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都不是 我们什么都不是
只是被遗忘在世界的一个角落
要爱 只能够向天乞求
不论是什么年代 为什么伤害
人性随手可卖 随手可买
你希望我陪你 回到那一年的上海
风不断的吹起 你眼里的怜爱
我看着我爱人 彷佛看着更爱的人
提一盏风灯 她从少女模样 变成妇人
风永远吹不停 in the fall of FORTY-four
我闭上眼去想 忍不住放声的哭
第一次我感觉我的无能为力
天呀 如果我能 back in the fall FORTY-four
有谁看得清 有谁可以看得清
在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感情
去爱 学着去爱别人 学着尊重别人
不管他的地位 不管他的语言 他的颜色
我握着你的手 回到那一年的上海
风不断的吹起 却吹不断伤害
我看着我爱人 心疼我们更爱的人
留一盏风灯 彷佛看见你 流着眼泪
这是一首厚重的摇滚《秋天1944》来自同样厚重的黄大炜。曾经和现在都带给我惊喜,从悠长沧桑的京胡到突如其来的鼓点一下子把1944的上海秋天和2004我的秋天拉近,我没有闭上眼请,却忍不住想放声哭。歌曲不光是传递一种信息,对我而言,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苦楚,一种无奈。
你或许没听过《秋天1944》,也没有听说过黄大炜,其实这没有关系,你只需要听一遍,如果你对于摇滚能有所悟,你就不会忘记黄大炜和这首歌,错过可以,但你再也不可能忽略过。
我从来不了解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两年似乎更不愿意了解,现在的流行音乐追求卖点不追求内涵,一首歌唱得久了就就像一节嚼干的甘蔗,不仅淡而无味还非吐不可。所以我算是彻底地对流行歌曲失了兴趣,只能退步到另一个领域听另一种音乐。但中国原创在某种意味上已经走出了低潮,看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有多半还是原创音乐,台乐和港乐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阶段尤其是港乐,当黄沾和顾嘉辉的时代一旦逝去就像抽了主心骨,从此就半瘫了。其实我想说的是,音乐越新似带来的市场价值就越大,音乐人却越老越好,他们的市场价值极其漂浮,他们已经不屑在媒体上出没,所以尔等大众也再难寻其芳踪,如果偶尔听到一首好歌,一看创作者是一个久违的名字,通常一阵惊喜。
我突然说这么多是因为我在湖南台一垃圾娱乐又看了黄大炜,如果他再不出现我还以为他这批人已经老死了。虽然我知道我从未忘记,但基于失望,也基于现在滥市的流行垃圾这一悲哀,基本也就忘了流行乐还曾经有辉煌的时刻。
我絮叨了这么多,暂时还没搞清楚我自己想说什么,所以不用再扯远了,还是抄录一段百度贴吧的歌曲背景介绍吧:
秋天1944在黄大炜心中,这首歌是未来的、中国的、摇滚的、流行音乐,是另一种音乐形式。有一种大格局的音乐的感觉。此曲创作源于黄大炜的音乐伙伴郭巍在9年前编写了一小段音乐,特殊的乐音吸引了黄大炜,他们开始构思整个音乐,东方的、历史的、人性的大量涌出,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全部写下来,篇幅可能是部电影,黄大炜开始将旋律写上去,每隔2至3年就再重做一次,反复作了三次DEMO;歌曲做好了很久都没有发表,一直觉得时候未到,直到前两年与大宇国际唱片谈新专辑时一拿出来的作品就是这首,大宇唱片总经理林利南先生听到后非常地惊喜,坚持要做而且要发表,同时就谈定是放在这张专辑的第一顺位,也就是A1的位置,并深深地投入这首歌写下中文词。来自http://post.baidu.com/f?kz=167423752感谢该网友提供!
九年写一首歌的感觉我想是很痛苦的过程,此首歌沉淀着黄大炜的厚重和岁月的厚重故而听起来要点内功,如果功力不足会把自己震伤,第一次听这只听了一半,觉得震撼,需要时间来消化,近八分钟的长度,震撼一次比一次强烈,后来我听英格玛也是这样的感觉,一首没听完,觉得心砰砰直跳且还心虚,好像把我本人的内心世界纤毫毕现地展现出来,每一条神经,每个龌龊的高尚的想法……所以我停下来稳了稳神,我觉得我还没准备好要听。
黄大炜的岁数不大,大概是六四年的,比黄耀明和黄家驹小点,比黄舒骏大点,跟黄家强和黄贯中是同岁,我的天呐!在那个年代竟然出生了那么多影响整个华语乐坛的黄姓音乐人!
我是在初中时期第一次知道的他,那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香港飞图音乐联合办的一次歌会,在那里见到了很多影响后来华语歌坛的人物。那时候黄大炜还更年轻着,留一头马尾长发,穿背心带帽子,活像个古惑仔,说实话我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那时的眼里只有学友郭富城什么的。只知道这家伙是张学良的外孙,生在夏威夷,基本一直在那里长大。
所以他的音乐没打上港台音乐的烙印,领域显得较宽,具有国际化风格。可能正因为特殊的身世和深远的眼光,令他的东西不管再轻松都觉得有些沧凉感,所以又属于非主流音乐,便没有什么商业味了,也许有些人说创造不了经济价值,大众不朗朗上口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一首歌让大众呤唱直至泛滥最后丢到火星就再也记不起,那就是名符其实的垃圾音乐了,也就失去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核,所以直到现在,仍是只有一小部份听众,而这一小部份听众却能永远记住并且反复琢磨,这样的音乐,不会被大多数人了解和记起,却在音像店里总能卖出去且价值不菲,也总有一双眼睛和手会突然惊喜:“是他!我找到了!”且这位音乐人,因为岁数和经历的沉淀,拥有被敬重,因为被敬重,创作上便有点很大的自由度,于是可以尊重自己的想法,不再唯市场马首是瞻。这种人被称为前卫,包括以上我所说的所有黄姓人物,这些人远在N年前玩过的东西,目前正在被大众流行乐翻拣着碎片复制再复制。
我又在听这首歌,时间迅速地倒退成一副黑白映画,那是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残塬断壁满目疮痍,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不是,在这个年代里人性随手可买随手可卖,我真的无能为力,在这个秋天上海的1944年,我闭上眼睛,放声的哭。
[wma]http://mp3.wznetcom.com/华人男歌手/黄大炜/秋天1944/au1944.mp3[/wma]
[ 本帖最后由 怪哩怪氣 于 2007-3-8 16:4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