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言简阳赵涌涛书记并段成武市长
发展简阳德孝文化旅游之我见-----------谏言简阳赵涌涛书记并段成武市长
尊敬的书记、市长:
你们好!
回到家乡,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路,一处处独具特色的广场,一座座风景秀美的市政花园…… 一种“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的喜悦,让我心里发自肺腑的说:“市长、书记你们辛苦了”。
家乡的发展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更激起了为家乡献计献策的冲动,提笔之后,我思绪万千!兴简之策从何谈起?!简阳一无资源、二缺资金,如何从否定中找到肯定、从不利中寻找有利?我想这个课题太大,我只能将此次回家所想到的只言片语供市里参考,希望能为各位领导抛砖引玉,如有不合理之处,请大胆斧正。
成渝经济圈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级,即将带动沿线城市高速发展,在这关键时期,简阳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迅速强市、富民?我想理清发展思路才是根本的根本。在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如何发掘特色,立足富民才是富市的基础。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央及时准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不只是个方向问题,也是建设整个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农村繁荣,那么国将必安,市将必富。在此探索发展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子,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最直接体现,使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此,作为一名简阳籍人士,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家乡简阳,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发展甚是不易。刚才谈到了从否定中找到肯定,从不利中寻找有利,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简阳缺乏资源(除两湖一山),但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而简阳恰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资源。古有“简州四状元”,今有著名现代作家罗淑、周克芹。但这些相对于友邻市县乃至于全国来说,缺乏特色和新意,当今社会凡崛起的城市或地区均有他们崛起的理由,但万变还是离不开一个特字和新字。当前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面对的是前所不遇的困难,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保证就业问题是当前根本的根本。
就业,民之大事,农民就业,农村大事。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农民就业。解决就业要有有效途径。根据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民俗旅游为农民就业搭建了便捷有效的就业平台。有的人已经把开展民俗旅游形象地概括为“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以北京郊区昌平区为例,2005年,全区17个镇已有8个镇60个山区半山区行政村搞起了民俗旅游,拥有1800多个挂牌户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而且随着民俗旅游业不断地扩大发展,从业队伍还在不断地扩大。
此次回简,我听父亲说了一件闻所未闻“简州双孝子”的真人真事,其详情在中华网论坛及资阳大众网均有报道,新闻链接1、http://www.my0832.com/info/topic-20090129-3717.html 新闻链接2、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543/34/37/9_1.html ,正如上述撰文写到:“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千百年来执政者极为推崇、维护的社会规范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子故事集》,在民间的影响至今仍在。但书中所记的孝子故事,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有些甚至有造假之嫌。然而1900年发生在简州土地上的一则双孝子的事,却是有凭有据,不仅地方县志有记载,还有清光绪帝颁发的《旌表恩照》等文物遗存,可信度极高。笔者到简阳市平窝乡采访了简州双孝子的后人和简阳志办的相关人士,特将这一故事记录下来,以供世人了解。”
上述事件如同安岳县打造韩国“普州太后”牌一样,均体现了一个“特”字和“新”字。因此,“简州双孝子”之于简阳在省内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政治效益、在国内将不出其二。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人伦之本,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云:“五刑归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可见,孝在古代社会中分量之重。五千年来,孝已经成为人生的法度,它对加强民族团结和全国人民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从和谐社会的视点重新审视儒家文化中“孝”的当代价值,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过去人们总认为简阳发展缺乏一种历史文化沉淀和底韵,今天在自己的家乡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以“简州双孝子”的德孝文化为支撑,打造德孝之乡---和谐简阳,此举将如“神来之笔”,为简阳两湖一山旅游项目乃至于全市城市品牌及发展,赋予了灵魂!
附件中是我对经营简阳,树立成渝经济圈经济文化强市的一些拙见,仅供市政府参考!
[ 本帖最后由 比格犬 于 2009-2-4 00:28 编辑 ] 好文采! 谢谢楼主了!既是一篇好文章,更是一个好建议,我们一定尽力转达 如此好文,怎么也得顶一下!不能让他沉下去。建议转呈市委市政府!! 宋代儒学治国,现在经济学是显学,
昌平民俗的卖点是复古和看稀奇,有消费群体。
王进喜在特定年代可以树为典型,但是让你给钱去看,。。。
楼主怕要失望了。 原帖由 休闲老菜 于 2009-2-4 22:22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以"双孝子"为题搞民俗游富不了简阳.以背靠成都的两湖一山的旅游和背靠成都的工业开发区才能富简阳.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千百年来统治者极为推崇、维护的社会规范之一。诚如楼主所言简阳的发展缺乏一种历史文化沉淀和底韵,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打造属于自己本土的文化底蕴,打造自己的名片,打造自己的名牌;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两者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建议如楼主般的朋友继续深挖具有简阳本土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义的精神资源,这也是简阳论坛服务简阳的宗旨之一,谢谢楼主,谢谢大家~~~:p1 (6)) :p1 (6))
好建议,高亮加分~~~ 支持一个 建议很好,但是估计操作困难,而且经济效应不大。 一篇好文章,一个好建议:p1 (62))
以"双孝子"为题搞民俗游,以经济的眼光去看,经济效应估计不大 建议很好 简州双孝子
文:陈水章
1900年4月(农历)的一天,天气正热。家住简州平窝乡保全村的牟启荣,因心口剧烈疼痛,不得已再次躺倒在床上。这病已前后拖了好几年,早将牟启荣折磨得脱了人形。儿女们知道,父亲这病完全是因劳累所致。牟家只有几亩薄地,无法养活全家。牟启荣只得带着两个大儿子外出打短工,以补家用。牟启荣患病后无力到州城求医,只在平窝、石钟等地找乡间医生处方抓药。他有七子三女,最大的儿子才二十岁,最小的儿子才几岁。全家老少十二口,全靠牟启荣独力支撑。劳累过度的牟启荣,心口痛不断加剧,再也无力外出打工和下地劳动,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床上躺着,人越来越瘦,眼看就要不行了。
母亲哭着对儿女们说:“你爹这辈子命真苦,为了你们累成这样,眼看就要死了,却连肉都没有吃上一顿。”全家人都清楚,父亲这病,一半是病,一半是因为营养严重不良。但又有什么法呢?为父亲治病,家里欠了不少债,又连续两年遭遇旱灾,庄稼收成很少,十二张嘴都在为活命而挣扎,哪还有能力买营养品呢?因此全家人只得眼睁睁看着家里的主心骨,一天天走向死亡。
时间转眼进入四月,牟启荣病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年,大的两个儿子到石桥一家酒厂学徒。牟启荣作这样的安排,无非是为家里减少两张吃饭的嘴。姐姐牟发珍,自幼身体虚弱,只能帮母亲做些家务。四儿子牟永富(这年十五岁)、五儿子牟永贵(这年十四岁),那晚听了母亲的话,深受刺激。母亲既要照顾父亲,又要操持家务,十分辛苦。兄弟商量,除了忙地里的农活外,还要把为父亲熬药的活揽下。
轮到牟永贵为父亲熬药时,他想起那晚母亲说过的话。难道爹真的连肉都吃不上一点就要死去吗?不久前,他听附近的老人说,如果自己的父母病了无法医治,吃了儿女身上的肝就会好起来。于是他想如果爹吃了自己身上的肝会不会能好呢?这念头后来固执地在一个少年脑海里盘旋。药熬好了。牟永贵先箅出一碗,又将药倒入另一只空碗——这样来数次回翻倒。等药汤凉了,他才小心翼翼地捧着药碗来到父亲床前。牟启荣摸着儿子的头说:“你快点长吧,过两年你也出去学徒,好给家里减轻些负担。”牟永贵点了点头。想到自己为家里分不了忧,挣不到钱让爹吃上顿肉,牟永贵心里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就在这一刻,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竟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不可思议的,甚至日后震惊了朝廷的决定:他要割自己的肝,让父亲真正的吃上一顿“肉”!
可是这肝怎么割呢?割了之后会不会死?后一个问题牟永贵没有多想。自己死了没有关系,家里还有哥哥弟弟,他们可以照顾双老。但爹不能死,爹死了这一家人就完了。牟永贵想得更多的是前一个问题。
牟永贵借为父亲拣药的机会去了平窝场。当郎中照着药单为他拣好药后,牟永贵问:“老师,我割草时经常不小心伤了自己,有啥简单的方法可以止血?”看着面前这个雅气未脱的小男孩,郎中笑道:“采点寸金草,捣烂后与香灰和一起敷上就行。”牟永贵又问:“万一血止不住呢?”郎中笑道:“你这孩子咋了?想啥不好,咋尽想这些不吉利的事。”牟永贵见郎中没给他答案,追着又说:“我们那里有个人不小心割伤自己,就是因为止不住血死了。”这回郎中没有笑他:“血流凶了,赶紧用帕子扎紧伤口。”
牟永贵讨到了主意,拎着草药高兴地回到家里。当他路过一处理发摊时,他摸了摸长而又乱的头发。他将手伸进篼里,紧紧地攥住几块拣药后剩下的铜钱准备理发。但最后他放弃了。不过,剃头匠手中的那把刀子吸引住了他。对,就用剃头刀,这东西锋利小巧,操起来好使,邻村王大爷就是剃头匠,到时向他借一把。
1900年4月的一天,轮到牟永贵为父亲熬药。他早早起了床,带上准备好的刀子、止血用的草药以及汗帕,赤着双脚离开家,爬上山坡,来到一块大石旁边。想到要亲手割肝救父,他心里又激动又有些恐惧。他在大石旁坐了一会,等到太阳升高了,身上开始燥热,他这才解开汗衫,摸到右腹部,并轻轻揉了揉。他取出刀子,在手指按住的地方比划了一下。紧张与惶恐使他赶紧闭上了眼睛。这时他仿佛看到奄奄一息的父亲,看到父亲在吃了儿子的肝后,竟然就从床上站了起来……
牟永贵紧闭双眼,锋利的刀刃划进了皮肉,并慢慢向右拉去。一丝剧烈的疼痛迅速从右腹部传遍全身。他的额上开始涌出大颗大颗的汗珠。他鼓起勇气看了看伤口,只见血渗透出来的同时,慢慢露出来一牙酱红色的东西。他想,这应该就是肝了吧。牟永贵用左手指掐住那冒着热气的东西,然后又一咬牙划了下去。
他用事先准备好的芭蕉叶包好割下来的东西。然后往伤口上敷草药,又用汗帕子将伤口紧紧扎住。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被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完成了一次憾天动地的壮举。
这种事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父亲的病因为吃了儿子的肝就能好吗?不仅没有根据,而且近乎愚昧。在无任何消毒的情况下,用剃头刀完成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次大手术的举动,更是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没有西医的时代,有谁知道什么叫做消毒?什么叫做手术吗?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为了尽孝,敢如此拿生命作赌,只能让我们想到一个词:感天动地!
牟永贵扣好汗衫,藏好割下来的肝,忍着疼痛艰难地回到家里,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悄悄将肝放入药罐,然后升火熬煮。接下来牟永贵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如何把这事瞒住。他听老人们讲古人割肉救母的故事,说割肉的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瞒一天,据说老人就能活一年。瞒得越久,老人活的时间就越长。
所以牟永贵装得像平常一样,继续下地干活。但是,割掉一牙肝子后的身体,哪能经得起体力的重负!牟永贵浑身无力、虚弱不堪,脸色苍白,走路很慢。这引起了三哥牟永龙的注意。三哥叫他到打麦场帮忙收麦子。牟永贵弯腰去端装满麦粒的撮箕,突然倒下去,久久不能站起。三哥正想责备五弟,忽见牟永贵脸色苍白,大汗不止。牟永龙责问五弟为何这么虚弱?牟永贵低头不语。牟永龙见他紧紧捂住右腹部,便上前拉起五弟的衣服,见五弟扎在腰间的汗帕子被血染红了,忙问这是为啥。牟永贵开始不愿说,在三哥的一再紧逼下,才说出了真情。牟永龙长叹一声,二话不说,将五弟背起就往家里走。
父亲知道儿子为给自己治病竟然冒死割肝,心疼得老泪纵横。
老人很快又有了新的疑问:四儿子炖在的药里肉是从哪里来的?会不会……父亲不敢往下想了。他叫来牟永富,让他脱下汗衫。牟永富不脱。五弟站在一边望着四哥,难道四哥也跟自己一样吗?父亲火了,挣扎着要从床上坐起。牟永富怕父亲生气,这才慢慢吞吞地脱下汗衫。全家人一看立时傻了眼:牟永富左臂上竟然也扎着布条,而且布条也被血染红了。原来牟永富在弟牟永贵割肝的前一天,悄悄将自己左臂上的肉割下一块,放在草药里炖煮,并对父亲谎称是用玉米从街上换回的猪肉。
父亲听后放声大哭。没想到两个儿子为了自己,竟然不顾性命,作出这样的傻事……
这事很快被村里知道。保长将牟家的事报到平窝乡。乡里又报到简州。简牧马承基(陕西渭南人)立即派人将牟永富、牟永贵两弟兄带到州衙辨别真伪。经过查验,果然如此。马知牧大受感动,当即留兄弟俩在衙内疗伤,一旬之后,命轿抬兄弟俩回平窝,并沿途燃放鞭炮。
马承基将此事速往上报。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四川省府派人往简州核实。同年8月,由光绪颁发《旌表恩照》,对牟永富和牟永贵的孝行进行表彰,并赐给牟永富、牟永贵两弟兄鹌鹑衣(鹌鹑帽、鹌鹑衣、鹌鹑裤、鹌鹑鞋)各一套,赏银三十两,绸缎一匹,并可建牌坊,死后入乡贡祠堂。四川省和简州各赐牌匾一个。简州赐牌扁上写“纯孝性生”四个大字,并有说明文字。此扁尚存。另据原简阳市志办主任徐正唯先行查证,简阳《民国县志》卷十•士女篇孝友条,对牟氏兄弟割股、割肝一事记载甚详。
牟启荣四子牟永富(割股者),生于1885年9月,卒于1960年2月,享年75岁。牟永富信佛,终身未娶,抱养三哥牟永龙之子牟联孝为养子。牟联孝之子牟开金,解放初期曾任简阳县平窝乡党委书记
牟永贵(割肝者),生于1886年,卒于1961年10月,享年75岁。牟永贵育有七个子女。年龄最大的三女牟发珍,1918年出生,后嫁石钟乡的罗盘村(今名山泉村),于2004年去世,享年86岁。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49ca4268eb5cb6ed8f2e7aK1hANaxE8r.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1d306d7c81d03dc16007aBsJq33qydRA.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7a8461770ec47e6c4c60aqMaSgjxc7fe.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2632980f393df4270c9eiOrhQUUnickB.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e21a28c3ac0a5414a7b4s0NcBpm9fCL4.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ca2343647928a521ea5ffpVoPjnF1nXs.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ffde47b8a0ad9deadcd72AgBzPzqBkK3.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4130cf21f22a7dd100b2GIEOkm6FRkj9.jpg
http://www.jy0832.com/attachments/month_0902/20090205_e67bbea9abce730d40499uNzNeWqD21s.jpg 楼主:
建议你将《简阳市打造“中华德孝文化名城”品牌经营战略浅见》以更直观的方式反映出来 有时间详细研究一下,看有没有价值。先顶一个。 原帖由 梧桐雨 于 2009-2-5 10:07 发表 http://www.jy0832.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篇好文章,一个好建议:p1 (62))
以"双孝子"为题搞民俗游,以经济的眼光去看,经济效应估计不大
呵呵 ,不能光看经济效益哟
像重庆的红岩精神教育,有能产生什么经济呢??
这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经济、文化都要抓哟 简阳真的有很多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就看官方是否能够重视了
在抓经济效益、城市发展的同时
更应该给后辈留下一些非物质的东西!!! 好! 楼主是个用心之人 辛苦了!
希望市委市政府研究复函 简阳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居然今天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