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菜名荟萃(看你吃过那道)不断更新
“处女第一夜” 就是炸鸡腿和红色的番茄酱“母子相会” 居然是黄豆>豆芽
“雪山飞狐” 就是炸虾片(白色),上面有几个很小的炸虾皮!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红烧猪蹄,然后边上镶点香菜!
“一国两制” 就是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波黑战争” 就是菠菜炒黑木耳!
“青龙卧雪” 白糖上面放根黄瓜!
“火山下大雪” 凉拌西红柿上面洒上白糖!
“悄悄话” 凉拌猪舌头和猪耳朵!
“泰山三美” 就是白菜豆腐
“绝代双骄” 青辣椒+红辣椒|!!
“红灯区” 辣子鸡丁!
“关公战秦琼” 西红柿炒鸡蛋-----红脸和黄脸
“ 乱棍打死猪八戒” 豆芽炒猪头肉
“独秀峰” 卤鸡屁股
“” 如果你有喜剧的搞笑的菜名
不妨跟起走:p1 (88)) 米得人捧场:p1 (72)) 白忙活了:p1 (76)) 中外漫谈:看看中餐菜名译得多么无厘头(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01-04 发表评论>>
童子鸡:“还没有性生活的鸡”
四喜丸子:“四个高兴的肉团”(北京晨报图)
“爬树的蚂蚁”“翻滚的毛驴”“没有性生活的鸡”
走进北京大街小巷的餐馆,你很有可能会看到这样的菜单翻译:“蚂蚁上树”翻译成“一堆在爬树的蚂蚁”,“驴打滚儿”翻译成“翻滚的毛驴”,“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这样的翻译往往让前来就餐的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引起误会。澳大利亚小伙子麦迪文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一家东北餐馆看到 “老虎做的菜(tiger dish)”时,吓了一跳,“老虎不是受保护的动物吗?他们怎么敢吃老虎肉呢?”
中国菜究竟该怎么翻译?随着市民讲外语活动办公室近日就一批中国菜名统一翻译在网络上征集意见,中国菜的翻译一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调查:菜名英译“四大最”
●最无厘头的翻译
最无厘头的菜名翻译当属“童子鸡”了。网友“餐厨经理”说,看到有的餐馆将“童子鸡”翻译成“还没有性生活的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这太搞笑了,童子鸡成‘还没有性生活的鸡’,这还不够准确,应该是‘还没有性生活的公鸡’,要是母鸡的话应该是‘处女鸡’了。”有网友如此评价。
●最让人恶心的翻译
来自四川的美食摄影师小毛告诉记者,“口水鸡”虽然名字不雅,但是每次一想到它那种酸辣麻甜的感觉,就忍不住流口水。可有一次她去一家川菜馆吃饭,却发现菜单上居然把“口水鸡”译成“流口水的鸡(Slobbering Chicken)”!“当时就觉得很恶心,不知道老外看了还有没有兴趣吃。”
●最没事找事的翻译
在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赵丽丽看来,很多餐馆将“回锅肉”翻译成“烹了两次的猪肉(Twice—cooked Pork)”是“最没事找事的翻译”。她说,倒不如直接翻译成“先煮再炖的猪肉(Boiled then Stewed Pork)”来得清楚直白,或者干脆翻译成“川式炖猪肉”。
●最白开水的翻译
广东名菜“佛跳墙”在很多星级菜馆都被翻译成“鲍鱼、鱼翅和鱼肚”,这种白开水式的翻译让很多爱好美食的人士觉得痛惜。“有些菜名本身就是根据材料起的,为求简单明了,翻译成英文时直接取材料名,比如青椒鸡蛋等,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像‘佛跳墙’这类具有深厚民间历史典故的菜名,直接按材料翻译出来就索然无味了,未免可惜。”酷爱研究中国美食文化的自由撰稿人唐小姐如此表示。
部分餐馆菜名英译
观点争鸣
翻译倾向分两派
唯“物”论:说清材料与做法即可
“菜单英文名毕竟只是方便外国人点菜的,因此它无需承担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责任。”供职于京城多家翻译公司的王女士认为,对于菜单翻译来说,做到清楚明了地说明菜的材料和做法就是成功的,如果稍加修饰以提高点餐者的胃口,就足够完美。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菜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或凄苦故事,要想通过一个简短的翻译体现出来,实在费力不讨好。”她举例说,比如“夫妻肺片”,据传是因为一对夫妻卖的凉拌肺片非常好吃,人们便将其口传为“夫妻肺片”;而“佛跳墙”也是源自食客的一句“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赞词。“如此种种,根本不是一两句能在一个菜的译名里说清楚的,而如果每个菜名后赘上这么一个故事,不但老外看起来费尽,店老板也不愿意浪费菜单纸张阿。”王女士说。
唯“美”论:简明之外还得讲美感
北京世联网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餐饮类翻译师周金英却坚持认为,“菜单翻译不能只满足简单明了,而应该同时释放美感。”“中国菜名里诸如‘百花’、‘芙蓉’等菜名,有的形象地传递了菜的漂亮造型,有的让人通过联想产生食欲,在翻译准确的前提下,实在不应该把菜名蕴含的美感弄丢了。”
网友支招 汉语拼音配照片
对于一些有典故的菜名众说不一的翻译标准,有网友干脆提出了用汉语拼音配图片的做法,比如“狗不理包子”直接翻译成“Goubuli Baozi”,“东坡肉”译成“Dongpo Pork”,“四喜丸子”译成“Sixi Wanzi”等,然后在旁边配插图,让点菜者大概有个直觉的认识。
“这个建议不错,不至于让外国人点菜太费劲,也有助于这些中国菜作为专有名词,就像‘功夫(Kong Fu)’一样,流传海内外。”有支持者如此评价。
译法借鉴
国外中餐馆菜单特直白
在美国纽约生活的严洁告诉记者,当地很多人都喜欢光顾**街中餐馆,“他们点菜并不费劲,因为菜单翻译得都特直白。”比如,鱼香肉丝就是“肉丝在大蒜酱汁里”(shredded pork in garlic sauce),咕老肉就是“酸甜鸡酸甜猪肉”(sweet and sour chicken/pork)。以此类推,只要是“╳╳ in garlic sauce”,当地人就知道,“噢,是鱼香╳╳”。
严洁说,虽然也有些中国菜翻译不是很直白,但由于这些菜的说法“从早期中餐馆开始至今已经在美国流传很久,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比如‘宫保鸡丁’,翻译成‘kong pao chicken’,虽然你问美国人什么是kong pao他们说不清,但跟他们说kong pao chicken,他们大概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因为这是中餐馆里的大俗菜,每个中餐馆都有。” 转帖]“全家福”菜式的产生
“全家福”是江南地区的一道名菜。每逢佳节良辰,许多人家都会特意烹制这道菜肴,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尽情品尝。因为此菜寓意全家团聚之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曲折故事。
相传秦始皇35年焚书坑儒,许多儒生都遭劫难。有一位名叫朱贤的儒生被埋在坑中后到晚间又苏醒过来,拼命挣扎爬出来躲藏在深山老林中,成天靠野果野菜维生。为免于一难,躲避官府的搜捕,朱贤只好隐姓埋名,漂泊异乡。[美食中国]
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朱贤便返回家乡了,可先前的家已成为一片废墟。家中的房屋已在一年前被洪水冲垮,妻儿流落在外不知去向。朱贤见此,悲伤不已,便跳江自尽,幸被一渔夫救起。渔夫听过朱贤哭诉过后,对他说:“去年大水时节,我曾救了一位少年,看他老实本分又勤快,老夫已收他为婿。他也是姓朱,你不妨一起到我家去看看吧。”见面相认,果然是失散好几年的亲骨肉。父子俩抱头痛哭,亦悲亦喜。 随后,朱贤就留在儿子身边,靠卖鱼为生。一天,他正在市上卖鱼,忽见人群中有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忙凑上前看,竟是他的妻子。两人又惊又喜,互道心曲。就这样,一家人历经磨难之后又团圆了。
渔夫得悉后,采集了山珍海味,请来名厨,为庆贺朱贤一家人团圆举办了一桌庆贺宴。厨师在得知朱贤一家人悲欢离合的经历后,煞费苦心,烹制了一个特制菜,取名“全家福”。
该菜特选了山上长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生的各种山珍海味、禽、兽、鱼及蔬菜,采用滑油和烧炒相结合的方法,荤素搭配,色彩和谐,口感宜人,众宾客食后无不夸赞。从此,这道有着特别寓意的菜肴便流传开来,成为江南地区的名牌菜。 学习了,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做为一个中国人,这些菜名应该大致知道才对啊。 有点意思.:p1 (30)) 四喜丸子:“四个高兴的肉团”:p1 (57)) 呵呵,好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