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简阳有一绝,不是高耸白塔,也不是幽幽三岔湖,而是一碗汤——简阳羊肉汤。这汤也不知道具体从何时开始传开来的,反正我小时候就知道,老家农村确实是有养羊习惯的。养羊的人一般是不知道羊肉去向哪里的,无非是羊意外死亡了,农家的孩子才勉强知道羊肉的味道,可惜那点点的回忆,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就算是记得,也就知道羊确实很臊,这和羊圈里满地的小颗粒的味道有极大的相似。
也许是老家冬天打开蜂窝煤的炉膛的火够温和,绵长,加上爱动脑筋的师傅,把羊肉和骨头熬成了不臊的汤,最后通过各种手段,花样,作料,阴错阳差,搞出了乳白的汤,谗嘴的汤,安逸的汤,上瘾的汤,直到今天“登峰造极”的汤。于是方有了今天这简阳羊肉汤。作为一种食物,一种特色,并无不妥。
可是,让我等可怕的是,今天居然看到消息,有人说,这汤有百年历史了。我仔细想了想,所谓这简阳羊肉汤之所以成汤,成如此名汤,无非靠了水和羊肉加上做的方法。这传说蒋介石的老婆不小心放了头外国羊到龙泉山和本地羊杂交,才有了简阳“独一无二”的大耳羊,这简阳羊肉汤之灵魂,也不过就几十年,于是我就很想知道,那用这灵魂搞出的汤怎么就有一百年的?要是定义简阳人用羊肉做汤,那起码有千年历史吧?说一百年不是太短太不够文化内涵?还有,看看我沱江昏暗,绛溪污染,这名汤,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再看看那乳白的羊汤,绝非天然,一头羊,任何部位,拿去,无论用火和水煲上多久,绝对不可能成白色。于是围绕这种感官上的效果,制作者几乎派上了能运用的所有技巧。鲫鱼汤加牛奶,可让汤变白,炝辣椒,糊花椒,香菜,让人胃口开,至于其他可导致成瘾的东西,一般人不告诉你,我在想,要是简阳人先用鲫鱼搞成了白色的汤,才想到里面放羊肉,那今天所谓知名的简阳一绝,恐怕就是“简阳鲫鱼汤”而不是“简阳羊肉汤”了。
话说如此多,看似在贬斥简阳这种美食和其产生的现象(不好意思,我还不能认同它为文化)。其实,没错,就是贬斥。也没什么隐瞒的。何必呢?不就一碗汤吗?值得大呼小叫吗?在所有关于这碗汤的文字里,除了“安逸”,“好吃”“巴适”,“过瘾”等词汇,我找不到任何其他非感官刺激的词语了。于是我在想,这玩意也就是个欺骗嘴巴的东西,能有什么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吗?根据最权威的研究,无论任何大补料煲汤,汤中营养也就只有料里的10-20%,何况简阳羊肉汤主语是汤不是肉,那就能理解里面的营养价值有多少了?难怪我们咕噜咕噜干了几大碗,嘴巴大喊舒服,可是苦了咱的胃真是一种负担。
进一步说,这农民辛苦养出的羊也没几头是在山上觅草吃长大的了,全是饲料催肥,谁叫咱孩子上学靠卖羊呢?谁叫这简阳羊肉汤整出名了呢?还有就是这汤中之水,照样是沱江之水,照样是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川化污染的首段河流所取之水,肯定不是去三岔取来的纯正天然国家A级保护水。最后的最后,全部的根本,也就是个味道——感官刺激!我想,那已经与简阳羊肉汤无关,与羊肉汤无关,与简阳无关!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据说简阳这四川小城,要靠这碗汤走向繁荣。鄙人认为,恐怕不那么容易了!任何事情正反两面,若要用一碗汤振兴经济造福人民,那倒让专家介入研究出一种指导意见,时当非常必要。简阳羊肉汤,标准如何?是否申请中华小吃?申报绿色食品?是否产业化?是否引入国际名企经营?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