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努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今年以来,简阳市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品牌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抓好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大力实施“培训-输出-创业”的劳务开发战略,推动劳务产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2008年,预计全市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213元以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7%以上。——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简阳市高度重视劳务开发工作,制发了《关于切实加强2008年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将输出转移、劳务收入、技能培训、品牌配送等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落实了市、乡、村三级工作职责和管理责任,实行目标考核。简阳市委表彰了2007年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并积极组织劳务、农经等部门开展全市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专门人员,积极增添有效措施,促进了劳务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劳务开发培训管理机制,构建覆盖简阳全市城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和培训体系,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现已建成省级劳务开发培训基地3个,职业中学、**中专等学历教育学校发展到11所,预计全日制、函授班招收新增农村劳动力9000余人。结合实施2008年“民生工程”,整体推进“在岗培训”、“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培训”、“品牌培训”等项目,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预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3万人以上,获证人数1.7万人以上。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市农口等部门人员组成培训工作组,采取送教下乡、发送资料等多种形式,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广泛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新型骨干农民500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0.42万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
——加大输转力度,打造劳务品牌。围绕打造“川数控工”、“川缝纫”、“川保安”及“简阳送奶工、针车工、外派民工”等劳务品牌,依托基地乡镇、培训学校、中介公司、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和转移。劳务输出方面,规范化建设简阳市劳动力市场,并于今年开始投入运行;着力指导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培训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预计到市外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34万余人。就近转移方面,结合统筹推进城市“三城同建”、农村“三大任务”、工业“三大园区”、旅游“两湖一山”,抓住与成都对接发展的机遇,通过采取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在简阳电视台滚动播报市内用工企业招工信息等有效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加快转移,预计在市内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劳动力达到13万余人以上。
——创设宽松环境,促进回乡创业。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充分发挥主干线的作用积极引导、优化服务,大力宣传回乡创业的成功典型,加大回乡创业扶持力度,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各乡镇建立了外出务工拔尖人才档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用招商引资的政策、办法、机制,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拔尖人才带技术、资金、项目回乡创业。截至目前,简阳市今年回乡创业人数达120人,创办企业98户,预计可实现产值3.68亿元,上交税金0.098亿元。
——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巩固25个法律服务所、2个律师事务所建立的“劳务输出法律服务站”,在上海建立“简阳送奶工工会”,在全市普遍推行村级农民工工会建设,在培训基地、市内用工企业中积极推行外出务工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共受理劳务纠纷19起,为务工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1万元。编印和发送《农民工之友》、《创业指导手册》2万余册,切实加强外出务工常识、安全生产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在就业信息、出行票务、土地转包、农作物抢种抢收、老人生病住院、子女教育等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落实了一个市级部门联系2-3个“留守儿童之家”扩面建设工作责任制,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新模式,努力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利民的好事:p1 (23)) ,简阳加油! 利民的好事 ,简阳加油! 这个事情我不晓得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p1 (6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