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1|回复: 9

国务院严批当前诚信缺失 部署征信体系建设

[复制链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2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严批当前诚信缺失 部署征信体系建设
http://www.scol.com.cn  ( 2011-10-20 07:09:4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url=]QQ空间[/url][url=]新浪微博[/url][url=]腾讯微博[/url][url=]人人网[/url]更多[url=]1[/url]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要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
当前诚信问题相当突出
会议指出,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征信系统将覆盖全社会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会议讨论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找矿战略,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 链接
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信力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
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六)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2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2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54

回帖

283

积分

下士

UID
85459
回帖
54
主题
24
积分
283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1-3-24
最后登录
2018-6-21
在线时间
25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N年前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就是“诚信”,自那以后,诚信二字就成了全社会的流行语。而今的流行语应该是“诚信缺失”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2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全国征信系统不可“市场化”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11-10-20 13:14:16) 来源:四川在线-麻辣烫评论
  评论专集:诚信你我他 建设靠大家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据10月20日《京华时报》)

  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无疑,这是落实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令人期待的举措。

  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首先,政府及其部门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信力。这个“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接下来,才是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依法依规”是关键,不然,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最后,才是各地区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无疑,这是政府之职之责,系成败于一身。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这是一幅美丽的图景,更是人人心向往之的愿景。

  实现此愿景,政府责无旁贷。这只能意味着,建设全国征信系统的每一步,都要杜绝“市场化”,禁止“公司化”。所以,对于“信用产品”之类的提法只能定位于公益和无偿提供,公务人员应当拿着“俸禄”不遗余力为此尽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也因此,我们应当对“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提出质疑,必须去掉“市场”二字。什么“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什么“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这都是让社会中介成为“市场”收益者的制度性错误。

  必须记住,但凡有利益牵涉的一切行为,都会因为“人情”和“潜规则”可能变质变味。建设全国征信系统务必力戒“市场化”和“公司化”,杜绝信用服务“有偿化”。只有这样,任重而道远的这幅愿景才会为民造福,让社会更和谐。
作者:朱永杰
编辑:林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2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首先,政府及其部门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信力。这个“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上校

UID
24505
回帖
3244
主题
0
积分
18399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3-20
最后登录
2019-1-15
在线时间
1467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1929

回帖

9224

积分

上尉

UID
79121
回帖
1929
主题
140
积分
9224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1-2-13
最后登录
2013-3-6
在线时间
405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下面我贴的这个  就简直不想谈什么诚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1929

回帖

9224

积分

上尉

UID
79121
回帖
1929
主题
140
积分
9224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1-2-13
最后登录
2013-3-6
在线时间
405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下面我贴的这个  就简直不想谈什么诚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1929

回帖

9224

积分

上尉

UID
79121
回帖
1929
主题
140
积分
9224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1-2-13
最后登录
2013-3-6
在线时间
405 小时
发表于 2011-10-2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郭于华教授今日博客


从一部《社会学概论》说起。

最近由《社会学概论》编写组完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业内简称为马工程)之一的《社会学概论》正式发布,这可谓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该教材并且提出“进高校,进课堂,进头脑”,遂以非自愿选择的方式要求所有高校讲授该课程的青年教师参加专门培训。在培训班上,面对许多青年教师的提问和质疑,主持编写的首席专家有言:该套教材的主要内容经由中央领导(政治局常..委)过目,部分甚至由总书记亲自审定。“为此教材开了个会,锦..涛同志参加了”云云。

听闻此事并大致浏览这部重点教材之后,我深感惊诧,竟然一时不知今朝何朝。首席专家的“经总书记审定”之说太令人匪夷所思,想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确无此事,首席专家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或有“以啥啥啥之名而行啥啥啥之实”之弊,实为陷党、军队和国家领.导.人于不义;二是确有此事,但如果确有其事,就更让人感到诧异,它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太不正经了。作为国家领.导.人是审教材的吗?每天有多少民生、民主、国内、国际的大事等着你们去决策、料理?如果一部《社会学概论》必须由中央领导审定,那么《政治学概论》、《哲学概论》、《经济学概论》、《历史学概论》、《文艺学概论》……和数不清的XX学概论岂可受到歧视而偏废?

思想家柏拉图在其经典的《理想国》中讨论理想城邦的正义原则,他指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河蟹)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这就是各司其职、各守本分的原则。虽然柏拉图的理想城邦是分等级的,他强调的是城邦内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但如此才能实现分工、合作,使城邦能够正常、正当地运行。拍拉图此处的正义原则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术业有专攻,该干嘛干嘛去。

在这样一部社会学的重点教材中,虽然编写者们也不怎么提及涂尔干,但还是没法否认这位社会学开创者和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之一的地位。涂尔干将社会分工视为人们必须接受的社会现实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分工除了发展出不同特质的专业,使不同的社会成员各尽其才,而且产生比经济作用更重要的道德影响——在人们之间建立一种团结感、带来社会凝聚与社会整合的功能,使社会由“机械团结”转变到“有机团结”。

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守本分、相互制衡、互不僭越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否则社会就会异常,变得不正经,出现种种社会问题。道理很是简单: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没有谁能包打天下;不受限制的权力或力量必然导致恶果。中国社会的分工不清楚和不正经由来已久,而这种不正经在文...革时期达到极致:工人不能好好生产而必须先抓革命;农民在强迫集体化中长时间吃不饱还没有劳动生产积极性;解放军指战员练不好军事技术因为不敢以军事压政治;知识分子怕成“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白专典型而不学无术;全国经济衰退、趋于“崩溃边缘”,人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却整日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准备“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大众”;……简单概括就是干什么的不会干什么,干啥的不像干啥的,全体没正经。直到这样的不正经再也无法持续了,才经改革开放逐渐走上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途。

没想到的是,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在我们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已经逐渐走上正轨的今天,特别是我们的学术事业已经相当专业化、学术化、国际化的今天,一些人们又开始不正经、不靠谱了。作为这本教材编写者的首席社会学家们自身就很不正经,而且全然不顾自己的职业声望,不信请试看几例:

该教材的导论第二节中,小标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小标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PP8-13),就此让人不禁要问:马克思难道不是西方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想是对立的么?如果教材名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概论》也就罢了。将马克思的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想对立起来、只讲马克思而有意忽略韦伯、涂尔干等并列的社会学创始人、甚至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批判其他社会思想的教条来对待,不仅有悖于古典社会学的实际,而且是明显的阶级斗争思维的表现,是以政治取代学术。而如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实则是在埋葬马克思主义。

该教材在谈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学时,先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学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旋即就提到“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原有的社会学系、社会学课程相继被取消,同社会学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工作与人口学等,也相继被取消。这对新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P16)原来社会学获得的广阔发展空间就是完全彻底被取消?编写者这不是自抽耳光吧?

还是导论第三节中小标一、(河蟹)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不知编写者是不是白经历了文...革?记得文...革时期中国出版过一系列几乎包罗万象的《马恩列斯论XXX》的语录本,如果是《马恩列斯论反对帝国主义》、《马恩列斯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或《马恩列斯论G.C.主义社会》还算正经,那么《马恩列斯论文艺》、《马恩列斯论铁路》、《马恩列斯论电气化》……则完全是把马克思主义用作教条、工具、甚至棍子的政治行为。“(河蟹)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与这类文...革思路和做法可谓异曲同工,嗐,简直是同曲同工,难道又想以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搞社会学?

该教材第一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河蟹),第三节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首列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接下来是二、中国G.C.D的社会调查,三、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四、西方社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这就不免让读者犯晕了,原来马克思他老人家、中国G.C.D、中国社会学者和西方社会学有各自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前三者与通行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对立的?这样给初学者讲授社会学方法实在太不正经了。还有,方法一章中讲到,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三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和定性描述方法、定性解释方法两种分析资料的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法、实验法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描述方法、定量解释研究、计算机统计软件三种分析资料的方法(PP41-53)。三下五除二就把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付了,如此方法实在也太不专业了!

教材的第二章个人与社会(谈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概念),第四章社会组织,第五章社会制度,第六章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本都是社会学概论最重要的内容,但却几乎一篇社会学理论经典文献都没提到,所引用的唯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河蟹)、邓小平,难道他们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党和国家领.导.人而是社会学理论家?这是十足的不正经。

教材第六章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中第三节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称,“在垂直流动方面,多数人的流动呈上升趋势。我国社会学界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明显上升”(P239)。暂且不说这样的判断与社会现实有多大的距离,单问一句: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明显上升等于多数人向上流动?

教材第八章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第二节社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专门谈到“网络社会问题”,指出“网络世界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互动的匿名化和社会成员的陌生感;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很容易形成社会焦虑心理;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过度报道、片面报道、虚假报道,使一些负面行为以高速度和规模性扩散,为一些不法人员提供了模仿的样本;互联网产生的网络依赖症和网络成瘾人数的不断升高……,网络(河蟹)、暴力、赌博、欺诈等问题屡尽不止严重侵蚀和败坏社会风气……,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已经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P290)。如此非社会学的问题意识和论述,整个是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路,直让人怀疑编写者究竟是社会学家还是网络管理员或网络警察?

教材最后列出的阅读文献:马克思和恩格斯8种;列宁1种;(河蟹)4种;邓小平4种;(河蟹)4种;(河蟹)涛4种(倒是平分秋色);(河蟹)2种;除去编写者自己著作的中国社会学者著作8种;西方社会学译著10种。如此本书不该叫《社会学概论》而应该叫《马恩列毛邓(河蟹)论社会学》。

至此打住,错乱和谬误还有许多,但已让人无语。

如此“重点教材”除了误人子弟、玷污学术、浪费纳税人钱财之外还有什么用?噢,对了,运用得当可以作为反面教材,通过对照、反思、批判让社会学初学者明白何为真正的社会学;什么是中国社会的真问题。

在不敬业,不认真做事成为社会通病的社会中,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习者、实践者,我强烈呼唤一个正经的社会!呼唤正经的社会学概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7-3 05:55 , Processed in 0.0411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