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随想(散打教育,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教育导报>关注话题:是到了彻底关闭网吧的时候了曾几何时,一个普及网络知识的地方——网吧,伴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快车应运而生,街头巷尾,谈“网”便欣喜若狂,谈“网”便是“高科技”,谈“网”便是“知识经济”……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接一个沉重的现实让世人猛醒,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网吧”到底“网”住了谁?我们的孩子,我们的青少年,我们的未来!
......
当然,关闭网吧,但并不对青少年学生关闭网络,而是正确引导他们有所控制地上网,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来探索的。但是,我们坚定地相信:关闭网吧,善莫大焉!
[ 本帖最后由 云龙卓木鸟 于 2006-10-22 15:05 编辑 ] 只对第一贴发表评论:酒不醉人人自醉。 说的好,建议版主加精。 已加2级精华,请楼主笑纳 我前段时间看到报纸上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学生,网络游戏对美国学生的影响远远没有中国学生的大,主要是学生在应该教育下,朋友少了,玩的东西也少了. 网络如人生``网络就是人生~``一切终将回归自然!来一拨,留一拨,走一拨,喜一拨,恨一拨`!~~
分流,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分流,教师心中永远的痛读高三时,我在一次考试中,败下阵来,被分流到“慢班”(也就是差班)。那学期,我是成天泪水洗面,不敢看父亲阴沉的脸,路遇原来的班主任只得低下头作老鼠状。
后来,一不小心,考上了师范院校,也是我们那个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再后来,我就成了一名掌握“分流”特权的老师了。于是,我也伙同学校开始了分流,不过现在已不叫“快、慢班”了,换了过特好听的名词——实验班(有学校也叫重点班什么的,当然是“换汤不换药”)。说实在的,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责备自己,不该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地“分流”我的学生,有时,我还不用正眼瞧那些被分流了的学生,似乎他们看到我也低下了头作老鼠状。
哎,想不到啊,想不到啊,这“分流”似乎又将落到了我们自己身上。不问青红皂白,分流你没商量,要问去问教育局,反正你被分流了!这与原来学生时代的我被分流是何等的相似,也与我们分流学生是何等的类同!
为什么被分流?学生时代还有个理由,考栽了,自认倒霉;当老师分流学生,只为升学压力,别怪老师手下无情;现在,该分流自己了,可能是你业绩不突出呗?师德有问题呗?关系不到位呗?……但,不管什么理由,总得有个说法呀?怎一个“要问去问教育局”了得!教师的知情权哪去了?哪道非得搞个人心惶惶,师资队伍松散才肯罢休?换句话说,哪道农村学校、偏远学校就该用所谓的“分流教师”么?教育的公平何在?
思前想后,作学生被分流时就该质问:凭什么要分流我,哪道我就不该享受优秀教师的课吗?当老师分流学生时就该拷问:凭什么要分流学生,哪道他们就不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吗?成为被分流的教师时就该大声疾呼:教育兴,国家兴;教育亡,国家亡。教师不稳定,何来教育兴?
呜呼,分流,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让人深思。。。。。。。。。
好贴!!!好贴!!!
支持
原帖由 云龙卓木鸟 于 2006-11-7 08:44 发表分流,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读高三时,我在一次考试中,败下阵来,被分流到“慢班”(也就是差班)。那学期,我是成天泪水洗面,不敢看父亲阴沉的脸,路遇原来的班主任只得低下头作老鼠状。
后来,一不小心,考上了 ...
這種情況我們都曾經遇到過
不過有些人是和你的境遇不同
但是
回過頭來想一想
我們的教育是真的有問題的
是機制的問題
要改麼?
當然要改
相信有識之士都知道
但是
如何改?
這卻是個問題
因為
這是沒有東西可以借鑒的
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是和我們一樣的
也曾見過一些地方或學校做過一些改革
但是
卻未見好效果
我們期待著
中國人期待著
....
写得好,我的感受~只缘生在此山中~苦也
更新一篇
多媒体教学,该出手时才出手兴趣是学习的前提。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发挥到自身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其特有的声、光、图等交叉、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活跃,大大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是万能的,我们必须适时适地适景适情地采用。
首先教师应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而不是为了使教学“花俏”。我们应记住: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佳的,每一种教学传媒手段都有其一定的特性或属性。用过多的多媒体展示知识点,只能起到“轰炸”学生头脑的作用,而恰当的板书却能起到课堂“缓冲”的作用,让学生劳逸结合,利用好课堂45分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合理组合电教传媒。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层次、各种年龄段的孩子,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合他们的特点。比如,对于幼儿,我们就可以更多地采用视频图像教学,寓教于画中;对于小学生,我们在用视频的时候,切不要忘了给学生以板书最直观的教学。否则,我们的教学会成为空中楼阁,“画”上谈兵。又如,我们对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教学,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传媒(当然包括板书)有机结合起来,增进学生的探究性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绝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更不能为了增大知识容量而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再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注意学校条件,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教学收获。一味追求高档次的现代教育传媒,忽略传统教育传媒的优越性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的现状,正确运用好现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有报道载,现在一些评优课中片面强调电化教学,使教师苦不堪言,学校力不从心,经费大量流失。倘若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则一定会损害多媒体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
最后,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还必须注意自己是否已娴熟地掌握了所选电教传媒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技巧。多媒体教学毕竟是一项新技术,如果没有掌握其要领,就“赶鸭子上架”,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优化课堂,还有可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硬伤”。据有关刊物介绍,在一些国家级优质课中,我们依然看到有老师只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而且还能赢得“满堂彩”,并不逊于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公开课。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利用现代技术协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才能收到比人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更好的效果。即技术的应用应该服从教学目的!对于我国素质教育下的多媒体教学自然当服从于其教学目的,绝不能泛用滥用!在此论者再次强调:多媒体教学,该出手时才出手!
(该文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2006年11月13日第573期) 楼主有身受同感啊。。。。。。。 你楼主也来自沟龙寺啊
老师,请亮剑
老师,请亮剑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电视剧《亮剑》
读《我束手无策》时,起初我为作者对小娟的宽容而感动,继而为他的工作而赞叹。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他只能“看着她们渐渐朦胧的背影,我的心底涌起一股有莫名的悲哀,一种从没有过的失败感完全笼罩着我了”。此时的我,从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不禁呐喊:老师,请亮剑!
面对学校的教育现状,老师,请亮剑!不是要推动素质教育吗?我们为什么还不能转变我们的观念?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正地思考、实践了吗?作为职业中学教师的我们,本就该明白我们的学生现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学生拒之门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任不管!我们只有亮剑,亮出我们的教育利剑,还学生一个受教育的公平待遇!
面对家长的无奈,老师,请亮剑!纵然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我们的责任。家庭毕竟不能代替学校,家长也不能代替我们老师。是的,学生的父母可能并不理解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他们的教育方法本身又过于粗暴。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与学生家长一起,共同探讨出一种教育孩子的最优方法。我们只有亮剑,亮出我们的责任之剑,让家长与我们一道,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面对社会上不良的诱惑,老师,请亮剑!曾几何时,电子游戏厅、台球室、歌舞厅让我们的孩子沉迷其中,可如今网吧又如妖魔一样纠缠着我们的孩子。社会上不良的诱惑,让我们的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我们教师并不能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却能改变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敢于亮剑,亮出我们无坚不摧的德育之剑,转变观念,锲而不舍,就能让学生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面对我们的孩子,老师,请亮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正如丛敏老师说: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孩子们,都想成为好学生,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却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是他们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相信我们自己吧,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要亮出我们的教育智慧之剑,你就会创造出克敌制胜的好办法!
“剑”是什么?就是老师所必备的良心、爱心、诚心、耐心、责任心! 酒不醉人人自醉。 呵呵 还是楼上那样说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照楼主所讲!!!
中国该关的就多了哦 一直很喜欢老师的教育方式
只是少了时间听讲 良师益友
现在都要多看看老师写的东西,就当当场受教 好!!!!!!!!!!!!!!!!!!!!!!!!!!!!!!!!!!!!!!!!! 关吧,关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