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雄州大地果菜飘香,渔畜兴旺。沃野平畴中,辛勤忙碌的人们笑逐颜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以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为中心,以农民增收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修路治水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七大工程”,奋力打造“省内领先、丘区一流、资阳第一”的现代农业强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寥寥数语,简阳执政者清晰勾勒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不到一年,简阳新农村,呈现出新景象。
示范聚集动力 新农村建设加速疾驰
走进简阳市“龙阳升”示范片,放眼望去,蔬菜基地一片翠绿,煞是喜人。石桥镇深湾村村民毛志琼靠“订单农业”致富,家里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的新农村生活。“种无公害蔬菜的收入,比传统种植的收入高了很多,还没以前辛苦。”毛志琼告诉我们。
“龙阳升”示范片已经形成以果蔬为主导、以现代畜牧和乡村旅游为配套的产业布局,在示范片建设中着力引业主、调结构、建园区、促循环,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
自2009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龙阳升”以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以配套公共服务为着力,加快推进新农村成片示范建设,提前超额完成省级示范片三年规划任务。
“龙阳升”带动简阳省、市、县三级新农村联动建设如火如荼展开,新村美景处处可见,农家日子越过越甜。2011年,龙阳升省级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5.3元,较2009年增长72.1%。
而“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进一步显现:目前,简阳农业龙头企业148户,专业合作社62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2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80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47个,五友农牧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哥大坛罐羊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典型示范场,正东大林羊场创建国家级示范场通过省级验收。
此外,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也在加强:2011年,种植业新增无公害产品认证12个、绿色产品15个,通过绿色基地认证8万亩;畜牧业创建有机肉羊品牌1个、绿色饲料产品3个,“简阳羊肉”通过国家质量监督审查、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村新房 新农村画卷泼墨成景
灰瓦白墙的两层建筑鳞次栉比,墙上色彩鲜艳的工笔画诉说着村民幸福多彩的生活。9月5日,我们走进卫星村村民段仁丽的家,看见客厅里崭新的沙发、茶几、电视,厨房里全套橱柜、新款抽油烟机。“我们家有160平米,三个人住,水、电都通了,” 段仁丽自豪地说:“房子漂亮,空气新鲜;我们过的是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
在段仁丽家屋后,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段仁丽和许多村民一样都会去锻炼身体。对于段仁丽们来说,幸福俯仰皆是。
类似卫星村村民聚居点建设在简阳遍地开花,实实在在地扮靓简阳新农村。
简阳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两建互动”,依托中心镇、核心村、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建新房、改风貌、促聚居、提素质”新村建设工程,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省、市、县三级示范片,累计新建农房2931户、农房改扩建和风貌整治12133户,新建、改造聚居点152个;简阳市金家店综合体、贾家镇埝水村综合体初步建成,贾家镇菠萝村综合体新建工程加快推进。
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简阳大力实施农村“7+2”工程,即:乡乡场镇通自来水、天然气,乡乡镇镇建有标准敬老院,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碎石路,组组通广播,户户建砖房,每个乡镇招引一个业主、建设200亩以上农业基地,建设30个重点村。
在简阳新农村壮美的画卷上,除漂亮的农房,还有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平坦的村道,玉带般地缠绕山间,把一个个新村联成一体;一座座塘堰,珍珠般地镶嵌于大地;清澈的甘露,沿着条条渠系奔流,滋润着雄州大地……
现代绿色农业 绿了山村 富了乡亲
石盘镇方家林村村民袁家礼,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从一个普通的残疾农民,到如今的木耳种植大户,袁家礼成了简阳残疾人创业的典范。
“我种植黄木耳16万袋,包括鸡腿菇在内的菇类有9万袋,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每年纯收入有20多万,在几年前,我想都不敢想。”袁家礼信心满满地说,他还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准备种植40万袋金针菇。
像袁家礼这样靠现代农业增收致富的农户,在简阳不胜枚举。
围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定位,简阳按照“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坚持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加大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以果蔬为主导、以畜牧和乡村旅游为补充的现代农村产业,示范片产业呈现现代化、园区化发展新格局。
目前,龙阳升省级示范片累计发展简阳晚白桃5.05万亩、蔬菜4.17万亩、优质核桃1.37万亩,果蔬主导产业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117.6%;发展设施大棚4016亩,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249%;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3221户;新建猪场16个、牛场3个、羊场3个、鸡场2个、鹅场1个;发展水产236亩;发展农家乐21户,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简阳龙泉山东面桃花节”,有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现代农业是支撑,农民增收是关键。”简阳市农办的同志如是说。数据显示,2011年,简阳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的村163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人均增收960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农致富增收,各类有益于农民增收的产业蓬勃兴起,简阳新农村建设在现代农业的支撑下,更加生机勃勃。 |
|