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亮点
学生安全须放在首位
【意见稿】
虽然三个标准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的,但是在师德方面,具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部分,第一条全部都明确,要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部分,更是提出了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新闻事件】
汶川地震
“范跑跑”丢下学生
范美忠曾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一名语文老师,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丢下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上发帖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这样的言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
“范跑跑”引发了一场全社会范围内关于“师德”的讨论。当年6月14日,范美忠被取消教师资格,随后也被学校解聘。但是范美忠仍坚持自己的立场,称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
当年6月26日,教育部公布修改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明确列入。
信任学生要尊重差异
【意见稿】
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学生信任与尊重。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并且要“信任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新闻事件】
西安一小学
差等生戴绿领巾
今年11月29日,陕西安康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代课老师薛同霞,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10个孩子的手烫伤,其中有两个孩子烫伤最为严重,其余几个孩子不同程度被烫伤。事后,园长称,自己心情不好。
日常教育中,更为常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差别对待。今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
自从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各地区别对待学生的事件纷纷浮出水面,学校从校服、作业本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