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和道歉礼仪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构成的,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因此,互相帮助不可避免。那么,当有人帮助了你之后,应如何致谢呢?有一位小店的老板,推车上坡时,一位大妈看他十分费力,走上前去助了一臂之力。当过了坡时,这位老板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拿出5元人民币往大妈手里一拍,说声:“不能让你白辛苦!”不想大妈大怒,将老板的钱摔在地上,人声斥责道:“你以为我是贪图这几个钱吗?有钱就什么都能买吗?''
孟子说,人皆有同情之心。看到别人有了困难,马上联想到自己要处于此情此境会如何,然后去帮助他人。这种善良的天性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也无法用商品价值来衡量。否则,就是亵渎。大妈恼怒的原因正是感到这份善心遭到了污染!其实,老板只要真诚地说几声谢谢,大妈也就足矣!
致谢有各种方法。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巧妙地达到双方增进友情和理解的目的,这就是致谢的艺术。
在生活中,只要有人帮了你一把,无论大小,都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常用的致谢语词有“多谢”、“非常感谢”、“麻烦您了”等。致谢的具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致谢,因故打扰、影响、损害或伤害了他人则要道歉。道歉也是一门艺术。常用的道歉语言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打扰您了”等。
道歉不是低贱和软弱的反映,相反,是文明礼貌的体现。妨碍了他人而及时向对方道歉,这是有教养的风度。道歉的妙处在于消解冲突,缓和矛盾,从而互相谅解。道歉同致谢一样要诚恳,不应敷衍了事。否则,会激起对方的不满。
公民文明礼仪常见行为:
不随地吐痰。吐痰入盂,已吐出的痰或口香糖要先包裹后再扔进垃圾箱。
不乱丢纸屑、玻璃瓶、易拉罐、果皮、食物等物品。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吸烟要在不影响他人的地方进行,烟头要彻底熄灭后再丟到垃圾箱。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在公用电话里大声说话。有其他人在场时一定要压低声音。
切勿在排队时拥挤、推搡或加塞儿,必须坚持先来后到的原则。
平常遇见人要作出善意的微笑,不要刻意回避。见到有人迷路或需要帮助时,要主动上前询问。
进出大门时要主动开门,先让他人进出,不能不注意周围的人就贸然用力把门带上。
出入电梯时要站在电梯的一侧,让他人从另一侧先进出。如恰好在电梯按钮旁,还要注意帮电梯里的其他人选按电钮。
讲话或走路时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超越别人或需要他人让路时要说声“请原谅”。不要推挤别人去抢路,也不能在别人讲话时不打招呼就从两人之间穿过。万一在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小心碰到别人,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要说声“对不起”。
爱护公物并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在公共财物上进行涂鸦或攀爬。
就餐时先让客人入座,吃饭时尽量不大声咀嚼,也不要把碗筷弄得很响。吃免费食物时不要浪费,要考虑他人而不要多拿。
每天初次见到或最后离开同事和朋友时要注意问好和打招呼。
与别人交谈时不轻意打断别人的话。表达不同意见时注意不要提高声调。坐下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正确的眼神和坐姿,不要叉开双腿或抖动身体。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上车时要尽量为别人开门和让别人先上。在车上要为老年人、孕妇和小孩主动让座。
通常接电话时要先问好、介绍自己或单位,再问能为对方做些什么?为别人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性地为对方留言。
不随便询问或评价别人的个人隐私问题。其中包括年纪、外貌、穿着、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工资、生意状况、个人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个人隐私。
尊重他人,不要没经允许乱翻他人所属的物品。
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说一句感谢的话,包括坐出租车和对所有服务于自己的人。在收到别人礼物或到别人家吃完晚餐后,还可写张谢卡或发电子邮件以表示感谢。
着装要朴素,不要有意穿戴华丽以显富。
接待客人时,要先上饮料。请客吃饭时,应先让客人选餐厅和菜单。
与老人、妇女、儿童或和需要帮助的人在街上行走时,要走在靠街的外侧。必要时要主动叫出租车。 :p1 (23)) :p1 (23)) :p1 (23)) 谢谢! 这些东西好像很简单 就是要这样。中国是礼仪之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