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在成都开坛,既给成都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舞台,也促使成都,以及都江堰、三岔湖,从一个非技术的角度,也即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个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就此,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哲学教授陈波。
记者:作为一个建设中的新城,三岔湖此次积极参与中欧论坛的举动,释放了怎样一种信息?你如何评价?
陈:从你的介绍中,可见三岔湖还是一个建设中的山水新城,而建城之初,就有了这样一种浓厚的文化意识,很了不起。
三岔湖这座新城对自己的城市定位一直都比较统一。比如说他们把自己始终和都江堰连接在一起,这次这个论坛的举办又强化了这一点。而且,据说这次论坛的小组专题是宗教方面的,而这一点也大有玄机,因为三岔湖的水来自都江堰,而都江堰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很多的内涵还有待整理。通过这次论坛,重新审视我们民族自身的一些东西,用一种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新的心态,也即是说,从全球化的角度,从人类这个“域”,来考究,来整理。从这一点而言,三岔湖是有贡献的。
记者:三岔湖在城市化道路中,选择了这样一条文化立身之路,很有特点。
陈:是的。城市化的进程,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不必都机械地效仿一种范式。中国的崛起对于人类世界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从中国自身和中国以外来说,都认为这是一种后发而至的奇迹,当然,我们自己认为这是厚积薄发,西方则可能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站在巨人肩上,也就是说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因而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管哪一种说法,后发,就有了总结经验的可能,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汲取历史的教训。但是,后发也不是说就放弃了创新,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做法都是创造性的。三岔湖的路子,就是一种创新。事实上,很多城市文化也是在城市已经建立才有的,那么这种模式是否成功,现在当然不能过早下结论,但至少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记者:都江堰是一个人工工程,三岔湖也是。你是哲学教授,那么,从哲学的层面,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科学和技术一直都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但是,科学遵循的工具理性原则不能扩张为人类历史性生存的主导原则。
现代性的基本核心价值,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由,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具体说来,就是**三个方面,那么真就涉及人与自然之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即是说,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之为真;善,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以公正为基础,而成都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社会公正”的理念正与之契合;美,则是一种普遍的愉悦,这,也是田园城市追求的一种境界。所以,都江堰虽然年代久远,从这三方面加以考虑,却正体现了对现代性的追求。同样,三岔湖也是如此。
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三岔湖确实有一种哲学的趣味。从本质上来说,三岔湖是一个人工的产物,但究其本源,却又有着道法自然的呈现,这样一个人工的产物,这样的道法自然的人工产物,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我举一个海德格尔的例子,我们平时而言的真理是什么?简单来说,真理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而海德格尔在《论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分析雅典娜神庙,他认为雅典娜神庙这个人工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真理”,为什么?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真理就是“历史性此在本身的隐秘的使命”。
记者: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即三岔湖本身是一个人工作品,但在这个作品中,由道法自然的观念保存了最本真的自然的属性,因而,它并没有在人工的过程中扭曲,所以,它体现了“真理”?
陈:对。三岔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创作的作品。“诗意地栖居”,这句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经由海德格尔注解在全球流传,海德格尔认为,栖居,就是生存,而诗意地栖居,我们来翻译一下,这个所谓诗意地栖居,就是没有异化的生存,也就是道法自然。因此,成都市田园城市的目标,就是一种诗意地栖居,也就是道法自然的呈现。
记者:这种从哲学层面的解读,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从我们的教育背景而言,哲学似乎是一种比较深奥的东西。你认为,中国要屹立于民族之林,真正的崛起,这方面有待加强吗?
陈:当然。我注意到,这次论坛的主席是法国人。法国的哲学传统就非常深厚,法国人因此具有特别强大的反思能力。哲学其实并不深奥,它其实是对人类,人类生存的世界,人类与自身生存的世界的关系的最本质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任何历史、任何创造的前提。说穿了,就是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比如我们现在搞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概念的始作俑者,霍华德,英国人,他这本书,不仅具有建筑学、城市管理学上的意义,也是哲学层面的一种反思。
人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所谓自觉,就是要对自身生存的前提、生存的理念、人与世界的关系要有先行思考,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生活才是“自觉”的。哲学,就是反思本身。实际上,没有这种反思,人类还是在经由某种先行的观念在生存,关键在于这种先行的观念合不合理,正不正确,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
事实上,成都市的执政者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哲学的功用。前不久的一篇新闻报道中,我看到葛红林市长就说,要以“哲学+数学”实施城市管理。他认为:要用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保持政府工作的先进性。而哲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精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