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简阳金家店有什么好耍的哦

查看数: 7104 | 评论数: 28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9-6-23 17:08

正文摘要:

简阳三岔玉成与贾家坛罐相交的地方,有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小街名叫金家店。以前经常听到:“简阳包子,石桥面,好耍不过金家店”。        今天到坛罐顺便去看了一下,虽然这里不是乡政府, ...

回复

泥娃娃 发表于 2012-2-17 15:47
金家店原来好耍,主要是以前此处是去成都的要道,又是几交界的地方,茶坊酒店还有青楼啥子的都齐全,现在是玉成涌泉和坛罐烧房两个行政村所在地,有一些老房子,其他的都没有了
我该不该善良 发表于 2012-2-17 15:41
自行车骑游可能算有点耍的地方,至少可歇歇脚,看看乡下的风景,但这个地方其他好像还没有形成吸引游人的特色
桂未央_东波 发表于 2012-2-13 15:32
小时候我听隔壁小朋友唱的的是;简阳包子,石桥的面,要吃麻花儿草池堰,好耍不过金家店,金家店有妓院?   {:soso_e113:}罪恶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4 收起 理由
疯猪 + 24 欢迎新朋友

查看全部评分

一个又一个 发表于 2009-6-26 16:48
:p1 (57)) 没有去过。PP的老房子还有点味道。
笑对人生 发表于 2009-6-26 15:34
家乡总是美的
休闲老菜 发表于 2009-6-25 22: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简阳好 发表于 2009-6-25 11:35
小时候我听过的是;简阳包子,石桥的面,临江寺的豆瓣下干饭。何时冒出个金家店?
无言 发表于 2009-6-24 23:34
解放前,金家店属原三乡(镇)交界处,以前人口相对集中,而且帮会林立,各色馆道众多,人员复杂,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而犯事之人受到一帮追捕的时候,往往跨过中线就到了另一方的地盘,这样无形中就受到另一方庇护,使这些犯事之人常常得以逃脱。所以大家就喜欢跑那儿耍去了。当然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呵呵,这个是听老年人讲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好耍不过金家店
少奶奶 发表于 2009-6-24 22:34
时势在变,岁月在变,周遭在变,沧海桑田中早已物是人非,儿时的同伴皆为人父母了,古老的金家店,她依旧在我心中,她是我今生带不走的永远的记忆……
大象无形 发表于 2009-6-24 22:33
我看到我外公的茶铺了哦,小时候爱去耍,后来读书就没有咋个去了。
我从没有听说过耍背篼啊!
简单94帅 发表于 2009-6-24 20:48
背篼,你的文才不错,记述很全面,有空一定去看看。
深圳人 发表于 2009-6-24 20:32
金家店附近有個秀才溝,聽說出了不少的人才.
金色狂舞 发表于 2009-6-24 16:46
有机会去看看
小髒 发表于 2009-6-24 10:18
:p1 (47)) :p1 (47)) :p1 (47)) 好耍不
疯猪 发表于 2009-6-24 10:16
背篼将再次走红:p1 (57)) :p1 (57)) :p1 (57))
美好生活 发表于 2009-6-24 10:14
谢谢12楼的朋友。
其实不是 发表于 2009-6-24 00:20
原帖由 〢.◆譽ēr. 于 2009-6-23 17:40 发表
金家店?
有个背篼可以耍
:p1 (57)) :p1 (57)) :p1 (57))
金家店的背篼 发表于 2009-6-24 00:05

转给那些关注背篼,但没有看过该文的兄弟姐妹!

情系简阳——金家店记事
            情系简阳—金家店记事
http://www.jy0832.com/viewthread ... 5%C4%B1%B3%F3%FB%2B

     题记——简阳三岔回龙与贾家坛贯相交的地方,有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小街名叫金家店儿,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金家店在简阳算不上名街,她不及草池堰的秀,比不上贾家场的驰名,更比不上石桥历史的厚重,但金家店却是我心中的魅力小街;在记事中就有这样的童谣:简阳包子,石桥面,要吃麻花儿草池堰,好耍不过金家店……

     金家店目前可考的历史,据该地第一大姓,《李氏族谱》记载:明朝末年,张献忠据蜀,吴三桂之乱,皆历激烈的战乱,金家店在崇祯十七年张献忠遣四将军分屠各县,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时只留金家店东边一个小山包上的一个小庙(火山庙)一户金姓人家藏身于此。康熙二十五年(1685)始,清政府又大规模组织移民入川,“湖广填四川”…… 金家店一名,源于藏身在小庙的金姓人家所开小旅店给南来北往的移民提供方便……
      
      童年的金家店是一条长约200米,宽不足6米的红泥巴路两边分居着30来户分属两个行政区划的农民,街上最洋气的房子就算书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小街上唯一的饭馆与药铺连成一体带着雕花的小.了(解放前属于地主的房屋),其余都是草房或是前面盖瓦后面盖着长满青苔的茅草房了,小街分上下两街,上街属三岔回龙地界,下街属贾家坛贯地界;该地东距草池堰12里山路,西距玉城桥15里山路,北到贾家20里(途经坛贯窑8里);南到海螺河12里。

      小街附近的农民远离大的场镇,加之小街没有公路,不通公共汽车,每封2、5、8日,四面八方的农民天麻麻亮便出门涌向小街,或是背着兜背,或是挑着箩兜,或是两人抬,或是提着菜篮;把家里的自产的果蔬、鸡蛋鸭蛋、老母鸡、大公鸡、谷子、麦子、自家林盘中的竹子、树木等,在小街上摆成一溜,上街多以卖竹子、树木、柴禾居多,卖猪肉的也在上街;下街卖小菜、鸡、鹅、鸭等,农民在街上把禽蛋、家禽、林果等山货在集上换成钱,同时买回家里用的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衣服鞋帽、种籽农药;不到6米宽的小街还没等太阳爬上云梢就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耍猴戏的铜鼓声、卖打药的吆喝声、商贩的叫卖声、茶铺老板儿的迎客声、还有呼儿换女声……热闹的小街还有一些投机的小商贩,看见买家与卖家在讨价还价时一头钻进去,他们多是的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竖起耳朵,眼珠子咕噜噜转个不停,精细地打着他们的算盘生怕漏掉了一文钱。好一副生机怏然川中小街的“清明上河图”印象中的金家店当年的热闹与繁荣不亚于现在的都市……

      98年是我最近一次亲近她,那年和夫人一起带着呀呀学语的幼儿回到我久违的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的哪条不足200米的小街……街上的老人几乎都认识我,可我能回忆起来的却少之又少,金家店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昔日的繁荣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是刻在带雕花的木头上的那一道道深深的岁月痕迹。时不时地散发出古老的味道,但这些如今也在有意无意地被外界的浮华所改变着……街上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整条街如果不是赶场天,显得空荡荡的;天气好些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三三两两打麻将、喝茶拉家常的老人,也有一些做裁缝活的和卖副食品的老人,趁着天气好多缝几件衣服、晒晒干货。他们过着十分悠闲生活,这种悠闲是一种生活态度,悠闲的生活带给他们的是与世无争的闲适与惬意,这种惬意的生活是现代都市人永远也达不到的一种生活境界……

       时势在变,岁月在变,周遭在变,沧海桑田中早已物是人非,儿时的同伴皆为人父母了,古老的金家店,她依旧在我心中,她是我今生带不走的永远的记忆……
                                                                                                               
                                                              背篼2006年深秋于烟台炮台山
展望未来 发表于 2009-6-23 23:12
原帖由 〢.◆譽ēr. 于 2009-6-23 17:40 发表
金家店?
有个背篼可以耍
很熟悉,久闻大名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9-18 15:49 , Processed in 0.04505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