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1|回复: 7

[原创文字] 世界水利之最 中华文明之花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发表于 2012-6-30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謹以此文向当年参与龙泉山水利工程的英雄致礼!
世界水利之最           中华文明之花
------都 江 源 流 畅 想 荐
        盘古开天地,伏羲孕生灵;民以食为天,水为命之本。自有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从采集渔猎到火种刀耕。则便有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起。古今几千年,围绕天雨、地泉,塘湖、河渠,等等,水之避害兴利,施善于民,不知演绎了多少经天纬地,可歌可泣的神话与史诗。
       从大禹治水到西门豹治邺;从李冰父子创兴都江水利到“六国诸渠”;从汉武修黄到后汉“焉流之治”;从十余郡国“湖陂沟渠之功”到“渴鸟”、“龙骨车”之发明;从隋开运河到大唐王朝北方之 “桔”与南方“筒车”、“爬车”之创生;从五代十国之“捍海石塘”,到大清康熙修治永定河等等。都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世代传承,治水兴邦,造福子孙的悠久历史与丰功伟绩。从而也演绎了上天入海祈祷和编演傩戏告求水神到创著《礼记·月令》,《水经》及(注),《授时历》与《农书》等为代表的各类农水历史之文化文明。
       而在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整个水利史诗画卷之中,作为炎黄宗祖优秀儿女的川蜀先民,则首开了创写华夏水利历史文化之先河,最早写下了光耀世界的都江水利这一壮丽辉煌之不朽篇章。正是这个都江伟业,在为世代川蜀民众及至整个中华民族兴利造福,铸就“天府之国”胜地美名之同时,也为我们的农水人文创下了简洁、朴实,而又深含天物之道和思辩哲理的治水“三字经”与“八字真言”等古蜀文明文化之宝贵典籍。
       史实俱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并非是长城,而应首数都江堰。长城之直接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亿万苍生输送汩汩清流,天籁血脉。遥及千古,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再论现代,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大后方,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无与伦比而又永久性地灌溉、滋养着中华民族。
       然而,如此功垂千秋,有口皆碑的水利瑰宝和人文经典在四川本土的真正发扬光大,著成现代水利文化的宏篇巨制之日,却是在李冰父子之后的两千多年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就是四川亿万人民,尤其是川中简阳百余万农民兄弟,在为成都东风渠,仁寿黑龙滩水库工程配套、扩展而“打通龙泉山,引水到中川”的时代新篇创造成功之时。
       承然,也有不尽人意的是,曾经震憾全川、全国而堪与“红旗渠”工程齐名媲美的龙泉山隧洞工程所孕育的水利文化,至今还有不少遗珍瑰宝仍沉睡于悄无声息的荒山野岭之中,以致使众多游客,包括大名鼎鼎的许多专家学者,中外佳宾,都未能充分完整地看到,都江农水人文历史最为壮丽的名篇续集。但是,隨着以龙泉山地域为中心的“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其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将得到更加无与伦比的展示与彰显。
       如果说,没有都江先业便没有龙泉山水利之宏篇巨制的话,那么,也自从有了憾天动地的龙泉山水利,才使得都江农水文化更加完美丰满,更加源远流长而绘成“千古至今展未来,一花引发万花开”的历史画卷;才使都江之水利更具“越川西,穿龙泉,灌川中,惠全川”的跨时代意义和超历史价值。
      因之,有了以龙泉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川中、东、南之水利工程,才有了从两千年前到二十世纪,从李冰父子到近现代的四川英雄人民创世奇功之历史链结;才有了跨越几十、上百代人的四川农水文化、文明,与先秦纪年之前,都江历史文化之更生动,更广博的融和,以及史诗般的升华与发展。
       于是,在续写都江水利这部厚重而精粹的历史巨著之同时,龙泉山等近现代川蜀水利,亦写照了一代世纪农民的丰功伟绩,写照了新时代,亿万四川人民最具代表性,历史性和创造性之永垂不朽的英雄形象和改天换地的精神气慨。
       忆想以往之川中、川东南,常年多有百里赤炎,千顷禾千,颗粒无收,万户萧疏之灾。祖祖辈辈眼看龙泉山以西,千里平原, 清流潺潺,苗青草鲜,绿野连绵,而只能摇头兴叹。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够干旱痛苦的川中简阳人民再也不堪沉默隐忍了。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声声呐喊之中。数十万民工战士自带口粮,被褥,长住山沟坡岭,餐风饮露,顶烈日,斗严寒,冲破“文...革”动....乱干扰,排除工程几次面临下马夭折的重重阻碍,历经十余年时间的浴血奋战,几乎全靠钢钎二锤,竹篓扁担,终于打通了6270余米之引水隧洞,继而又修筑了共可容纳三、四亿立方米的翠屏,(张家岩)龙泉,(原石盘)三岔等三大湖(库)。“都江银水穿山来。万户千村笑颜开,龙山喷泉梦成真,春满大地喜满怀。”
       在这项震惊神州南北,战天斗地的浩大工程之中,从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到省市县乡各级干部,驻川解放军官兵,铁路隧道工程骨干,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年近古稀的老人,到男女学生青年,都在龙泉山的沟沟壑壑丛林峻岭,洒下了他们的心血热汗。而战斗在开山凿洞,打井筑堤第一线的水利战士中,竟有11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两千余人致伤致残。这个用川中百余万,四川亿万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汗水心汁,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千秋功业,不仅改变了数百万顷良田和川中人民的命运,也为续写都江水利文化史诗,为全川、全国的农水文化、文明创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为纪念彰显这一伟大创举,四川简阳市政协编辑了《功在千秋》一书,并在序言中写道:“如今的两湖一库,既引蓄灌溉,又供发电、养鱼加从事林果生产,并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湖面广阔,水鸟群集,烟波浩淼,岛屿奇多吸引着远近的人们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而本世纪初,作为龙泉水利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当我身患肠癌,回乡养病时惊见家乡之巨变,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如此文段:“……白日观罢天光水色,龙泉奇景;傍晚,又去田间散步。金风遂爽,心旷神怡,看那秋叶依依不舍地告别枝头,听那秋虫唧唧轻唱着传神的情歌。稻橘飘香,晚霞放彩,炊烟袅袅,倦鸟归来,……处处惹人诗意,一路低吟《稻田》唐诗:“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眼前的田园新貌,乡村奇观,不都是都江、龙泉之汩汩清流养育出来的么?!好个连天接地,浑然天成的都江堰——龙泉山,令人不禁陶醉自然,入迷欲仙,此情此景,故地重游,魂牵梦绕,思绪万千,畅想连绵,……头上月朗星稀,脚下移片跚跚;虽己暗香盈袖,却仍留连忘返……”
       综上而思之,都江水利工程之历史续篇,并非仅仅是“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实践之本身,不光满足于对人们身体发肤物质层面的福缘弘扬。而真正浩瀚深远的宏篇巨著,是把都江、龙泉水利工程厚重之天道、人文,文化内涵,从精神层面,乃至科研层面之精粹宝瑰,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使之持续永久地发扬光大,照耀人间。
         为此,我早于两年之前,即创思策划并曾向市省各有关部门呈书建言:在龙泉山东麓之川中地域创建一个高规格,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业水利博物馆或科研所院。以集都江——龙泉等各地农水人文典籍之大成。据此而祈愿;
        一是使亿万世纪农民,特别是在农水建设与科研实践中发挥时代奇功之英雄、模范人物能像李冰父子那样,永远与川蜀山河同在,共存共荣。‘
        同时,以此发动大家,抢救古藏,变废为宝,广泛收集有史以来和近现代农耕、农作,农运、农家之器具家什,以展示“存史、启智、育人”之历史人文之宝贵价值。让天府水利文化同龙泉山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古蜀名胜,更加融放异彩,交相辉映。
       二是,以科学发展,思辩和谐,系统创新之理念,认真切实地研究农水及整个农业经济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诸如怎样防止不少引蓄湖库,都因过度养殖而致水利变水害之积弊。如何认识自流灌溉带来的消灭“玻璃田”、“冬水田”新情况之利弊得失,变“玻璃田”之废除为改造创新,养种制宜,既使湖(库)过度养殖分流缓解;又有效防止,因“冬水田”之绝迹,不少塘堰水池被乱开发建楼所废弃,致都江雪域上游源泉付之东流,未用即失,内陆水平面锐减而造成气象异常,天候、气雾、云雨之转化融合受限、受阻,而使仍有“十地九旱,十年九干,西旱东涝”或“上游放水下江河,下游干等救饥渴”等严重状况之往复延续等等。
        三是引史之鉴,以龙泉水利工程之经验及其所含蕴的精神宝典,指导正在兴建的毗河工程,再造一个现代而宏大,源远而流长的旷古新都江。
        有道是,历史尤若江河水,一浪一浪向前进;文化胜似无价宝,深厚源泉永不尽,科学伟力大无限,天地人和万类兴;都江源流承万代,行方思圆,祸福辩证,方可致远持续,真经在握,永惠世民矣!
                                         
                                     (据2006年“龙泉山文化旅游创思”之三
改写,今发稿时再改,并添加了倒数第二段.)





305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少将

黑马

UID
116194
回帖
19252
主题
305
积分
55275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12-4-1
最后登录
2021-3-31
在线时间
939 小时
发表于 2012-6-3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恐怕是后无来者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少将

UID
6
回帖
13118
主题
83
积分
68336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1-7-29
在线时间
7486 小时
发表于 2012-6-3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所谓的党八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战士 发表于 2012-6-30 18:40
这个就是所谓的党八股?

敬谢真诚。好多年没闻听这词儿。可保留一点吧!{: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3994

回帖

2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2080
回帖
3994
主题
259
积分
28687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9-21
最后登录
2021-9-7
在线时间
1847 小时
发表于 2012-7-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没有读过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面的《都江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条橙 发表于 2012-7-1 19:16
楼主有没有读过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面的《都江堰》?


不仅读过,还曾在二稿中引用过他的原话。在其有震捐门事之后,我便修改了原引。因我的首稿是于八年前形成的。同时,我的着重点不在他看到的老都江堰。而是以都江为源的龙泉山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3994

回帖

2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2080
回帖
3994
主题
259
积分
28687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9-21
最后登录
2021-9-7
在线时间
1847 小时
发表于 2012-7-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林熙 发表于 2012-7-1 21:24
不仅读过,还曾在二稿中引用过他的原话。在其有震捐门事之后,我便修改了原引。因我的首稿是于八年前形 ...

嗯,从文学角度上,还是觉得功力不错,至于关于他的各种八卦,其实我个人觉得余秋雨一直是个很温厚的文人,他主要是亮像太多成了靶子。
所以撇开一切光说写作功力,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都江堰》和《白莲洞》
要啥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条橙 发表于 2012-7-2 12:33
嗯,从文学角度上,还是觉得功力不错,至于关于他的各种八卦,其实我个人觉得余秋雨一直是个很温厚的文人 ...

赞同。问好!{: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8-16 11:31 , Processed in 0.0454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