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8|回复: 1

[时尚家居] 银行"放水"第三套房贷 冲击楼市新政

[复制链接]

37

主题

494

回帖

3835

积分

预备军官

UID
26558
回帖
494
主题
37
积分
3835
阅读权限
120
注册时间
2009-5-6
最后登录
2022-8-16
在线时间
468 小时
发表于 2010-7-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放水"第三套房贷 冲击楼市新政2010-07-11 09:27:35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97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上海多家银行已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同时,对于二套房贷认定,各银行也“适度宽松”,认贷而不是认房。如果在沪银行的做法被全国各大城市效仿,并演化成全国一致的“银行放水”,则意味着,史上最严的房产新政面临全面溃堤和夭折的危险。



新京报7月11日报道 一旦全国银行都悄然放水,房地产将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
历经近三月之久的胶着状态,房地产市场最令人担心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据报道,上海多家银行已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同时,对于二套房贷认定,各家银行也开始“适度宽松”,“认贷”而不是“认房”,同时,南京多家银行也重启第三套房贷。
众所周知,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之所以被誉为史上最严,无非是实行了罕见的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全球最高的50%,而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与此同时,住建部等三部委也在6月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认房不认贷”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据此,包括工行、农行、建行等在内的上海分行对第三套房贷原则上暂停发放。
鉴于此,如果在沪银行的以上做法被全国各大城市的银行效仿,并演化成全国一致的“银行放水”的逻辑,则意味着,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房产新政”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将立即面临全面溃堤和夭折的危险,所谓史上最严新政很有可能成为“史上最短”。
上海有关银**贷政策放松,显然有其背景。前不久,**总理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两难”判断,被一些人误读为中央要放松房地产调控的高层信号,并被无限放大;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第二季度例会提出的“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更是直接被解读为信贷的再次放水。
如果下半年“保持货币供应的货币增长”和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后果是如同2008年一样,直接为房地产松绑,则几乎可以断定,本轮调控在房价远未回落的情况下将提前结束。中国高房价的原因虽然极其复杂,但从房地产调控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看,每一次信贷松绑,每一次土地市场混乱,每一次地方政府主动救市,都成为房价强力反弹的最大推力。“管住银行、管好土地、管住地方政府”,高房价最起码不至于一次次的演绎疯狂。以最典型的2008年底的“救市”为例,信贷政策放松的结果不仅让房地产起死回生,更迎来了暴涨,大量信贷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民.间资本在投资实体障碍重重的情况下借助宽松信贷扑向房地产市场,而一些企业更是放弃了本业杀入房地产,由此演绎了房地产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反转,政府多年调控房地产政策的信誉受质疑。


当前,中国的经济虽然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在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后危机时代,总体形势仍然属于全球最好的。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全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问题不大。英国前段时间也以“不可能短时间内两次被闪电击中,中国经济增长没问题”为题认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不大。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长从来都不是问题,而真正需要关注和下决心解决的依然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依然是治理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轻易放弃调控政策,既不严肃,也缺乏历史的担当。一旦全国银行都悄然放水,房地产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不仅政策的公信力将严重受损,中国经济将真正被房地产带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30

主题

2166

回帖

1万

积分

中校

UID
24045
回帖
2166
主题
30
积分
14581
阅读权限
175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5-1-15
在线时间
411 小时
发表于 2010-7-1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不起噢
做亼低調、做倳高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8-14 03:53 , Processed in 0.0324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