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肃、青海行短信集
2009.7.8—7.25期间,我把一路的见闻用短信方式第一时间发给家人和亲友,现也让网友们分享。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贴出了很少内容。欲看全部,请点击《亚夫旅游摄影博客》http://yfg111.blog.163.com/)
车未到汶川,沿途山坡、沟壑堆满了落石,七成以上的植被遭到地震毁坏,灰白的裸石似乎还在哭诉5.12的伤痛。汶川前后路段迥异,至都江堰段已修复如初,到理县段则大坑小洼,车颠簸得很厉害。公路上修建的工程大卡车很多,扬起一路蒙眼的尘土。路上不时拥堵,150公里的山路跑了5个小时。
初次看见草原,便目睹了她的最美,这幸运儿便是我。7月,五彩的鲜花撒满碧绿的草原,那梦幻中千百次出现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我面前。弯曲的河流如玉带穿起星星点点的牛羊,映着似棉的云和湛蓝的天。跃马驰来的牧女一记响鞭,似动感的音符,把绿色的宁静划破,激起银铃欢笑的涟漪。我漫步在这无垠的绿色海洋,物我两忘……
月亮湾是红原大草原上的精华景点,距红原县城3公里。因草原上的河流弯曲像弯月,故名“月亮湾”。公路在一座丘原上横穿,丘原下是一马平川的草滩,落差约50米,大自然就把景色布置在这片草滩上。这一景色又恰似朝鲜族演员舞蹈时帽子上晃动的长长飘带,画出一个又一个弯曲的弧线,把柔和的光洒向水面的时候,沉静的草滩顿时亮丽起来,水光泛金,蜿蜒如金龙起舞。到了傍晚,晚霞映红了红原月亮湾,这时又天水一色,壮丽无比。
一过四川的红原县,我们基本上在海拔2000至4000米的高度活动。因而时常吃到夹生饭、面。我是一个“打得粗”(四川方言:吃得苦,有适应力)的人,几乎所有地方的饭菜都吃得下,夹生饭面于我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一样把它狼吞虎咽下肚。
清晨5点过就起床,到达卓尔山观景点时才6点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山上已有上百人架好“长枪短跑”在等待日出。大雨后有云的天最适合拍摄,有经验的景点人说:今天是难得的好天。当第一缕阳光把对面积雪的山巅映红时,人们一片欢呼,接着是“哔哔叭叭”的一片快门声。我们全然不顾冻得发痛的手指和迎面吹来的寒风,忙着把这美的瞬间记录。阳光下移,沟壑不断变幻着光线和色彩。大自然真是一位最高明的画家,它用明媚的五彩,描绘出最具魅力和动感的美景。
青海湖环湖公路上,不时遇见一对对骑行的车手。队伍人员多少不一,两三人至一、二十人不等,男女老少都有,但以中青年居多。他们来自祖国各地,“青海湖第八届国际自行车环湖赛”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虽然他们不是来参赛的,但骑行在风景如画的青海湖边何尚不是一大乐趣和享受?!我一边拍摄他们矫健的身影,一边不时地给他们挥手致意;哈罗!勇敢的骑手们。
大雨淅沥,有青藏高原第一镇的倒淌河镇上,3女9男的骑行队伍整装待发了。他们原是素不相识的天南地北人,共同爱好把他们从网上拉到现实的骑行地。此行的目的地是!@#$,从集合地西宁起,全程2100公里,计划骑行18天,倒淌河镇是第一站。望着他们身披雨衣、下穿短裤在寒风中的矫健身影,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挥手大声祝贺:年轻的勇士们,一路平安!
在青海鄂拉山塞车等候时,后面车上下来一位16、7岁的喇嘛,他身披赭色的宽大教服,脚穿一双胶鞋,戴着耳机在听音乐。和他的藏式普通话交流后得知,他和他的家人要回四川色达。征得他的同意后,我为他及他的阿爸、爷爷拍了照。使我惊奇的是,这个小喇嘛让我留下QQ,要我把他们的照片从网上传给他。咦!没想到看似生活在远古的喇嘛,却也享受着现代的文明。
这次自驾游队伍中有一位身家几千万的富豪,他虽年近花甲,却和我们一样:吃10元一餐的饭,睡20元一张的床,同样手持相机、身背大背包爬坡上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富豪成了工资族,我这工资族也成了富豪。
玛多是青海省的一个藏族自治县,整个县城只有一个“T”字形的街道,约300米长,而没有一个公共厕所。我们去时,正值盛夏,但早晚能看见穿皮袍皮肤黝黑的藏民在街上溜达。住地晚上要生火驱寒,清晨有水的地方会有霜冻冰凌。
从青海的玛多到玉树市,几乎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行进,沿途多为草原。阳光灿烂,天空是非常纯净没有一点杂质的蓝色,白云一大朵一大朵层次分明地挂在天上。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蓝的天和如此美的云。牛羊散布在鲜花盛开的碧毯上,我们一路都在用相机记录它的美丽,用心灵赞叹它的纯净,真以为到了另外的星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