:地瓜藤(鲜)四两,炒焦,黄糖炙,煎水服。 (《重庆草药》) ②治咳嗽吐血,阴虚发热:地瓜茎五至八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③治无名肿毒,汤火伤:地瓜藤捣烂,麻油调搽患处。 (《湖南药物志》) ④治地瓜疮:地瓜藤,生用一握,捣烂,敷于疮上,留头,随干随换。 若已溃烂者,并以棉花树根皮,焙干为细末,撒于疮口上。 (《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新鲜全草(茎、叶)或根茎3斤,加水10000毫升,文火煎3小时,煎成3000毫升。 6个月小儿每次20毫升,7个月至1l岁每次25~30毫升,均日服2~3次,至大便正常为止。 治疗331例,年龄均在6个月至2岁半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10天;其中单纯性消化不良5例,中毒性消化不良326例。 结果治愈261例,其余疗效较差或无效。 所有治愈病例均辅以输液及纠正电解质的紊乱。 一般服药后2~3天即见便次减少或止泻,愈后无复发现象。 治疗第一天要根据病情禁食6~24小时。 实践证明,药液必须浓缩,否则会影响疗效;药材鲜品比干品好,根茎比全草好。

飞碟 发表于 2008-8-1 22:41

很香
我记得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刨地瓜儿,回味儿时”活动召集!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