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的鹅卵石 发表于 2008-11-16 02:25

原帖由 其其一 于 2008-11-16 02:18 发表 http://www.jy0832.net/images/common/back.gif
具体点:远处的青山,发出可人的翠绿——品味百花萧杀之后独立寒秋的黄菊,我知道秋天的树叶是淡泊的,它们总是春来而发,秋至而落。。。。。。(真实描写秋景?)    远处仍有为生活劳作的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


呵呵,文字是一种感觉,不一定要特别写实,只要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应该称其为好文章吧

其其一 发表于 2008-11-16 17:45

只要辞藻华丽,就是好文章?管他秋天的春雨也好,隆冬的酷热也好,怎么写都行?虽然不是写新闻稿,总得四季分明,恰如其分吧。好好看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漏洞,有遗憾吗?真正的好文章,是经得起推敲的。敢挂在网上,还怕别人评论?还是我爱用的一个比喻:从古井里跳出来,才会海阔天空。写文章,干事业,办网站......莫不如此。

卡妙 发表于 2008-11-20 11:34

原帖由 其其一 于 2008-11-16 02:18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具体点:远处的青山,发出可人的翠绿——品味百花萧杀之后独立寒秋的黄菊,我知道秋天的树叶是淡泊的,它们总是春来而发,秋至而落。。。。。。(真实描写秋景?)

想来你不是四川人,四川盆地的孟秋基本不会太有萧杀的感觉,因为四川的树叶在孟秋时都不会变黄或是落下,基本要到末秋初冬之时才会现出一点颓然之色。所以说远景中的青山在四川盆地基本是四季存在的。而近景中的黄菊更多的则是作者的想像了,文章不需要想像吗?

卡妙 发表于 2008-11-20 11:38

原帖由 泥娃娃 于 2008-11-2 15:26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评分理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风骨在本文中淋漓体现。本该沙场杀敌的菜刀舞起笔来也虎虎生风,别具情味。文采斐然,情感真挚,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不过尔耳。可惜的是简州的秋却未必有作者笔下的那种韵味,想象的成分多了点。


总的来说,四川,或者说是简阳的秋雨带来的无限的愁的确是需要点想像的,因为,四川少了许多北方所常有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凋零和彷徨,而简阳的脏乱差就更少了那种使“愁”漫延所需要的环境衬托,所以只能是意……

如果读者非要硬来以境衬意的话,我觉得那是过于教条主义了。谁说青葱绿色不使人愁?谁说“愁”非要百花凋残,万木萧条?

其其一 发表于 2008-11-20 22:30

回44楼

回答问题一:青葱翠绿,春意盎然使人生愁,少见。当然,大好春光同样有人跳楼——安心去死是不会选择季节的,与之相比写东西算个啥,所以44楼的说法有科学依据。服了       回答问题二:你真会猜,一猜就准。本人N辈之前的确不是四川人,而是湖北麻城人氏,不过从祖辈始即在简州正中街置房而居,至今逾100年。简阳的秋天是个啥子样子,多少还是恍了几眼,要麻,恐怕不大好麻哦。借秋景而舒其情,太冷太火都过了,有感而发且恰如其分,方能不分南北,由读文而生发出同样的感叹,且与作者产生共鸣。      不好么 ?

[ 本帖最后由 其其一 于 2008-11-20 23:12 编辑 ]

卡妙 发表于 2008-11-21 18:29

45楼的朋友用了一个“麻”字,我想你偏激了点,简阳的秋天是啥子样子,是事实摆在那里的,哪来的“麻”?麻了哪个?
我才要麻烦你在批评之前先看下文章写成的时间,那个时候是9月底。青山是写实,菊花是应情,咋个不算有感而发?

其其一 发表于 2008-11-21 22:41

有感而发且“恰如其分”,不可“太冷太火”。要顽固一下,不改了。

卡妙 发表于 2008-11-29 20:13

何谓太冷,何谓太火,倒要请教……

流浪的人 发表于 2008-11-29 20:16

冬天下霜的确很冷

HKXzhutaian 发表于 2009-4-3 11:26

买个沙发,坐起看,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散尽是冬寒,佩服

广寒之殇 发表于 2009-4-14 13:47

可惜作者本人与其其一先生都没有再发言。写作本身就是需要讨论才有进步的,希望多一点这种声音……

59Sir 发表于 2009-4-17 18:45

嘿嘿 菜刀大哥
再次拜读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论坛三周年庆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故乡的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