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阳舌画难觅传人 文章来源:资阳日报 2012-3-14
■本报记者 江月 实习生 刘梦娜
资阳人应该都对一个人名不陌生,那就是汪一德。虽然隐居于简阳市草池镇,但他自幼以舌头作画的传奇故事却传遍了各地,他的舌画绝技也成为简阳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汪一德是简阳舌画家闵克耳先生的传人。闵克耳先生师从于民.国初期“舌画”名家黄二南。然而现在舌画面临绝迹危险。据简阳市文化部门透露,55岁的汪一德,目前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位会舌画的画家,但他至今仍未收徒,舌画这一民间艺术面临失传。
舌头蘸墨 10分钟“舔”出佛像
3月5日,记者在简阳市草池镇见到了汪一德,其人清瘦不乏儒雅,他傍河开了家照相馆维持生计。步入相馆,便看到放在一旁的画板,一幅水彩画尚未完成。
汪一德以舌画绝技闻名,由于汪一德患上牙周炎,当天未能展示舌画。但是,他拿出的几盘光碟,原汁原味记录了其作舌画的整个过程。每次作画前,他需小酌几口,并称这是作舌画之前的习俗,自古有之,不能改。
视频中,他镇住宣纸,端起调墨碟,伸出舌头在其中一舔,然后闭嘴弯下伏案,舌头在宣纸上游走,只见纸上尽是用舌头大面积舔出黑色墨团,墨团有深有浅,一时难以看出他要画什么。随后,他轻移画纸,用舌头在纸上吐出几条弯弯的细线。这时,一尊卧佛才跃然纸上,随后他漱口,舌蘸朱丹,对佛像五官加以修饰,画作完成,前后用时约10分钟。
无可复制 仅存60余幅孤品
汪一德的画室位于照相馆二楼大厅,墙壁四周挂满了油画和水彩画,独不见舌画。“到现在有60多幅,都卷起来收藏着。”汪一德说,每一幅舌画均为孤品,无法临摹或重画,在外流传的甚少。
汪一德展示的舌画作品多为山水、花鸟、人物。“舌画这门技巧关键的地方在于眼睛看不到画,只能凭感觉作画,只有看前几笔走势确定到底画什么。”他认为,功夫在画外,舌头只是作画的一个工具而已。
“我自幼喜画,后来被舌画家闵克耳先生看上,成了他舌画的唯一嫡传弟子。”汪一德说,自其师傅于上世纪末去世后,他就再没有听说过还有第二个通晓舌画的人了。
多年作画 收徒以德为先
现在,汪一德仍在坚持创作,主要以水彩画、油画等工笔画为主,很少进行舌画创作。
但是,汪一德至今没有徒弟,虽然有不少人想学习舌画和指墨,但他都拒绝了:“他们都有太重的功利心,并不是纯粹为了传承这项技艺。”汪一德仍在等待有缘人,等待一位可以让他放心传授这一技艺的人出现。
“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两者不可分割。”汪一德说,现在只有顺其自然,“任何事物都会面临灭绝,像恐龙一样,要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汪一德说。
舌画作品
汪一德用舌头作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